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大清特色的海外拓殖套餐(下)
字數:7879 加入書籤
就這樣,大清帝國的權力核心暫時放棄了請海寧來充當公務員的想法。畢竟那樣影響麵實在太大,對於一個形式上已經成熟,隻是智慧上還有待提高的官僚班子來說,這樣的大換血確實會意味著許多人丟掉飯碗。
而且讀書人並不是沒有鬧事的能力,一旦他們失去了進階的機會,將很有可能給朝廷帶來許多麻煩,皇帝也不敢在這方麵擅自做出任何冒險的決定。
但乾隆皇帝確實如同劉統勳所猜測的那樣,並沒有從根本上舍棄海寧的那些想法,而且海寧肯定也考慮到了君主們的不同意見,所以才會鬧出總督區這種試驗區域的想法。
從目前的情況來說,葡萄牙、俄國以及法國都對這樣的做法沒有任何異議。就連正在進行這方麵談判的英國,也流露出了對這一製度極高的信任度。
當然乾隆並不知道那種所謂的流露,隻不過是海寧的單方麵說辭罷了。英國的政權實際上控製在新貴族,手中國王的權力已經受到了極大的削弱,在這種情況之下,不讓這群新貴族們在政治上擁有生態位置,那就是和他們直接開戰。所以英國這種君主立憲國家是絕對不會同意行政管理服務套餐的。至少在本土是不會同意的,當然貴族密度嚴重偏低的殖民地可以另當別論。
但乾隆皇帝並不知道這些彎彎繞繞,對他來說,拿出那麽一兩個省份來讓海寧試點一下,也不是不可以,15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6923-1318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6923-1318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6923-131803
3
3
公裏的半徑而已,有很多省份的麵積都與之相當。甚至5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6923-1318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6923-1318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6923-131803
3
3
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6923-1318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6923-1318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6923-131803
3
3
公裏半徑的他也不是拿不出來。
——大清帝國此時已經進入了康乾盛世,其領土的複原遼闊,幾乎囊括了後世新中國的九成區劃,目前較為明顯的例外就是準噶爾部所掌握的那塊地皮。但是在幾年之後,那塊地皮也將榮耀的回到祖國的懷抱。
所以乾隆皇帝是有這個底氣的。
隻可惜就算這小小的試驗,也需要顧及那些大臣們的想法。畢竟一個省所包括的官員數量也遠遠超過了幾萬人。如果把他們全都換掉的話,那也必將是一場難以平息的風波。
所以在後來的談判當中,乾隆一方再也沒有主動提及這方麵的事情,大臣們一開始的時候,還沒有領會到皇帝的心思,但後來他們也慢慢的注意到了這一點。雖然不知道皇帝打的什麽算盤,但他們還是心中暗自高興,並且也主動的不再提及這件事情。
紫金那邊倒是還偶爾會提出類似的想法,對於她來說,一些偏遠的邊陲,某些個無權海外的島嶼,比如台灣和海南,再加上一些可以給大清帝國並入版圖當中的地方,其實都可以推行試點一下。另外大清帝國的那些藩屬國,尤其是比較聽話的那幾個,似乎也可以開展一下。
但是她在提了幾次之後,並沒有如期的見到皇帝的積極反應,因此後來他也打消了這方麵的想法。
然而論起對乾隆皇帝的熟悉程度,她這個從千裏之外風塵仆仆趕過來的丫頭片子當然是不如劉統勳的,這老頭其實早就已經看出來,乾隆皇帝對紫金的這些建議早就已經動了心,隻是沒有明確的表達出來而已。
說的好聽一些,皇帝這樣做大概是不願意節外生枝,因為現在的談判內容雖然已經進入尾聲,但具體的會談卻牽扯到許多,落實細節這並不是毫無價值的東西,相反,這些細節往往意味著相關利益是否真的得到落實,而且從這些細節當中,有時也很容易發現某些貓膩,因此對於大臣們來說是需要謹慎而認真的的。
但如果說的難聽一些,皇帝恐怕已經對他們這群臣子們頗為不滿了,因為正是需要顧及到他們這群老東西的存在,他才不能得償所願一般的去和海寧討論合作問題。
