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禦林軍①

字數:4335   加入書籤

A+A-


    毛主席為華卓然的婚事白操了心。因為林欣兒根本調不過來。

    倒不是項英不放人,而是因為林欣兒本身在執行一項特殊使命,她脫不開身。

    蕭勁光從1937年8月任留守兵團司令到1945年8月離任,整整呆了八年時間。

    在他的部署和指揮下,在晉西北、晉南、晉西南八路軍的配合下,先後對日作戰70多次,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保衛了中共抗日根據地大本營的千裏河防,保衛了延安,保衛了黨中央的安全。

    日軍做夢都想跨過黃河占領大西北,但日軍始終未能越過黃河以東,踏入陝甘寧邊區一步。

    而華卓然卻在陝甘寧隻呆了一年的時間,1938年9月,他就奔赴太行山抗日的最前線了。

    他和林欣兒仍然是天各一方,暫時很難走到一起去了。

    不過,就在這一年裏,他不僅協助蕭勁光抵禦日軍對陝甘寧的入侵,還投入了大量精力剿匪。

    留守兵團創建之初,陝甘寧邊區的社會秩序還很混亂。尤其是土匪蜂起,四處竄擾,奸淫燒殺,無惡不作,成為鞏固根據地的大患。

    因此,留守兵團的一項迫切任務就是靖匪除暴安民。

    從1937年10月起,華卓然就奉命負責抓剿匪。

    經過認真仔細的調查,知道當時邊區23縣境內的土匪大概有40餘股,共4000餘人,擁有槍支2000多支。

    這些土匪大體上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打家劫舍、掠奪財物為主要目的的普通土匪;另一類則是有背景的“政治土匪”。後者尤其令人頭疼。

    因為這類政治土匪除了搶劫錢財以外,還專門以摧殘我地方政府機關、破壞我黨和群眾組織、刺殺我黨政領導和軍隊工作人員為目標。

    這些“政治土匪”中有的是在土地革命時期遭我鬥爭打擊的惡霸地主和反動地方軍閥武裝,有的是由國民黨頑固派操縱指使的著名慣匪,還有的是與日偽勾結的漢奸武裝。

    從1937年11月開始,留守兵團首先集中了警1團、警2團、警5團和兩個騎兵營,以及蒙漢騎兵支隊,共2000餘人的兵力,在三邊地區官灘、鹽池以北的八蠟梁和安邊以北的倉梁一帶,對張延芝、範玉山、薛子茂等股匪,連續進行了三次重要圍剿、打擊,先後擊斃土匪百餘人,繳獲槍支60餘支,馬百餘匹。

    1938年2月以後,留守兵團駐各地的警備團隊與地方群眾武裝密切配合,采取政治瓦解與武力清剿相結合的辦法,對大小股匪繼續窮追猛打。

    此時,邊區境內的土匪已基本上被肅清了。

    還是在1937年,八路軍留守兵團進行陝北“剿匪”:11月始,八路軍留守兵團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采取政治爭取和軍事打擊相結合的方針,對陝北地區危害社會秩序和人民生命財產的40餘股土匪展開剿匪戰鬥。

    警備第1、第2、第5團和兩個獨立營及蒙漢騎兵支隊,共2000餘人,於三邊(靖邊、安邊、定邊)地區的官灘、鹽池以北蠟梁、安邊以北的倉房梁,三次打擊了張廷芝、範玉山、薛子茂等股土匪,斃匪100餘人,馬100餘匹,繳槍60餘支。

