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淩家派係

字數:5324   加入書籤

A+A-


    “將軍,深省將近六成的土地都平均分配給農民。”

    “另外四成中有三成是因為還未來得及下最後通牒,另外一成則是還在負隅頑抗。”

    古振明坐在總督府的大椅上,手指輕敲桌麵,聽著手下的匯報淡淡開口:“確定土地是平均分配的麽?”

    “確定。”手下點頭。

    “不會有損公肥私的情況出現?”

    “絕對不會。”

    手下肯定道:“將軍您別忘了,咱都是從隔壁兩省的殘兵敗將,咋可能在深省損公肥私。”

    “也是。”古振明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揮手道:“下去吧。”

    手下未動,麵露猶豫之色,模樣欲言又止。

    古振明皺眉:“有話快說,有屁快放!”

    手下這才開口:“那個,將軍,我覺得您該對外麵的傳言做出表態了。”

    “什麽傳言?”古振明腿翹在桌上,毫不在意的隨口反問。

    手下無奈,隻得挑明:“民間有傳言說您要另立他國,軍中也大多提議將軍您披皇袍稱……”

    “放他媽的狗屁!”

    古振明突然暴怒,猛拍桌站起:“勞資生是大銘的人,死是大銘的鬼!”

    “誰要是再敢跟勞資提這破事,勞資定讓他腦袋搬家!”

    手下不敢多言,連忙退去。

    古振明見手下離開,卻也消了火氣。

    他將桌上的茶一飲而盡,做回椅子,麵色平靜的開了口:“說吧,冭,你不遠萬裏找到我,究竟所為何事。”

    “恩情到了該償還的時候了。”

    一道影子浮現在古振明椅子麵前,古振明眼神微動,佯裝鎮定道:“好,你們想要什麽?”

    “錢?權?或者我的命?”

    影子晃了晃,似是在嘲笑古振明。

    “都不是。”

    冭的聲音傳來:“我想要你在奪得臨南三省後,幫極國一把。”

    古振明聞言,愣了好幾個呼吸才是緩過神來。

    “你還是要我的命吧。”古振明陰沉著臉,“不然我把這勢力交給你,你自己去做!”

    “幫極國,冭,你可真是想的出來啊!”

    “且不說極國在哪我都不知道,就是深省他媽離晝國還有幾個省的距離!”

    影子靜止了好一陣,才是又傳來聲音:“我既然能在幾天時間趕到這裏,就證明你可以幫。”

    “你!”古振明氣的手上青筋暴起,險些忍不住心中怒火站起身來。

    “好,我不知道你是怎麽在短短幾天時間來到這裏的。”

    古振明深吸口氣,咬著牙開口說道:“忙,我可以幫,但你要答應勞資,幫完這個忙後,恩情便算還清!”

    “從今以後,你,以及你背後的勢力,都別在找我!”

    影子上下動了動,似乎是在聳肩:“無所謂,反正,你總有一天會主動找我的。”

    說完這句話,影子就逐漸變短,直到完全消失在了王座下……

    …………

    京都

    淩家逆黨撤出京都後,牧司陵與杜自名便徹底將精力放在擊退北狄上。

    並且在進行了最後一輪征兵後,散播出了即將遷都的消息。

    一時間,京都人心浮動。

    因為京都的世家幾乎被全部殲滅,剩下的都是商賈百姓,消息一出,每日逃離的人數少說也要有十幾萬。

    朝廷遷都,不就等同於放棄京城了嗎?

    那,與直接送給北狄人有何區別?

    不跑留下來等死嗎?

    於是,到了第三天,整個京都便已經是“萬人空巷”。

    而屆時,可供給朝廷十幾萬大軍的糧草,僅還夠十天。

    而也就在屆時,北狄人對京城發起了總攻!

    經過幾輪征兵,如今雙方的兵力差距,已經無限縮小。

    而在攻城戰中,攻城方往往要用比守城方多幾倍的軍隊才可打下。

    也就是說,京城守下來的幾率很大。

    但目前擺在杜自名與牧司陵的問題,不是如何守住京城,而是如何能夠在雲帆下令遷都前,盡最大的努力保住軍隊。

    所謂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這是雲帆在信中親自下的命令,定的計策。

    這個命令,實際上從牧司陵口中說出來的時候,大部分朝廷官員都是難以置信,以及拒絕的。

    畢竟這個計策,實在太大膽了。

    也太前衛了。

    在這個時代,失地,就等同於戰敗。

    更何況丟的還是京都。

    但雲帆不這麽想。

    尤其是當他看到江南的繁華,以及再想到京都的破敗後。

    更堅定了他退守江南的想法。

    一個毫無經濟價值,甚至隻稱得上是前哨站的京城,對當今大銘來說沒有任何用處。

    所以,這場決戰杜自名打的並不痛快。

    能用守城器械,就絕不親自上陣。

    雖然幾輪進攻下來,己方還未出現大規模傷亡。

    但守城資源總有用盡的時候。

    而那時,定又是一場血戰……

    …………

    淮陰

    這裏是京城一帶中較為穩定的地區。

    三十年來未經天災,百年來未經戰亂。

    而這都得益於淮陰特殊的地理位置。

    淮陰在大銘有“北方小江南”的美稱,主要地區都被河流包裹分割,而且往東再走幾百公裏就是大海,沒有任何戰略價值。

    這就導致,淮陰不會被任何一方勢力所爭奪。

    不過這種平靜,在今日被打破了。

    逍遙王來了。

    或者說,淩家殘黨,俘逍遙王來了。

    這也是淩家的早有預謀,打一開始,他們就沒想著直接占據京城而謀權成功。

    他們的目的,從一開始就僅是逍遙王。

    作為曾經的大銘第一世家,其底蘊,是常人無法想象的深厚。

    其他不談,淩家的勢力,最起碼遍布大銘每個省份。

    而淮陰,就是淩家除京都之外的第二個大本營。

    不然,淮陰作為北方少有的富饒之地,絕不可能像今天這般安穩。

    以至於連水賊土匪都少見。

    實際上,淩家的這處據點,連暗衣衛都未查出端倪。

    並非是淩家保密工作做得好,而是武威一黨太過招搖。

    在雲帆前身昏庸的十幾將近二十年裏,武威一黨控製了大銘九成軍隊,而淩家,則是控製了大銘六成省份的經濟命脈。

    無數中大型商會的背後,都有淩家的影子。

    而淩家,也因為步子邁的太大,扯著蛋了。

    這一扯,就把家族扯成了數個派係。

    以至於淩鴻軒這個家主,所掌握的資源與勢力,也僅僅局限於京都附近。

    這也就是淩家內相傳的“京城派”。

    而俘了逍遙王,一路逃到淮陰的,則就是淩家內最大的派係,淮陰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