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新四軍的誕生③

字數:4096   加入書籤

A+A-


    1937年7月中旬,中共代表周恩來、博古、林伯渠在廬山同蔣介石、邵力子、張衝談判,因蔣介石對共產黨提出的宣言態度冷淡,而另外提出一套方案,談判又陷於僵局。

    中共代表采取不讓步則不再與談的方針,周恩來等遂離開廬山到南京、上海等地。

    在上海,周恩來遇到從海外返滬請纓抗戰的北伐名將葉挺。

    周恩來對葉挺說:“希夷,我正在和蔣介石談判,主要是談我們陝北紅軍部隊改編的問題。”

    葉挺聽著,十分高興,看來國共兩黨真的有機會聯合起來一致對付日本帝國主義了。

    周恩來說:“除了陝北的紅軍問題,還有南方8省的遊擊隊問題,他們也要改編。這也要看蔣的態度。”

    葉挺說:“為了抗日,這恐怕沒什麽問題吧。”

    周恩來以商量的口氣問道:“如果能談通,希望你能參加這些部隊的改編工作。怎樣?”

    葉挺回國本意就是為抗日報國,於是,他對周恩來的這一建議欣然答應,申明完全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並開始向南京國民政府積極活動。

    9月下旬,中共中央和八路軍駐寧代表博古、葉劍英等,在南京同國民黨代表何應欽、張衝等談判,初議將南方8省的紅軍遊擊隊改編為一個新的軍,在南方舉起抗日旗幟。

    蔣介石在事先沒有征求中共中央意見的情況下,於9月28日單方麵搶先任命葉挺為新四軍軍長。

    博古、葉劍英考慮到黨中央還不太清楚葉挺主動“請纓”這一內情,便於10月8日與董必武聯名致電中央:

    “葉挺事,據他說,恩來第一次在滬曾和他提過這個辦法,故他才敢活動。現已委任為新四軍軍長,撥發了五萬元活動費。他表示,如我們不讚成,他仍可辭職。”

    電報正式向中央提出“南方遊擊隊集中編為一個屬我黨直接領導的軍”的建議。

    10月12日,國民黨江西省主席熊式輝轉發蔣介石10月6日電令:贛粵邊、湘鄂贛邊、閩贛邊、湘贛邊、皖浙贛邊、浙閩邊和閩西等地紅軍遊擊隊,統交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軍長葉挺編遣調用。

    10月18日,中共中央致電博古、葉劍英、董必武等,同意南方八省紅軍遊擊隊集中改編為一個軍的建議。

    10月30日,中共中央作出決定,將南方各地紅軍遊擊隊集中五分之三改編為一個軍,以葉挺為軍長,項英為副軍長,陳毅或劉英為參謀長,反對國民黨插入任何人。

    以4個月為清理時間,任何遊擊隊、遊擊區均須黨中央派人親去傳達,然後集中。

    11月3日,葉挺應邀到達延安。項英奉命也於11月7日抵達延安。他向黨中央詳細地匯報了南方三年遊擊戰爭和紅軍遊擊隊談判改編的情況。

    在延安時,葉挺同項英見了麵,一起研究了南方紅軍遊擊隊改編和新四軍組建事宜。

    葉挺在延安一共逗留了6天,於11月9日離開延安,先行前往武漢,負責新四軍軍部的籌建工作。

    葉挺於11月12日從延安到達武漢,在漢口太和街26號,一邊以新四軍軍部名義招募工作人員,一邊等待副軍長項英的到來。

    此時,葉挺在漢口就新四軍具體編製,以及部隊活動範圍等問題與何應欽反複磋商。

    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對於南方遊擊區工作的決議》,充分肯定了南方三年遊擊戰爭的成績。

    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專門討論了南方各遊擊區的工作。會議決定成立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委員:項英、曾山、陳毅、方方(未到職)。

    項英任書記、曾山任副書記兼組織部長。後增加黃道、袁國平、郭潛、薛尚實為委員。

    分局機關駐南昌。東南分局主要負責領導東南各省黨的工作,受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長江局雙重領導。

    同時決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新四軍分委員會,委員有項英、陳毅、張雲逸、袁國平、周子昆。由項英任書記,陳毅任副書記。

    從11月起,中共中央從陝甘寧邊區機關、部隊中陸續抽調張雲逸、袁國平、李一氓、周子昆、賴傳珠、陳少敏、李堅真、塗振農、鍾平、鄧振詢、謝華一、郭潛、羅梓銘、何緒榮、危秀英等100多名幹部(其中許多人是江西籍),經過中央黨校短期訓練後派往南方工作,解決了東南分局和新四軍幹部不足的問題。

    12月23日,項英率賴傳珠、李子芳、李誌高、湯光恢等一批派往新四軍工作的幹部抵漢口。

    經過國共雙方的反複協商,最後,中共方麵在部隊編製、薪餉等問題上作出了一些讓步,同意新四軍不隸屬八路軍,由所在戰區直轄。

    軍以下不設師、旅、縱隊,直轄四個支隊,在南方各地隻設留守處、辦事處,部隊全部開往抗日前線。

    在堅持單獨成立一個軍,國民黨不插入一個人,堅持共產黨的獨立領導權和敵後遊擊戰爭等原則問題上,也迫使國民黨作出了讓步。

    12月25下午,項英從延安帶來的幹部、葉挺動員來參軍的醫務、後勤人員齊聚一堂,舉行新四軍幹部會議。

    葉挺軍長、項英副軍長分別在會上作了關於形勢、任務和部隊編組的講話,號召大家團結奮鬥,抗戰到底。

    這次會議,標誌著新四軍軍部的組建完成。

    12月28日,毛主席複電批準了關於新四軍編為四個支隊和幹部配備的具體方案。

    何應欽亦於1938年1月初正式核定有關新四軍的編製、薪餉及幹部配備問題。不久,又批準了項英任副軍長、張雲逸、周子昆任正副參謀長,袁國平、鄧子恢任正副政治部主任。

    1938年1月6月,新四軍軍部從漢口移抵南昌市三眼井高升巷原張勳公館內掛牌辦公。

    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和新四軍軍分會,於1938年1月6日在南昌正式成立,軍部移駐南昌。

    隨後,主要領導人分赴各遊擊區傳達中央指示,做好部隊集中改編工作。把由各紅軍遊擊隊改名的“抗日義勇軍”等抗日武裝改編為新四軍,組建新四軍的四個支隊。

    從1938年1月中旬起,項英、曾山、陳毅、黃道、張雲逸、賴傳珠等先後到湘贛邊、贛粵邊、閩浙邊向三年遊擊戰爭的紅軍遊擊隊指戰員,宣傳國際國內形勢,並就國共合作、南方紅軍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的問題作了動員。

    當時,有些遊擊隊幹部、戰士對改編不理解,認為改編是向國民黨“投降”,尤其是對“穿國民黨軍服”、“戴國民黨帽徽”意見最大。

    麵對這些思想問題,項英等領導人耐心細致地做說服教育工作,明確指出:

    國共合作、下山改編是為了國家與民族的生存,不是投降國民黨。雖然我們換了名稱、軍服和帽徽,但我們仍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隊伍。

    項英等領導人還分別與各塊遊擊區黨組織負責人商量決定了部隊集中編組及開赴前線事宜。

    到1938年3月,南方8省的紅軍遊擊隊,在高度分散,交通、通信聯絡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勝利完成了下山、集中改編為新四軍的任務。(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