    而警備第8團也於黑水寺、張村驛地區殲滅明為民團,實為土匪的兩股“地方民團”,繳槍70餘支。

    1938年2月,華卓然率留守兵團第七團清剿黃龍山區,經窮追猛打,將該地的土匪大部殲滅、斃匪100餘人,繳槍70餘支。

    留守兵團經過此次剿匪,安定了陝甘寧邊區的社會秩序,鞏固了邊區。

    但是,靖匪的任務並沒有到此結束。1938年冬天以後,“政治土匪”又在各地搶劫燒殺,擾亂邊區,禍害群眾。

    他們甚至受駐紮在邊區的國民黨軍的唆使,為國民黨在我邊區製造摩擦事件,對我邊區進行變相的武裝進攻。

    因此,從這以後的剿匪鬥爭,就同反摩擦鬥爭緊密聯係在一起,比早期的剿匪鬥爭要複雜得多,艱難得多。

    其中,清剿隴東土匪趙老五(即趙思忠),就是這種複雜鬥爭的一個典型事例。

    甘肅省環縣甜水堡慣匪頭子趙老五(又名趙思忠)被國民黨委任為環縣保安大隊副大隊長後,反共氣焰更加囂張。

    當年,慣匪趙思忠(外號趙老五)被國民政府收編委任為陝西省環縣保安大隊副隊長後,盤踞甜水堡一帶,為害猖獗。

    1941年1月1日,趙老五率領保安隊280餘人侵入八路軍環縣洪德地區,搗毀了區政府,殺害自衛軍營長趙三德和小學教員王佑等多人,並包圍環縣城。

    環縣保安部隊進行了還擊,將其擊退,斃傷其10餘人,俘虜8人。

    此後,趙匪經常進行搶劫、殺人,無惡不作。為了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2團於2月16日開始圍剿趙匪,到3月7日,搗毀趙匪老窩,殲其大部。

    趙匪帶12人倉皇逃跑。

    至此,甜水堡300餘戶群眾得以生活安定,並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

    留守兵團陝甘寧剿匪,卻剿到了國民黨寧夏省主席馬鴻逵的門下,馬鴻逵無奈之下,隻好派人調解。

    甜水堡距環縣縣城北100公裏許,係北宋慶曆年間範仲淹所築。明嘉靖二十一年(1452年),河西道王某重築。

    甜水堡係蕭關故道第1關隘。城北5裏許即今寧夏鹽池縣萌城。戰國秦第2道長城橫堡而過。明、清皆為鎮。1940年環縣抗日民主政府甜水區政府駐於此。後皆為區、鄉、人民公社,鄉(鎮)所在地。

    1941年1月1日,趙老五率匪徒300餘人,直抵環縣老城,搶劫群眾財物,搗毀邊區合作社,捕殺工作人員。

    路過洪德區時,將自衛軍營長高三德殺害,將小學教員王佑的兩腕戳開,用繩拴於馬尾上拖著走,隨後用亂刀砍死。

    環縣受趙匪之害的達6個區17個鄉。先後有4個區政府、14個鄉政府、4所學校被破壞,被殺害和捕走幹部20人。

    趙匪重占了甜水堡。

    為了鞏固抗戰後方,保護人民利益。2月16日,由慶環分區專員馬錫五率領曲子、環縣保安隊、機關幹部和自衛軍,配合警備第2團和邊區保安司令部獨立第5營對該股土匪進行清剿。

    剿匪部隊先攻占甜水堡,殲匪大部。匪首趙老五率殘部逃至李家塬附近之窯兒井溝,鑽入地窯子,企圖負隅頑抗。

    因地勢險要,剿匪部隊數次攻擊未果。

    遂改變戰法,將其團團圍困,斷其糧草水源,並動員數百名自衛軍挖地道,準備用爆破手段炸毀其老巢。

    3月7日,趙老五之胞兄趙鳴琴懼怕炸死,率匪徒一部投降。

    剿匪部隊乘機發起進攻,終於將趙匪老巢摧毀。共斃匪徒40餘人,俘匪中隊長以下130餘人,繳迫擊炮2門,輕機槍9挺、步槍100餘支。

    匪首趙老五隻身逃出邊區。

    逃出邊區的趙老五在國民黨頑固派的支持下,重新發展武裝,時刻妄想卷土重來。

    1941年夏,趙老五率領保安隊280餘人再次侵入八路軍環縣洪德地區,搗毀了區政府,殺害自衛軍多人,並包圍環縣縣城。

    環縣保安部隊進行了還擊,將其擊退,斃傷其10餘人,俘虜8人。

    這樣一個十惡不赦的匪徒,幾年來屢屢作亂,引起了留守兵團高層和黨中央的高度重視。(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