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大銘工業進程

字數:3820   加入書籤

A+A-


    而對待參與暴動的佃農,雲帆則采取了與地主完全相反的政策。

    不僅下令大赦所有在暴動中參與的佃農,還拿出了相當一部分充公的地主財產,用來救濟貧苦百姓。

    在暗衣堂的監督下,當地官府開始分配充公的地主良田,按照每戶人口,確保每家都能靠著田吃飽飯。

    但要知道,在此之前禹州佃農占據了農民總數的七成,導致不少佃農不得不前往隔壁村莊務農,以至於人口遷移,許多大村莊都出現了人比田多的情況。

    而多出的這些人口,雲帆也早有安排。

    全部讓當地官府遷至最近的城池,並聯係城池內的工廠,挑選一部分成年男子,成為基礎型工人。

    一套政策下來,禹州的百姓瞬間陷入了歡騰。

    不僅不再對工廠產生抵觸心理,雲帆在地方的威望直接達到的頂峰。

    造反是重罪,地主成批人頭落地,參與暴動的佃農一度以為自己會被株連九族。

    畢竟在這些底層百姓眼中,地主和村長就是天大的官兒,連這些“大官”都被直接砍頭,他們自然下意識的以為自己死定了。

    然朝廷不僅大赦了所有佃農,還救濟窮人,幫不少人將戶籍遷到城市,甚至還幫其找到了工作。

    最重要的是,他們發現朝廷竟然將充公的地主良田,按照家裏的人口公平分給了所有農民。

    單是這一點,就足以讓他們將雲帆奉作神明。

    禹州的工業化進程已經不可阻擋,得知朝廷親自下場掃平地主階層,各個大工廠主陸續下場,甚至開始爭奪禹州市場。

    作為臨州,深州很快就受到禹州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城池開始出現工廠的身影。

    而與禹州不同的是,深州雖然也有工業商品在被傾銷,但受歡迎的不是皮靴、鍾表這類奢侈品,反而是各種較為廉價的工業品。

    這是因為深州的地主階層很少,底層百姓主要還是由百姓構成,而非佃農,自然也就沒有人去購買奢侈品。

    …………

    大銘的民用工業品總共可以分為四大類,一是工具類,如鍾表、民用千裏眼,這類大多是作為奢侈品,購買者也多是地主豪紳。

    二是化妝品,如香皂、香水還有玻璃鏡。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化妝品貿易一直都是大銘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因此種類也最為繁多。

    化妝品的價格從上千兩白銀到隻有五十個銅板不等,哪怕是普通百姓,省吃儉用也能買來用上一陣。

    第三種較為特殊,是材料類。

    木材、石材甚至是鋼筋混泥土、各種合金,這類工業品,也是大銘工業最先研製出的幾種之一。

    鋼筋混泥土作為一種極為堅固的工業材料,在這個時代用作開鑿隧道、建造多層樓房最為合適不過。

    而合金的用途則更為廣泛,小到鐵盆,大到兵器,從民用到軍用,合金既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使兵器更堅固,是最為實用的幾種工業品之一。

    最後一種是民用類,帽子、衣褲、裙子甚至羽絨服,各種前世的衣服款式,都被雲帆繪成圖紙,交給大銘研究院,再經過工人之手,被帶到了這個世界。

    還有牙刷、水桶等各類雜物,總之幾乎覆蓋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麵麵,隻不過現在這些工業品,仍還沒有被民間所廣泛接受。

    但隨著時間推移,以及大銘工業體係的不斷完善,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工業品的好處與便利,直到完全普及。

    大銘工業隨著大銘領土的擴張,正在帶動著整個九州發展。

    北涼、極幽、北戰三大行省剛剛建立不到半年,就有工廠主開始向北發展。

    尤其是三大行省境內的舊諸侯國都,其繁華已經吸引了無數工廠主前來發展。

    這其中以武城與絕城最為明顯。

    武城不僅是曾經的武國國都,更是現在的武州首府。

    武王之前執意發展屬於武國自己的工業,即便因為各種阻礙導致沒能徹底貫徹,但依舊為武國留下了不少工廠。

    但更寶貴的,還是使得民眾加深了對工業的接受程度。

    絕州同樣如此,武律雲從剛見到火器時就意識到了其重要性,在投靠大銘,成為絕州州長後,更是主動找到大工廠主,邀請其來絕州發展。

    不同於東南行省,在雲帆的計劃中,北涼、極幽、北戰三大行省,是至少要有一個行省,極力發展重工業的。

    北伐戰爭中,銘軍就因為火器消耗過快,後續補給又無法跟上,以至於不得不減少火器的使用,直接導致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

    到了最後,在與楚軍作戰時,炮彈與子彈基本已經消耗殆盡。

    即便最後采用計策成功讓楚軍不戰而降,但這依舊是讓雲帆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一年前魯古斯王朝入侵九州,為了彌補科技差距,雲帆加速了軍隊的近代化進程。

    因為是在主場作戰,不用擔心補給問題,基本上每隔十天就有一輪糧草與彈藥送到前線。

    所以那個時候,雲帆幹脆就直接推動了所有正規軍完成了近代化。

    別說是那個時候,就是經過數場戰爭,現如今大銘也依舊是有十九個正規集團軍,總兵力超過了五十九萬人。

    完成近代化後的龐大兵力,一旦爆發戰爭,每天所要消耗的子彈數量,達到了一個極為恐怖的數字。

    單憑江南江北的重工業區,甚至已經無法完全供應各個正規集團軍每日訓練的子彈消耗。

    所以,雲帆想要在北涼、極幽、北戰行省,都開辟出一個重工業區,在製造就業崗位的同時,維持軍隊的正常運營。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

    後膛槍早在半年之前就被研究院研製出來,可想要讓數十萬軍隊同時裝備,根本就不可能。

    而且後膛槍的製造相比神火銃完更為精密,流程更多,對工人的技術要求也更高。

    再加上北伐戰爭,按照計劃理應廢棄的神火銃生產線被迫重新啟用,進而帶著後膛槍的迭代計劃被再次延後。<101nove.comle>(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