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國有化

字數:5196   加入書籤

A+A-


    比如鹽巴、銅鐵!

    鹽,一直都是國家的主要財政來源!

    鹽在江南之所以不是國家專賣,自是因為朝廷失去了對江南的影響力。

    現在雲帆既然是要將蘇南當成“蘇都”,那當然要大刀闊斧的改革!

    而眼下這六人,手中就分別掌握著鹽鐵等一係列產業!

    這麽大的蛋糕,一兩個人當然是吃不下的。

    而這吳家,就是販鹽大戶!

    整個蘇南近三成的鹽,都出自吳家!

    剩下的七成,則分別掌握在另外兩家手中。

    王家和伏家。

    至於銅鐵生意,則同樣被三家壟斷。

    其中,宇家掌握著蘇南近八成的鐵礦,蘇南百姓的鐵器乃至於叛軍所用的盔甲武器,就都出自宇家之手。

    而更為重要的銅礦,則被另外的渡家和信家壟斷!

    銅礦,在九州從來都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物資!

    因為鑄幣,就需要銅!

    白銀與黃金,雖然是九州的硬通貨,但尋常百姓在生活中,一般而言還是用本國銅錢。

    在九州,一個國家強盛的象征,就是本國銅錢,能夠被他國認可。

    關乎到鑄幣的事情,雲帆當然是更加重視!

    所以,按照情況與重要性,雲帆給六家開出了完全不同的條件!

    其中,以渡家和信家最為嚴苛。

    全部產業充公!

    作為回報,雲帆將分別賜予兩家良田百畝。

    雖然在談判中,最先提出條件方,提出的條件一般都會提高心中價位的兩倍。

    但雲帆卻是沒有!

    這就是他心中的底線!

    鑄幣權是一國之命脈,他怎可能讓私人掌握?

    接下來是宇家。

    他給宇家提出的條件,比之渡信二家就寬鬆多了。

    每年隻需要上交六成開采出的鐵礦即可。

    甚至雲帆還會按照當初約定,給予宇家家主一個工部官職!

    因此宇家家主,也是唯一一個同意商討結果,還覺得自己賺了的家主。

    因為這代表著他整個宇家,從此吃上了皇糧!

    身份大漲!

    但實際上,雲帆在這其中留了個小心思。

    他給予宇家的種種條件或者要求,都是在為實行股份製而鋪路!

    每年要上交六成鐵礦,就是變相的六成股權!

    而給予工部官職,更是變相的使整個宇家變成了“國企”!

    但因為時代的局限性,可憐的宇家家主,還隻以為自己僅僅是做了個交易。

    而剩下的三家販鹽大戶,雲帆給他們開出的條件,則更為特殊。

    或者說與宇家相反。

    宇家是每年隻需要給朝廷上交六成開采的鐵礦,剩餘的朝廷皆不過問,甚至還有便利可圖。

    而吳、王、伏三家,則是需要將販鹽生意包括渠道全部上交朝廷,任何事宜都不可插手。

    而每年也隻可分到三成販鹽所得白銀。

    按照約定三家同樣也有官職,三家家主也樂得接受,但在他們看來,這付出與收獲實在不成正比!

    “陛下,草民懇求陛下,給吳家與宇家同樣的待遇!”

    吳局限咬著牙,沉聲說道:“不然,恕吳家隻得放棄販鹽生意,搬離蘇南了!”

    “伏家附議!”

    “王家附議!”

    三家家主接連表態,雲帆眼睛微眯:“你們在威脅朕?”

    “草民不敢!”

    三家家主頭又低了三分,但仍是鞠躬不起。

    雲帆冷哼一聲:“五成!每年你們可獲得五成的販鹽所得白銀!”

    “這是朕的底線!”

    “這……”

    三家家主對視一眼,最後咬牙相繼起身,點頭相應:“謝陛下成全!”

    能當上一家之主,自然都是老狐狸。

    雖然因為時代的局限性,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踩的最大的陷阱,恰恰是令他們心滿意足的官職。

    但他們卻是心知肚明,如果長久以往還靠著販鹽這塊燙手山芋為生,那隻能是家破人亡!

    但憑三家的體量,轉型販賣其他商品,同樣是當地霸主!

    …………

    除了這六大家族,被雲帆抽了一波血外,剩下的四大家族,同樣未能幸免。

    隻不過雲帆給這四大家族的條件,就優厚的多了。

    隻需要上交三成產業即可。

    實際上,若不是雲帆真想安穩發展,再加上外敵不斷,他早就像在銘京那樣,將這十大家族全部用武力鏟除了!

    在他看來,世家,沒一個好東西!

    …………

    接下來,事情就變得水到成渠起來。

    律雲門在蘇南開辦的法家學堂,逐漸起了作用,大大加快了冷燕秋推行法典的速度。

    雖然因為遷都,法典的編寫速度被大大減緩。

    但如今,也已經編寫一半有餘。

    大銘本來就是有法典的,隻不過是不完善罷了。

    而在經濟上,雲帆也開始引導式的推行股份製。

    並且為了鼓勵人們經商耕田,他特免了整整三年賦稅!

    反正有江武商會為朝廷輸血,他也就不必再刮百姓的血汗。

    新都的建設緩緩進行著。

    新都毫無疑問的是往武城。

    隻不過實際上的新都,要比往武城還要大!

    蘇南不比北方,要繁華的多的多!

    因此,雲帆也就可以盡可能的完善自己對城池的布局。

    按照雲帆的設計,新都以往武城為基礎,在外進行二次建設,而曾經的青輝宗山門,則將作為新的皇城!

    而往武城也就成為了內城!

    要知道,原本的往武城,就已經是江南乃至整個大銘朝,能夠與銘京並列的大城池!

    若非防止逾越,往武城可能會更大!

    現在,雲帆還要在往武城外,再建一圈外城!

    那可以想象的到,新都建成後將有多大!

    反正按照工部估計,新都的麵積,大概占了整個蘇省的二十分之一!

    也因為麵積如此之大,朝中已經出現了大量反對聲音!

    甚至就連冷燕秋、公山奉這種朝臣,都出聲反對。

    公山奉現在已經正式成為公認的研究院院長,就連墨聖,也不過是掛職的副院長。

    作為地位比工部還要高的研究院,新都的建設,自然是離不開公山奉。

    至於墨聖等一眾墨家子弟,即便是有反對聲音,雲帆也將之忽視。

    在他在“思想”方麵的建設規劃中,墨家思想絕不可能會出現在朝堂。

    甚至如果墨家勢大,雲帆會優先考慮用武力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