第一百八十一章 最終還是炮彈實在

字數:3974   加入書籤

A+A-


    李福安有了想法也就安靜下來了,暫時不去想煩心的事,工作使我快樂,工作讓我幸福,李福安深有體會,不然還能怎樣,一味的瞎琢磨盡耽誤功夫。

    為了加強士兵的生存率,李福安修改動力裝甲設計,專為機動裝甲駕駛人員設計出動力裝甲係統,可以直接穿著動力裝甲進入機動裝甲駕駛艙,係統可以和機動裝甲係統鏈接。

    這套動力裝甲係統是軟裝甲,放棄了防護,防護主要靠駕駛艙的扭曲力場,裝甲內置了維生係統,可以提供超過一百二十小時的氧氣供應,內部的維生能量,藥品可以提供少量的活動能力,無攻擊能力。

    動力裝甲旨在增加駕駛人員存活機率,所有的空間都用來擴充維生需求了,配合駕駛艙內存儲的氧氣,能量,還有維生能量,可以讓駕駛人員在無幫助的情況下存活一個月,除了生存質量不咋地,一切都非常完美,有必要的話開啟深度休眠,足夠維持十年時間,保證駕駛人員能夠活到救援人員到達。

    駕駛艙被設計成獨立係統,可以被發射出去,艙內有裝備小型的引擎,滿足短途航行能力,使用扭曲力場作為防護罩,這樣的設計等於將駕駛艙改造成救生艙了,為了讓駕駛員能夠活到救援力量到達,李福安算是不遺餘力了。

    能讓李福安隨心所欲的修改設計,最終靠的還是強大的人工智能係統,如果人工智能判斷出無法生還,駕駛艙就會被發射出去,人工智能則是繼續最後的使命,吸引火力,掩護駕駛艙,或是自爆能量爐,與敵同歸於盡,掩護駕駛艙逃生。

    機動裝甲除了保留兩門激光炮作為近程防護,其餘武器都被放棄了,改為使用電磁炮,空間折疊技術,讓這種大型的裝備可以安裝在狹小的空間內,每台機動裝甲都有五門電磁炮,其中一門還是大口徑電磁炮,一發入魂可不是玩笑,實測炮擊效果,足夠穿透外星人的戰艦防護罩。

    這門電磁炮被做成外掛裝備,李福安的想法是把它做成單兵裝備,當做狙擊炮來用,使用機動裝甲的能源驅動,可以遠程打擊,也可以抵近炮擊。

    機動裝甲自身安裝了四門速射炮,由人工智能輔助操控,這樣修改,機動裝甲變成了移動炮台,專司火力輸出。

    由於加強了太空作戰能力,陸戰就被犧牲了不少,格鬥戰刀更是被直接取消了,這個功能讓李福安吐槽不已,當初設計出這個功能根本是腦子抽筋了。

    這還是李福安首次吐槽自己的設計,更讓人吐槽的是駕駛機動裝甲的士兵,簡直就是腦子有坑,竟然拎著格鬥戰刀近戰。

    這讓他氣壞了,直接取消格鬥戰刀,甚至還提升了人工智能的權限,一旦發現士兵腦子抽筋,就可以接管機體控製權,李福安是不會允許再有士兵零距離接觸戰艦血拚,這是在羞辱他的設計理念。

    除了機動裝甲,太空戰機同樣做了修改,不過是側重點不同,戰機保留變形能力,作為多用途戰機,兼顧陸戰是必須的,取消戰機的副炮,保留兩門大功率離子炮,加裝一門大口徑電磁炮作為主炮。

    戰機更多的是作為襲擾,太空戰爭,戰機的能力被無限壓製,不可能像陸戰那樣當做火力平台使用,隻能靠著數量湊數,鋪天蓋地的的太空戰機還是能發揮一些作用的,尤其是更換了主炮的戰機,再遇到外星戰艦,密集的大口徑炮彈足夠敵方喝一壺了。

    世上的事就是難以預料,李福安想不到,多年以後,戰爭的方式又回到大口徑炮彈時代,能量炮反而成為了製約武器裝備發展的障礙。

    想要打破敵方的防護罩,就要提高能量輸出,這就需要更大功率的能量爐,要裝備大功率能量爐,戰艦的體量就無法避免的變大,同時也需要強度更高的防護罩防炮擊。

    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無限製的增加著戰艦的體量,敵我雙方圍繞著炮擊能量,不斷的增加能量輸出,永無止境,終有一天即便抽空一顆恒星的能量也不夠打一炮的。

