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5.第475章 選賢任能

字數:3563   加入書籤

A+A-




    京的事情,發展得快,夏侯瑥抵不過百姓的壓力,很快隻能打開城門,把夏侯瑾等人讓了進來,夏侯瑾回到皇城宮殿,隻覺得一切都物是人非了。 vw

    他第一件事情是把新太後接了回來,老太後要等到時候和秦月雯一起回來,曾經的賢妃現在入主後宮,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的太後。

    可是旁人不知道她心卻有一個永遠的痛,那是夏侯煥的離開,年喪夫,即便是變成全天下最權貴的女人又如何,還不是抵不過失去親人的痛。

    早起,夏侯瑾便去太後寢宮請安。

    母後可好兒子來給您請安了。

    夏侯瑾進了地方,並不像是以前一樣行禮了,他現在是最尊貴的皇帝,不能再隨便行禮,即便對方是自己的親生母親。

    太後點點頭。

    皇辛苦了,皇日理萬機,還有空來看哀家,哀家心裏很高興,不過有一件事情,哀家得和皇商量一下。

    夏侯瑾現在處理前朝的事情,早焦頭爛額,一聽太後要商量事情,雖然心疲憊,到底還是點著頭讚同了。

    太後請說。

    太後看了看夏侯瑾,猶豫了一下,雖說這件事情,十有八九夏侯瑾是不會同意的,但是這是曆朝曆代的規矩,祖宗禮法不可廢,該遵守的還是要遵守。

    於是太後深吸一口氣,看著夏侯瑾道。

    雖然皇現在已經有了皇後,但是後宮空虛,哀家覺得,是時候為皇帝選妃了,皇怎麽看

    夏侯瑾最不想聽到的是這件事情,什麽選妃他連皇帝都不想做,選妃來幹什麽難道還要重蹈父皇夏侯煥的覆轍再養出來一個能和秦月雯分庭抗禮的女人。

    將來再讓兒子來承擔拯救大雲的重擔他可沒有那麽偉大。

    他不像夏侯煥,他心疼妻子,心疼孩子,不想讓他們還沒有享受生活,得背來自父皇培訓出來的敵人。

    這種事情,他做不來。

    於是夏侯瑾鄒起眉頭道。

    母後,這件事情,容後再議,朕暫時不想這些事情,一來大雲剛才經曆戰爭,百姓和各地最好都休養生息,選妃是個大事,層層遞,少不得有人要從飽私囊,二來前朝諸事繁忙,朕脫不開身。

    太後自然知道兒子是不願意的,奈何現在夏侯瑾已經不是皇子了,算她是皇的生母,也不能強迫皇帝做任何事。

    選妃這種事情,除非皇帝自己願意,否則誰敢往皇帝床塞女人說得好聽一點,這是要為皇帝綿延子嗣,說得不好聽,這是別有居心,要在皇帝身邊安插眼線,貴為太後,難道事事如意了

    想到這裏,太後點點頭。

    皇帝說得在理,是哀家著急了,既然皇帝有事,那麽等皇後回來,哀家和她商議一下,皇帝看如何

    夏侯瑾見她還不死心,也知道這是規矩,便點點頭。

    這件事情等月兒回來再說吧,對了,朕打算把前太後接回來,雖說她做了錯事,到底是父皇的生母,朕打算把她接回來,算是禁足,軟禁在後宮。

    她年紀也大了,朕不忍心對她動手。

    太後點點頭。

    皇宅心仁厚,哀家甚是寬慰。

    夏侯瑾想了想又道。

    朕答應過良太嬪,天下太平以後,會放她去過自己的生活,再者雖然她名義是父皇的妃子,實則還是處子之身,朕會宣告天下,良太嬪思念複還心切,已經病逝,她也會改名換姓,重新生活。

    這還是大雲曆史第一次有妃子可以回去的,太後雖然不願意,奈何這是夏侯瑾的決定,她也隻能點頭。

    一切依皇帝的,哀家沒有異議。

    夏侯瑾聽了這話,才點點頭,放下皇帝的架子,坐下來,屏退左右。

    母後,朕有件事情,想問問母後。

    太後見他態度和軟,也點點頭,微笑起來。

    皇帝有什麽話,直說吧,我們是母子,沒有說不得的話。

    夏侯瑾點點頭道。

    朕不知道,父皇是否還有兄弟在世,他們的後裔,可有我夏侯家出類拔萃的人才。

    太後一聽,還以為夏侯瑾是要選賢任能,便想了想道。

    皇帝要是要選賢任能,可以從夏侯家選擇,哀家倒是有幾個名字,可以供皇帝挑選,但是那些父輩尚在的子弟不能選用,畢竟是你父皇的兄弟,一旦他們子嗣建功,你的帝位難保了。

    夏侯瑾一聽,也不由得點了點頭,他雖然不在乎帝位,但是他在乎天下的黎民百姓,他不想扶植一個傀儡皇帝來做自家的接班人,那樣天下會再次變成夏侯家內部爭奪的一塊肥肉,他會再次把黎民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

    曆朝曆代,後宮之所以去母留子,並非是為了皇後,而是為了江山,隻有皇子的母親不得勢,皇子才不會被外戚利用,變成掌控朝政的傀儡,夏侯瑾要的,是一個沒有私心,沒有依靠,一心一意能做好皇帝,幫著夏侯家重現大雲盛世的人才。

    他不相信,父皇那麽多兄弟當,沒有一個可以勝任此任的人。

    想到這裏,夏侯瑾看著太後點點頭。

    母後說得對,朕會好好考慮的,母後可以把你想到的人都擬議一分名單出來,朕要把他們全都召回來,好好培養一下,江山是我夏侯家打下的,理應是我夏侯家後人共同治理,朕不怕權利被人瓜分,隻希望天下太平,國泰民安。

    太後聽完這話,頓時從夏侯瑾的身,看到了曾經的夏侯煥的影子,父子兩個驚人相似的地方,正是這顆為了黎民百姓的心。

    幾日之後,共有十餘位夏侯家旁支的子弟進入京,這些人都是夏侯煥的兄弟的後裔,還有一些是夏侯煥叔伯輩的旁係子弟,雖然血脈越來越遠,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是父輩死亡,孤苦無依的夏侯家子弟。

    4040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