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傳遞和態度
字數:3983 加入書籤
近日,傳令兵都快成了消耗品,一封封情報和命令折子,在各大道路上不斷奔騰。
有時還會有傳令兵在路上與同行相碰,同行的特征都是極為明顯,除了剛剛出城的一批外,大部分人家都是披頭散發,風塵仆仆,眼眶高出,手腳粗劣。
這些人一個月領著的工資隻有幾百文,但是,卻時常呈現斷水斷糧的困境,簡直要比軍武中人還更加悲慘。
畢竟,士兵的死亡好歹是發揮了一次痛快,一世長眠,且每年都有著半載的時光回鄉中富田,可以歸家。
而傳令兵卻隻能終年奔波於馬上,腿和胯下都磨出了一層厚厚的繭子,也不知那玩意兒入洞時會不會磨的人慘叫連連。
在他們沒命的傳遞之下,很快,曹植便收到了曹操的聖旨。
鄭渾麵色激動,在屋內不斷徘徊,活像是一隻熱鍋上的螞蚱。
“殿下,這是機會!舉世之難尋!若我等成功,那麽借著陸鳴之力,太子之位非殿下莫屬,魏國明日霸業,也將歸屬……”
“鄭大人還是先看過這封情報再說話吧。”
鄭渾話語未盡,曹植安排給予過來一張信報,落款所屬人,正是旬渾。
信中所述之事,正是關於印度的相關情報。
鄭渾瞧過之後,麵色變得難看了下來。
若真是蠢貨 ,也絕不會能夠坐到京兆尹的位置上麵, 雖然隻是敘說了一番相關情報 ,但是,他卻能夠將當日的情形猜個差不離。
“陛下這是把我們當做了一部閑棋,成與否,並不在意,甚至於,若是殿下成功勸反陸鳴,陛下還會頭疼於該如何對其進行安置!”
鄭渾聲音凝重道。
曹植聳了聳肩膀,靠坐在了一方鳩皮椅上,隨手從桌上拿下了一尊酒盞,對著壺嘴小酌,開口自嘲。
“誰說不是呢?不愧是父皇,還真是物盡其用,不浪費絲毫的壓榨價值。”
鄭渾有些氣急的跺了跺地麵,雖然看似都隻是任由曹植去拜訪陸鳴,魏國的態度如何,並非需要特別在意。
實際上卻遠非如此,若是曹植為一國使臣,雙方交戰不斬來使,那是約定俗成知事,即便蜀國之人員痛恨於曹植去挖牆腳,但八成也是不敢正麵相迎的。
哪怕是在背後底下黑手,魏國也可以顯露出帝國之威,無比震怒,強行要求蜀漢交出凶手。
除非動手的是劉備或者關張趙這樣的嫡親人士,其餘世家是要掂量掂量,自身有沒有資本能夠讓蜀漢為了他們不惜一切。
畢竟又不是每個人都叫陸鳴,可以肆無忌憚的帶節奏,代替蜀國強行開戰。
但是,如果沒有背後的帝國撐腰的話,曹植是什麽玩意兒?隨手宰了丟進亂墳崗喂給野狗,也是理所應當之事。
在鄭渾怒聲連連,嘈雜之切時,曹植已經連飲下三壺酒水,臉上浮現出一抹酡紅。
不知是酒壯慫人膽,還是曹植本身便有著破釜沉舟之魄力,他拍了拍桌,製止逐漸開始口不擇言的鄭渾,醉意出聲。
“為子,當尊父之命,為臣,當尊聖之令。父皇有命,我怎可不遵?去尋那王海過來,本宮,有事找他。”
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
在曹操身邊長大,若是連一點威儀之氣都不曾渲染到,那未免也有些過於枯朽了。
曹植展露出來的霸氣讓鄭渾心中一震,露出臣服之貌:“喏,遵旨。”
……
魏國的書信,想要傳入漢中,終究是跨了國界,因此在行走之間,耽誤了一陣時日。
等到曹植得到聖旨之時,遠在天水的陸鳴,同樣也獲得了錦衣衛的密報。
報上兩件事,第一,是給予了曹植的完整聖旨內容。
錦衣衛在魏國朝廷之上的滲透遠超常人想象,而聖旨的擬定,往往需要走上一係列的流程,一通下來,內容外泄,其實是常有之事。
尋常聖旨不值得錦衣衛冒著被抓的風險,將其傳遞而歸,哪怕是要求曹植來勸返陸鳴,在錦衣衛的眼中,其實也就那樣。
令他們一反常態,選擇冒險,為此付出了數十人死亡的代價,傳遞的消息是在於第二點。
“魏國上下朝廷齊動,皇家內衛,世家私兵死士,乃至於諜報人員,全線抽動,去往了東南方向…”
陸鳴緩緩將情報上的事宜讀出,李婉兒頓時驚了一跳。
“他們采取如此行動,恐怕是發現了不妥之處!”
李婉兒曾經可是和趙成遊曆過世界,知道而今各個國家的布局。
曹魏的東南方向,隻有一個國度存在——印度!
李婉兒麵上出現幾分焦急:“原本還等著你統一中原後,做大做強,走向世界呢,可現在怎麽看樣子是曹操準備先走這一步了?!”
恒河乃是世界糧倉,其氣候之便利,土壤之肥沃,哪怕經過數千年的歲月變換,依舊沒有絲毫的變動。
一旦讓曹魏拿下那裏,陸鳴還想要拿下對手可就難了。
“淡定一點,現如今曹操隻是派發情報人員罷了,一來一回,恐怕需要半載之久,而後準備大軍,糧草,又是一段經久耗時的經曆。”
陸鳴平靜說了一句,麵上忽然出現幾分玩味:“而且,印度可不像想象之中那麽脆弱,帝國兩個字,代表的並非是百戰百勝,而是三個字,輸得起。”
如當初之匈奴,在與漢朝的爭戰之中,先期憑借著遊牧民族的馬上本領,將漢朝大軍打的連連後撤,幾乎崩潰,但是那又如何,最終熬過了那一段時日,從其身上汲取了精華。
農耕文明卻有了舉世精銳之騎兵,此等消息,本身就是天方夜譚之事。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從匈奴的身上汲取了戰爭經驗之後,漢朝便開始反手將其按在土裏摩擦。
連戰連勝,破滅匈奴王庭數十餘次。
但是 ,匈奴帝國同樣展現了不屈的韌性,如打不死的小強一般,每次多則數十載,少則數年,便會再次複國。
其聲勢之壯,正如上次的五胡來襲。
陸鳴略作解釋後,麵上浮現出了一抹期待:“我倒是希望曹操可以魯莽行事,直接和印度開戰,那樣一來,或許會看到其陷入戰爭泥潭,是我等的機會。”
李婉兒撇了撇嘴,頗感無趣:“動輒綿延數百年的戰鬥,有生之年還能看得到戰場平息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