    矛和盾的相互依存,相互敵對,沒有絕對的勝利,李福安可不打算給自己找麻煩,另辟蹊徑,才是正確的,他想到的是如何攻破防護罩,而不是一味的消耗能量。

    慶幸攻破了空間壓縮折疊技術,隻要給電磁炮足夠長的軌道,足夠大的能量,沒有什麽是電磁炮射不穿的,下一次遭遇就要讓那些大腦袋嚐嚐單兵電磁炮的威力。

    隻是給外星人的戰艦打洞不是李福安的目的,所以炮彈是關鍵,除了常規的炮彈,李福安反物質撿了起來,將反物質填充進炮彈存儲,這絕對是最為廉價的,具備高毀傷效果的炮彈,提取反物質不要再容易,畢竟飛船的動力爐就是使用正反物質對撞作為能源。

    正反物質湮滅效應難以阻止,不消耗完反物質不算完,拿來當炮彈用正好,電磁炮也有能力將炮彈送進外星人的戰艦中,李福安仿佛看到了外星人的戰艦成片成片湮滅的場景。

    不管怎樣增加防護力度,增加攻擊強度,人口始終還是無法繞開的問題,即便歸月號現在就擁有碾壓一切的能力又能如何,麵對一個殖民星空的文明一樣徒呼奈何,碰到敵人大規模艦隊一樣得跑路。

    李福安想起了最初為了增加飛船的火力輸出,外掛的智能戰艦,純粹的火力輸出平台,那就是一個加裝了動力爐的炮台,簡約到極致。

    人口李福安沒有辦法增加,把當初舍棄的炮台撿回來還是可以的,不需要什麽高明的設計理念,李福安要的僅是一架人工智能控製的自走炮,這樣的自走炮台連複雜的智能係統都不需要,隻需要加載簡單的程序,能飛能開火就行了。

    控製什麽的,交給人工智能好了,一台人工智能控製十幾萬架自走炮不是問題,最後由歸月來控製無數的人工智能集火攻擊,想想都帶勁。

    李福安為自己福靈心至的想法叫好,這個想法絕對是可以實現的,身處宇宙,最不缺的就是礦產資源,隻需要將製造工廠發射出去,一旦尋找到合適的地方,就可以展開工廠,源源不斷製造出無盡的自走炮,製造新的工廠繼續發射。

    如此不斷的循環,最終能獲得多大的武裝力量,李福安也想不出,隻要不終止程序,想來有一天挖空整個宇宙全都造成自走炮艦也是有可能的。

    想到最後有可能的結局,李福安不僅惡寒,這樣的結局太可怕了,當然了,怎麽想和怎麽做是兩回事,李福安還是能夠分清輕重的,最起碼他就迫切需要增加可用的力量。

    之所以躲躲藏藏還不是因為打不過外星人,要是有數不盡的戰艦,還用考慮什麽,直接平淌獲取,不服就打到服,什麽星圖搞不到手。

    李福安結束胡思亂想,想的再好那也是以後的事,現在還是得老實的苟著,偷偷的增加實力才是正經。

    自走炮不需要李福安費勁,他甚至都沒想過要在花心思,唯一消耗的腦力還是他自己胡思亂想的時候。

    李福安講建造自走炮艦的人物交給月月了,這樣的工作對於月月來說,都不夠讓她單獨開一個線程,現在隻要等著就好了。

    李福安對於月月的設計能力毫不懷疑,單是看歸月號的火力輸出就知道了,絕對的喪心病狂,他的原設計都被月月放大加強了,月月比李福安更迷信強大的火力輸出。

    製造任務下達到工廠,李福安轉向開始自己的研究工作,能不能回家,什麽時候回家他決定不了,但是他可以努力去增加可能性。

    月月付出了這麽大代價,才獲取的時空穿梭數據可不是擺設,放在數據庫裏占用空間是不對的,隻要努力去研究解讀,終有一天他能找到捷徑,回到闊別已久的家。

    搓搓麵頰,打起精神,李福安開始硬剛數據庫,再次回到了以前的工作狀態,閉關潛修科技大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