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國丈周奎”:吳三桂決心叛國
字數:5992 加入書籤
“這?”
一聽到洪承疇這樣的說法,吳三桂亦有些猶豫起來。
裂土封王!
這般的獎勵,世間沒有人能夠抵抗住的。
尤其這還是實實在在的王爵,還有封地,一應的官員任免權以及賦稅歸屬亦由他來掌控,這是貨真價實的平西王。
【國中之國】
洪承疇這話說的亦是在理,雖然說封地遠在雲南,有些偏遠,但是這反而剛剛合適。
天高皇帝遠。
如此反倒是能夠讓他理解皇太極的誠意,用一方偏遠的雲南來換取他吳三桂的擁護,助其入關,爭霸中原。
這一筆買賣玩得倒是賊溜。
尼瑪。
這也太精明了。
大明天下何等的廣袤和富饒,一個小小的雲南行省,又算得了什麽,亦不過就是九牛一毛。
一張毛都沒有的空頭支票,妄圖讓他吳三桂帶著遼東將門經營數十年的家底、十數萬的大明邊軍以及【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歸降他們建奴。
不得不說,皇太極的如意算盤,打得還真夠響。
他吳三桂也不是傻瓜,又豈會這麽容易入轂?
隻不過,他也有自己的擔心。
亦是他的軟肋。
如今的大明新帝朱成睿明顯敵視他們這些手握邊軍的將領,尤其是當京師被數十萬闖賊圍困之時,他們各大邊軍都沒有任何人回去勤王護駕。
如果說朝廷和皇帝沒有芥蒂,連他自己都不相信,如今朝廷傳來新帝的旨意,在裁撤三餉的同時,又將各大邊鎮的軍製廢除。
這可不是什麽好征兆?
一旦失去朝廷的糧餉,他們邊鎮又如何發展?
遼東將門的出路,又將在何方?
作為遼東將門目前的掌舵人,吳三桂亦不得不麵對這個殘酷的問題,這是最為棘手的難題之一。
如今他有些後悔,當初為什麽沒有出兵勤王?
唉!
一切已經是悔之晚矣,如今已經無力回天。
“將軍!”
“十萬火急。”
“探子營有密信送來。”
一位滿身盔甲的男子推門闖了進來。
此人名為:吳勇。
吳氏宗親之人。
一直亦是吳三桂的心腹之一。
“密信何在?你先呈上來。”
吳三桂雖然有些不悅,但他沒有發飆。
一則,他向來知曉吳勇行事都是極有分寸的,如今這樣的莽撞,一定有其原因。
二來嘛,如今還有範文程和洪承疇等盛州人在,他也不能失了自家的麵子。
綜上所述,他方才隱忍不發。
“將軍!”
吳勇上前,將有火漆封住的信件交給吳三桂。
之後,悄悄的附耳低聲說了幾句。
“將軍,剛剛收到密報,皇上已經派遣明軍副帥陳慶之,擔任征東先鋒,持天子劍,巡視薊州,整頓軍務。”
說完,他悄悄的退下。
“什麽?”
吳三桂雖驚不亂,臉上沒有任何的異樣,喜怒不形於色,不得不說,這人的城府著實深不可測。
之後,裝模作樣的打開密信。
這一封密信上的內容,亦是讓他越發膽顫心驚。
田見秀親率二十萬大軍過居庸關,入昌平,圖謀營救被困在鞏華城的闖賊李自成,不成想,居然又被明軍算計,不到一日的時間,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之後。
闖賊頭目田見秀上飛燕山馬家堡避禍,在眾目睽睽之下,亦被一位武藝超群的神秘人持劍所殺,取其首級揚長而去。
一眾馬家堡的高手,皆不能敵,眼睜睜的看著剌客從容而退。
尼瑪!
這些闖賊莫不是出來搞笑的,這簡直就是在給朱成睿送人頭。
這也太草率了。
荒唐。
在漸漸平靜下來之後,吳三桂的大腦在飛快的運轉著,以朱成睿這樣的威勢,豈能容他在臥榻之側酣睡?
如今這位大明副帥陳慶之頂著“征東先鋒”,前來薊州整頓防務,不就是劍指他的山海關?
先前還有闖賊李自成壓製明軍主力,如今,闖賊經過數次的大敗,已經名存實亡,想要東山再起,已經成為不可能。
山東劉澤清、高傑又被朱成睿兵不刃血的搞定,盡收十數萬大軍,眼看日薄西山、垂垂亡矣的大明王朝,寧是讓朱成睿給救活了。
咋辦?
憑借他的六萬關寧鐵騎加上七八萬的邊軍,又那裏是蘇成睿的對手?
闖賊李自成的百萬大軍何等的威武,如今不也成為了曆史。
田見秀曾經是何等的英雄,如今不也被人斬了首級。
唉!
一聲無奈的輕歎之後,吳三桂看著洪承疇以及範文程,為今之計,他也隻能夠和建奴合兵一處,方才能夠對抗明軍的進攻。
“範先生!”
“洪副使!”
“這樣,這時間也不早了,我們還是邊吃邊聊。”
“來人!”
“設宴!”
“本將軍要好生款待諸位盛州使者。”
一旦心裏有了決斷,一邊的吳三桂立馬就換了新的麵孔,十分熱情的招待洪承疇和範文程。
他已經打算和建奴合作。
一切亦為自保。
“......”
一側的洪承疇和範文程卻是滿臉的狐疑,他們也不曉得吳三桂這葫蘆裏麵賣得是什麽藥。
兩人麵麵相覷。
.......
京師!
昌平大捷的消息亦再一次在京師風傳開來。
大明皇帝禦駕親征,又一次揮師蕩平闖賊田見秀的二十萬大軍,賊首田見秀被梟首。
這一道戰報的出現,令蘇成睿的名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再加上朝廷屢次發布的諸多安撫民眾的政令,比如說,借糧賑災。
大部分的老百姓已經在漸漸的認可蘇成睿這位新皇帝,一直認為他比昏君崇禎皇帝接地氣、靠譜,也漸漸的安心。
一些不安分的東林黨官員們也越發的敬畏蘇成睿,他們沒有想到蘇成睿又一次大敗闖賊,還殺了闖賊二十萬人。
壯哉!
一些不安分的心思,也漸漸的收起來。
人在屋簷下,不是不低頭。
一些本來還打算對抗借糧賑災的官員們也不得不低頭,該出錢的出錢,該出糧的出糧。
最主要的是,他們已經不敢在減免賦稅以及裁撤三餉的事情上找蘇成睿鬧騰,生怕最後也被蘇成睿給宰了。
當大明太後周妙雲從許諸這裏知曉蘇成睿在昌平大勝闖賊的信息亦是大受鼓舞,她沒有想到蘇成睿這般的優秀。
如今,她也在為自己當初沒有選擇和蘇成睿為敵而慶幸。
“太後!”
“剛剛宮衛來報,說您的父親求見。”
“您看?”
周妙雲的親信侍女碧瑤入殿稟報。
“什麽?”
“本宮的父親?”
“他這大晚上的,也不曉得又犯什麽事情了。”
“這樣......”
“碧瑤!”
“你親自去宮門接他進來,記住千萬不要節外生枝。”
“不要讓他鬧事。”
周妙雲亦在好奇她這位一向吝嗇的父親如今不曉得又出了什麽幺蛾子。
大半夜的入宮,鐵定不會有什麽好事情。
“諾!”
一邊的碧瑤盈盈一拜。
之後。
告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