至於他是如何看出來的,說起來其實也很簡單,既然大臣們能夠留意到現在討論的內容是多麽的關鍵,那麽作為一個皇帝他當然也是很清楚的。可是就在大家進行討論的時候,皇帝卻時不時的表現出走失的樣子,顯然他在考慮別的事情按照常理來講,對於一個皇帝來說考慮別的事情也沒有什麽值得意外的事情,畢竟他有那麽多的國家大事需要琢磨,可是但凡了解一下人性的人就都會知道,一般的事務繁瑣隻會讓人在碰到他的時候才覺得發愁,而能夠讓人牽掛並且出巡的事情恐怕是一直縈繞在心頭的某些事情才對。
皇帝能夠有什麽事情縈繞在心頭呢,年輕的時候或許是女人,再成熟一些恐怕就隻有全力了。
而最近這一段時間裏,與權力相關的事情還能有什麽呢?那就隻能是他們這群大臣究竟適不適合再繼續充當公務員這個角色了。
“唉。”劉同勳有時候也會忍不住歎息一聲,說起來他其實並沒有表現的那樣眷戀已經得到的這些官職。恰恰相反,以他的角度來說,學富五車的他即便回鄉去種地,也不愁吃不愁穿。可是人是一種多麽脆弱的生物呀,吃飽穿暖固然可以,讓他活下去,但如果世道動亂的話,那他可就是死路一條了,而且一個人麵臨危機,或許還談不上什麽,如果讓所有人都麵臨風險,那可不是一個心態正常的人願意看到的事情。
所以他在之前才那麽積極的表現出對海寧等人的排斥。當然他知道皇帝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了類似的想法,可是對於擁有權力的人來說,那叫做謹慎,是他維係權力所必須要具備的素質之一,而不見得非要考慮到其他人的感受和死活。
就這樣,劉統勳也慢慢的失去了繼續會談的興趣。他在這一係列壞事活動當中的表現也變得越來越少。
而在之後的談判當中,環球集團的代表和大清帝國的那些臣子們又就其他條款進行了商談,比如東印度公司的駐地選在哪,如何與清廷的“海關”進行交涉,招納人員的具體數量是否有必要進行限製,藩屬各國與大廳之間的宗藩貿易是否也要交給東印度公司去掌管,如果需要的話那麽又該如何通知,如何配合東印度公司等等具體細節,都在這一討論的範疇之中。
這番討論持續了許久,一直到年底都還沒有討論出具體的成文規範來。
不過由於在大局觀上這些都是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所以雙方的談判其實已經算是成功了,反而相關的消息當然也是不脛而走。這麽大的事情,又怎麽可能不引起別人的關注呢?
除了權力核心所處的地域以及牽扯到這件事的那些地方以外,雲南這個海寧發家之地的鄰居,當然也榮幸的成為了對這一消息最為敏感的區域之一。
但誠如之前發生的那一幕一樣,緬北地區在收到大致的消息之後,風向就又一次發生了劇烈的改變。
聽說大清東印度公司是單獨設立之後,原本還想從中撈一筆的土司老爺們無不是哀嚎一聲。
這時他們才意識到,朝廷的大義名分根本不可能落到他們身上。在乾隆皇帝的眼裏,他們這些小小土司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
這樣一來,他們再也沒有立場去站在大清的角度,杯葛那些被稱為前明餘孽地桂家人了。
在這片地皮上,又有哪一家是不曾向朱明王朝稱臣的?畢竟當年的三宣六慰,還留給了他們許多曆史遺跡可供瞻仰。
而對於桂家人來說,情況則恰恰反了過來。
雖然在此之前清朝的官員們曾經不止一次的傳播過針對桂家人的言論,但是自始至終乾隆皇帝和朝廷核心的那些人都沒有提出任何針對他們的條款,更沒有以此要挾海寧的環球集團。
宮裏雁等人並不確定是不是海寧在這其中起到了什麽關鍵的作用?但如果他能夠讓大清朝廷赦免他們的話,應該會主動找到他們,並告知這一驚喜。可是海寧竟然沒有,那證明這樣的猜測是不成立的。
這麽說來,難道是雙方默契的主動忽略掉了一些不想看到的因素嗎?可這樣的猜測和判斷也是不能輕易做出來的,要不然的話,以後他們的人來到自己身邊,如果不加以防範而懷揣著這種態度的話,豈不是很容易被對方暗算。畢竟想不想看到能看到的東西,那就純粹是別人的選擇了,他們說了可不算——這樣的邏輯道理在他們接觸海寧之後,早就已經玩的透熟了。
不過撇開這一點不去討論的話,這次合作確實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機會,由於他們在環球同盟當中所處的位置十分特殊,幾乎所有新來的人在接受培訓的時候都要經過他們的手,再加上他們原本就是漢人,和那群從大清地皮上過來的人,在語言和風俗上也都沒有任何隔閡,所以培訓他們的工作也不可能落到別人的身上。因此,他們可以很輕易的找到擴充自己實力的機會。
畢竟隻要是師傅帶徒弟,徒弟就不好不聽師傅的話。
於是他們反而成為了這次結盟事物的支持者。
隻不過,支持者和反對者之間的爭論和對立,亦如之前所發生的那樣繼續存在就是了。
這一點,就在海寧那邊也很快得知了詳細的情況,不過他可顧不上這點小事。
當時已經進入瑞士境內的海寧,正巧無聲息的對整個談判過程進行分析。隨後不久他就明確的意識到,紫金在談判中撬動乾隆心理防線的手法是無比細膩而高明的。
至於借助談判結果,狠狠地敲打一番既有的合作者,那也是題中應有之義,更何況他們沒有把所有的路都給堵死。
