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人口才是大唐強盛的根本!
字數:5593 加入書籤
在懵逼的同一時間,小犬等三名使者的第一反應是不相信。
可這話要是從別人嘴巴裏說出來。
這三家夥也純當耳旁風,不過是在放屁罷了。
畢竟這是他們舉國上下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製定出來的國策。
可問題是,這位秦兄弟!
確定對他們扶桑的曆史和傳承有著很深刻的了解,甚至他們的一些傳統和習俗也都能夠說出來。
仿佛真的就在扶桑生活過一般。
再加上通過之前那一番言談中了解到的。
很明顯這位酒樓的大掌櫃,也是真正有文化學識的大才!
或許從他嘴巴裏,才能夠更加客觀和全麵的認識到,他們扶桑當務之急,最為迫切的是學習大唐哪些方麵。
畢竟,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參考一下,別人的意見也好。
因此,小犬這名正使立馬神情鄭重,嚴肅地開口詢問道:
“秦兄,不知道你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在我們扶桑人看來,能夠把大唐的各種先進技術和朝廷政體,禮儀文化,乃至商業農耕等方麵學來,就已經是相當了不起了。”
“實話說,在我們看來這些都已經算是最為重要迫切的東西了。”
“難道還有什麽比學習這些更加優先,更加重要的嗎?”
秦淵煞有介事地搖頭晃腦了一陣。
然後豎起一根手指,左右比劃了兩下。
“你說得這些當然重要,都是我大唐之所以能夠強盛的精華之處。”
“但你卻忘了一個根源,最重要的基礎你忘了,那你別的東西學了再多。”
“最後也不過是空中樓閣,無本之本罷了。”
小犬的大驚失色,驚慌的樣子溢於言表。
他聽秦淵這麽說,心裏不由得更是慌張得不行。
他可是正使,出了大亂子,首先問責的就是他!
於是,他趕忙又往秦淵的身邊靠了靠,似乎想要借此聽得更加清楚些。
“敢問秦兄,什麽是大唐如此強盛的基礎和根源呢?”
秦淵食指在桌上重重地寫了兩個字。
“人口!”
三名扶桑使者自然都是認識漢字的。
而且這兩個字的結構也很簡單,他們一眼就認了出來。
副使者土肥圓賢二不由得皺了皺眉頭,然後有些疑惑的看著秦淵,問道:
“秦兄,這人口又是從哪裏說起?”
“中原大地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這是自古以來就有的事情,也並非一天兩天才出現的情況。”
“我扶桑倘若要學習的話,不也應該先學習那些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嗎?”
“學習讓人口變多是個怎麽回事?”
秦淵立馬擺出了自己大忽悠家的架勢。
神情肅穆而又莊重,緩緩分析道:
“你們這就是陷入了思維的局限之中。”
“根本就不知道什麽才是根本,反倒是癡迷於那些表象。”
“我大唐之所以如此強盛,能夠擁有如今‘坐擁萬裏江山,四海八方來長安朝賀’的盛大場麵。”
“先進的知識文化和技術,以及農業商業,的的確確要占據一部分的功勞。”
“但歸根結底還是人口眾多。”
“就是因為人口多,所以不論做什麽,力量都十分龐大,才能有足夠的勞動力來耕種廣大的農田莊稼,才能擁有富足的糧食。”
“就是因為人口眾多,才能夠更加充分的利用那麽多先進的技術,才能夠把商業發展到極致。”
“要不然人口貧乏,一大片地方都沒有人,那就算擁有再先進的技術,那又能夠拿來給誰用呢?”
“所以人口才是根本,其他都是皮毛。”
“這叫人口紅利。”
秦淵說到這兒,小犬等人由不得沉思起來,這麽一想似乎相當的有道理。
中原國家為什麽曆朝曆代都那麽強大?
他們扶桑為什麽幾百年過去了,依舊隻能臣服於中原王朝的腳下?。
還不就是因為中原王朝人口眾多!
從而使得他們軍隊的戰鬥力強悍,隨隨便便就能招募出數十萬的士兵,這是他們扶桑拍馬也趕不上的。
那這麽說的話。
的確!
人口才是一個國家強盛和發達的最根本的因素!
看著這三個家夥一臉沉思的模樣。
秦淵又繼續忽悠著說道:
“參照我大唐如此強盛,你們大可以對比一下,扶桑把人口變得稠密之後所帶來的變化。”
三人立馬一起把目光轉向秦淵。
等待著這位秦大掌櫃給自己等人描繪一下美好的未來期望。
秦淵一邊用手勢比劃著,一邊用一種飽含誘導性的語氣說道:
“倘若你們扶桑人口眾多。”
“就算不擴展現有的國土,那也可以輕易的填充滿全國上下所有的耕地。”
“最起碼根據我了解的,你們扶桑現在還沒有達到所有土地都被開墾的階段。”
“如果人口膨脹起來,那麽農耕就會變得高效快捷許多,能夠分為好幾輪進行輪種。”
“這樣一來,不僅糧食的產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還能夠騰出來相當一部分壯年勞動力用以組建軍隊,修建工程建築,乃至投入到其他更多更多的事情當中。”
“到時候想要多少糧食就有多少糧食,想要組建軍隊,隨時都能征召超過十萬人!”
“想要修一座宮殿,隨隨便便就是征召數十萬的民夫。”
“這才是最為根本性的國策!”
“倘若把人口發展上去了,那簡直抵得上學一百次我大唐最為優良的技術和知識!”
“你們就告訴我,是把人口發展上去好呢?”
“還是學一些皮毛之類的表象更加重要?”
秦淵這一番分析不算冗長。
也沒講什麽大道理大知識,完完全全就是給這三個扶桑使者畫了一個好大的餅。
憑空描繪了一下扶桑擁有大量人口之後,所會出現的盛大景象。
當然了。
這個所謂的描繪純屬扯淡。
因為扶桑就算真的有這麽多人口,那也沒有那麽多土地來容納。
土地所能養活的人口數量是有上限的!
所以,在高產作物出現之前。
中國曆朝曆代的人口數量都相對穩定。
唯獨清代,出現了大量高產作物之後。
人口才能夠上億。
更何況。
發展人口,根本就不是一句空話所能夠做到的事情。
中原如此廣袤的土地,也才孕育了三千萬的人口。
像扶桑那樣的小島,就算是往死裏發展,拚著命撐壞了都不要緊,那也搞不出來多少人來。
所以說,這才所謂的國策,其實……
根本就是一通廢話!
換了任何一個大唐的朝中大臣聽了這番話,都會嗤之以鼻,都會覺得純屬扯淡!
但是這三個扶桑人不一樣啊。
他們其實並沒有那麽多遠見,更沒有什麽見識。
反倒是完完全全被秦淵所描繪出來的,甚至是不切實際的幻想給洗禮了。
徹徹底底沉浸在了其中。
說到底,還是他們太信任秦淵了。
人總是會傾向於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情。(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