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駐軍

字數:4939   加入書籤

A+A-


    馬車上。

    李世民和房玄齡兩人說著說著。

    突然間,房玄齡又有些茫然的撓了撓頭,然後略帶一些疑惑的說道:

    “陛下,你說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怎麽就能這麽大呢?”

    “臣也算是飽讀詩書之輩,自幼家父就言傳身教,讓我學了不少東西。”

    “再加上微臣寒窗苦讀十年,晝夜不輟,也就稍微比別人多懂了那麽一些。”

    “這些日子和小郎君接觸以來,小郎君懂得會的,未免也太廣泛太多了吧。”

    “微臣還比他年長不少,都能稱得上是他的長輩了,然而這麽一相對比之下。”

    “卻顯得臣的處事經驗,以及這麽多年讀過的詩書,都有些不值一提,實在是讓人有些心中憂慮難平。”

    李世民默默的看了一眼房玄齡,然後忍不住坐到房玄齡身邊,拍了拍自己這位 臣子的肩膀。

    “曾經朕也是和你一樣的想法,覺得和那個臭小子一相比,還有我們這些普通人的活路嗎?”

    “後來朕明白了,立馬就頓悟了!”

    房玄齡當即被李世民的話給吸引了過去。

    “敢問陛下是如何想通這一點的?”

    李世民默默的說道:“我們是人,他卻是個妖孽,是謫仙下凡,大家都不是同一類的,有什麽好相比的?”

    “你非得拿自己凡人之軀,去跟一個妖孽相比,這不是自找沒趣嗎?”

    房玄齡當即一臉恍然大悟的神情。

    “陛下高見,還是陛下英明,臣怎麽就沒想到這一處呢?”

    “如此看來,臣日後也就能夠放平心態了,反正他是個妖孽,沒啥比的!”

    君臣二人在這馬車之中,默默的達成了統一,一致形成了秦淵是個妖孽這個觀點。

    然而遠在秦家莊的秦淵,卻根本不知道自己,糊裏糊塗就被安上了個妖孽的名號。

    誠然。

    當一個人優秀耀眼到人們根本無法企及的時候。

    隻要給他安上一個天才、千年不遇的名號,世人也就釋然了。

    卻往往會忽視了時間的累積。

    天才不是天生有才,而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不斷累加成的天才。

    ……

    李世民的馬車很快就回到了皇宮之中,而此時長孫無忌等人依舊留在書房裏,沒去別的地方。

    就是為了能夠在李世民回來的第一時間,商討好接下來的大政方針。

    也是為了第一手消息知道,天子從冠軍侯秦淵那得了些什麽計策回來。

    李世民剛剛進入書房之中,在杜如晦等人還沒有圍過來之前。

    李世民直接大手一揮,表示道:

    “朕已經問到了計策,此次吐蕃國請求我們大唐成為他們宗主國,朕可以答應。”

    “隻是我們需要在接下來的商談之中,確定一條要求。”

    “吐蕃國必須允許我們大唐,在他們國境之內建立堡壘,並且駐紮軍隊,以確保我們兩國之間的安全。”

    “我們大唐也需要這樣的方式,來確定我們兩國之間的宗主和藩屬地位。”

    “隻要他們答應,那我們就接受他們的請求,要是不答應的話,那就請吐蕃國使者哪裏來回哪去吧。”

    杜如晦等人還沒開口說話,李世民就已經奠定了基調。

    杜如晦不由有些疑惑的開口問道:“陛下,可否為臣等講講如此做法的深意?”

    李世民笑了笑,隨後解釋道:“這個法子是那個臭小子教給朕的。”

    “鬆讚幹布之所以想要請求我們大唐,成為他們的宗主國。”

    “那是因為吐蕃國內部極其不穩定,各個部落和大臣肯定不滿鬆讚幹布這個年輕人當上讚普。”

    “因此吐蕃國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內亂,隨時都有可能陷入四分五裂之中。”

    “鬆讚幹布這家夥,想要扯我們大唐的虎皮當大旗。”

    李世民剛解釋到這兒,群臣就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

    這其實才是困擾了他們漫長時間的難題。

    還是因為對吐蕃國的情報實在太少了,也不了解哪些信息,所以一直都是雲裏霧裏的。

    但現在聽李世民這麽一解釋,他們也就明白了,前因後果完全說得通。

    因為位子還沒坐穩,所以想找個靠山。

    杜如晦忍不住說道:“陛下,這又是小郎君分析出來的?”

    李世民微微點了點頭,然後給杜如晦打了個眼色,意思是說:“你懂的”

    杜如晦:“……”

    他懂,他是再懂不過了。

    自李世民登基以來,秦淵先是預判了突厥大軍的來襲。

    又是獻上各種神奇的作物。

    所以秦淵能夠算到吐蕃國有內亂的危險,一點也不讓人奇怪。

    杜如晦默默的接受了這個事實之後。

    反倒是魏征皺著眉頭,頗有些茫然的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陛下,吐蕃國有內亂的危險,我們大唐不是更應該,拒絕他們奉我們為宗主的請求嗎?”

    “讓他們自生自滅,自己陷入混亂之中,我們大唐周邊平白無故就少了一個完整的大勢力!”

    李世民聽到魏征這麽說,頓時眼睛一亮。

    他情不自禁的走過去,拍了拍魏征的肩膀。

    “果然,愛卿你的謀劃人心的能力,和朕也差不多是一個水平線上的。”

    “當時朕也是這麽問的,這麽看來,朕是一點都不孤單!”

    魏征那張看不清神色的臉色,頓時就有幾道黑線淌了下來。

    尼瑪,這陛下就屬實有些過分了。

    不就是對這種兩國之間的事略微有些不大敏感嗎?

    何苦如此急切的,拉個人一起填坑?

    咱們還是當初說好的賢明之君和忠直之臣嗎?

    沒感情了,沒愛了!

    而其他幾位大臣看著魏征被拎出來當典型,不由得心裏暗自慶幸,還好自個多考慮了一下。

    要不然剛剛那個問題就是他們要問出口的了,到時候肯定又要被李世民拉著,說一通同一水平線這樣的評語。

    當然,玩笑歸玩笑。

    李世民還是十分正經的解釋道:“如果單純的拒絕吐蕃國的請求。”

    “那他們的內亂隻不過是讓我們少了一個潛在的敵人,等到將來重新歸於統一。”

    “又會再度變成大勢力,這麽翻來覆去的,我們大唐究竟從中得到了什麽好處呢?”

    “所以我們要反其道而行之。”

    “不僅不能夠拒絕,還應該十分熱情的答應他們的請求。”

    “隻有他們答應朕剛剛說的那個條件,派兵在他們國境之內駐守協防,幫助他們保衛國家和人民的安全。”

    “如此一來大唐才會成為他們的宗主國,才允許他們扯大唐的虎皮行事。”

    “隻要他們一發生變故或者動蕩,我們大唐就立刻派兵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