而且,與這個談判的紫金不同的是,海寧要顧慮的事情還有很多。談判過程當中自然有了許多細節末節的東西需要注意,在這談判結束之後,這些細枝末節都要進行具體的落實,而在落實過程當中仍然會發生更多的細枝末節,這些才是更要命的玩意兒。
舉個例子來講,東印度公司在設立之後,由於初始資金的相對匱乏,準確的說是雙方都不願意多給錢,一個是窮的拿不出來,另外一個是覺得可能有些冤大頭,所以必然要進行大規模的融資。
而這波融資的對象固然可以包括早先的合作者,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歐洲商人,但更多的恐怕還是清廷的各級官員和財閥、環球集團既有的各個公司,以及那些終於有些閑錢可以揮霍的普通勞動者。
對於最後的那一種韭菜,海寧已經積極的為他們尋找保護措施了,真是現在仍然不好采取果斷的措施阻止他們去充當韭菜,所以很多事情還得憑借甚至仰仗他們的自覺自律。
但對於其他的韭菜,尤其是早期那些已經喝飽了血的粗壯韭菜,以及乾隆皇帝的這個特大號韭菜,海寧可沒有那個心思提醒他們應該注意金融市場的風險,這種東西應該作為常識,早就已經走入他們的腦海當中了,畢竟他們也是接受過環球體係長期熏陶的人了。
尤其是乾隆皇帝,他這次可是被紫金拿捏的死死的。
雙方的條約雖然擬定了許多條,但在特供版本當中的第一條裏,他就犯下了一個巨大的錯誤。用海寧和白山的話講,虛頭巴腦的大義名分,借給東印度的公司是無妨的,畢竟換來的也是虛頭巴腦的藩屬國。這兩種毫無實質內容的交換,真不知道乾隆皇帝究竟得到了什麽,但反正環球集團是從中得到了掌控藩屬國的機會,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移民權利。
說破大天,海寧隻不過是借雞生蛋,空手套白狼而已。大清帝國的上上下下那麽多大臣,肯定有人也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但誰都沒有站出來戳破,隻因為他們的皇帝被如夢似幻的技術所困擾。
這樣一群人,這樣一種官僚氛圍,誰要是真覺得他們能夠締造華夏文明上的盛世,誰的腦子就是有問題。
康乾雖然稱之為盛世,但因為土地兼並嚴重,內部的人地矛盾早已突出,加上統治者對漢民族的擔憂,以及北方蒙古各部隨時可能帶來的危險,所不得不長期奉行減丁政策,都充斥著各種明明白白的謊言,隻是有人故意裝作看不見罷了。
其實如果簡單的統計一下的話,就可以發現所謂的某某盛世、某某之治多發生在王朝建立的中前期,那個時候各種矛盾,因為此前戰亂而導致的人口銳減而顯得都比較稀少,所以才會出現一係列政通人和的假象。
而在實際上,那隻不過是生產力得到恢複的短暫表現罷了,而且這種生產力的恢複,往往也不是有些所謂領導者的能力所為,而隻是老百姓為了單純的追求美好生活而不斷奮鬥的結果而已,至於老百姓哪來的這麽大的能力,那隻能說他們人數占據了帝國的主要比例,因此,所謂的盛世,隻不過是他們每個人都在奮鬥的結果罷了。
當然有一些統治者或許也的確是賣了些力氣的,比如說有些愚蠢的開國之君就會製定一係列這樣那樣的腦殘設定,這種明顯會拖慢生產力恢複的方法,自然無法讓人們看到明天的希望,所以如果有那個君主可以放棄某些祖宗們的愚蠢想法,那他也可以勉強算是有功勞的。
當然,像桂家人這種明朝遺民,恐怕就沒有遇到這樣一位有功勞的君主。大明王朝的組織,不但得到了孝子賢孫的延續,而且還讓清朝給照抄了一把,也不知道這樣孝順的幹兒子究竟是哪個娘胎裏鑽出來的,他娘又是不是得補上相關流程,以免顯得不太合法。
話說,他娘的遺傳基因可能不太好使。除了有些明顯就擺在外麵的套路沒有看穿之外,另外一些明明白白告訴他們的東西,也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比如說在談判期間,紫金和他的手下人就一直向清廷官員灌輸一些聞所未聞的觀點:
比如土地的人口承載能力不僅僅取決於糧食的畝產,還可以取決於經濟的發展,所以允許東印度公司在本土從事各項合法經營,反而是有利於增加戶口的。
又比如:海外土地人民雖然距離遙遠,看似容易離心離德,但隻要交通手段得以改良,不但可以改善這一點,還可以通過加強經貿的方式,讓海外的藩屬和領地對高度發達的本土更具依賴性。
這些道理看上去好像都是些很空泛的曆史歸納,沒有什麽價值和依據。但如果他們能夠冷靜下來思考一下的話,或許至少可以模棱兩可又似曾相識的在既有的曆史資料當中,發現一些能夠對此加以印證的細節。
而隻要確認了這些細節的存在、理論的真實,他們就洞穿了中國曆史上最為致命的一條邏輯:中國的問題最根本的體現就是土地問題。
隻要能夠掌握好這一點,延續統治對他們來說就將極有可能不再是幻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