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出征②
字數:4345 加入書籤
大軍出動,天搖地動。粵軍要出兵抗日,早就在廣東人民心中激起千層波瀾。
出征的這天,廣州人民傾城出動,萬人空巷。人們簞食壺漿,歡送自己的子弟兵奔赴抗日的戰場。
這是一個激情澎湃的日子,也是一個永生難忘的日子。
為了這個日子,廣州市的各黨各派、社會各界都盡了最大的努力,為粵軍出征盡綿薄之力。
萬盛酒樓、白雲山製藥廠、太和堂等等,這些有名的企業,更是傾囊而出,為自已的子弟兵出征捐款捐物。
何翠姑作為共產黨的領導人,雖然她不便公開露麵,但卻以廣州市商會會長夫人的身份,出麵組織了廣州市的文藝界為粵軍出兵抗日舉行了多次義演,將義演所得款項悉數捐給了出征的隊伍。
白雲山製藥廠,保和堂廣州分堂,葉子超代表總堂林鑫兒董事長捐贈了大量的藥品。
除廣州外,廣東全省也都捐贈了大量的財物來支援粵軍的抗戰。
不僅如此,廣州的醫療機構還組織誌願隊,隨出征隊伍出發進行戰地救護。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有一大批廣東熱血青年報名參加了出征的隊伍,隨出征隊伍奔赴抗日的最前線。
卻說封天宇被任命為教導旅副官長,領中校銜。
副官長是個閑官,管所有的副官,是所有副官的頭。副官長也是一個忙官,司令部、後勤部,大小事情他都可以管。
出征的這天,部隊是坐火車北上,封天宇協助後勤部長聯係車廂,安排上車順序,忙得是不亦樂乎。
由於組織得當、幹部到位,教導旅最先完成了登車,各種物資、器材,都井然有序裝載完畢。
教導旅的行動得到了軍長官的讚許。
兩個軍出征,雖然沒有組成聯合指揮部,但兩位軍長同乘一列車廂,有事隨時商量,所以出征出奇地順利。
當然,作為軍事行動,粵軍出征盡量做到隱秘、迅速。
1937年9月中旬的一天,出征粵軍全部集中廣州,乘粵漢火車陸續北上直達漢口。
幾萬人的部隊在漢口下車,再由漢口乘輪東下,目的地是江蘇的鎮江。
再由鎮江乘京滬火車到上海附近的南翔車站下車。
教導旅是全軍的先頭部隊,旅長彭林生、副旅長上官若雲、參謀長都青一直聚在一起,研究即將展開的戰鬥行動。
按照統帥部的統一部署,粵軍接到的命令是先到羅福一線待命。
羅福線是凇滬戰場的第二道防線,戰前就挖好了工事。但是這些工事並沒連接起來。粵軍的任務就是在待命期間,將這些工事加以連接。其工程還是很大。
列車在漢口停下的時候,恰遇一列客車南下。客車上載的大多數是無家可歸的難民,正從華北等地逃難過來。
旅客和難民一見軍車,知道是開往前線的部隊,都向他們揮手、致意。
人們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去!”
封天宇他們聽後,都熱血沸騰。官兵們深深感到,老百姓把保衛祖國的希望都寄托在他們身上,身為一個軍人,不能保衛祖國領土,真是奇恥大辱。
所以他們一個個下定決心,到前線去與敵人決一死戰,為祖國效命疆場,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封天宇被通知,教導旅三千健兒乘坐兩艘大型運輸船,仍然作為全軍的先鋒。彭林生旅長傳達葉軍長的命令,限半小時完成登船任務。
封天宇和上官若雲親自來到隊前。上官若雲給各團長下達命令,各團即按營級為單位,迅速登船。
步兵部隊登船比較容易,但炮兵和輜重卻很難。封天宇親自下到炮兵部隊,督促炮兵營登船。
封天宇知道,粵軍作為地方部隊,其武器裝備在當時是屬於一流的。較之湘軍和滇軍、川軍都要好。
眾所周知,陳濟棠時代的粵軍還建立了空軍和海軍。
這原因也是明顯的。廣東地處沿海,交通運輸方便。更為主要的是陳濟棠為了加強粵軍的實力,以與蔣介石分庭抗禮,還利用廣東富裕的經濟條件,向德國、捷克和日本等國購進不少的先進武器。
不僅如此,他還在琶江設立兵工廠,自己造重炮。
所以說,粵軍的戰力在曆史上都是不錯的,有的還不亞於蔣介石的中央軍。
在民國的軍閥混戰年代,粵軍的戰鬥力是比較強的,而且由於海運方便,進口了大量武器,在裝備水準上也是較好的。
如宋波的獨立第20旅,每個步兵連有9挺輕機槍,每個步兵營有4到6挺重機槍,每個步兵團有4到6門82毫米迫擊炮。每個步兵營還有交換總機,有線通信甚至可直達步兵連。
再如粵軍的戰車大隊,它裝備有12輛坦克、15輛裝甲車;戰車兵每人配發20發自來德手槍1支;裝甲車搭載步兵中,每人均配有手提機槍或二十發手槍(即駁殼槍)。
後來的第四戰區兵站總監李潔之也回憶:
說到餘漢謀的第四路軍,主要是由大革命時期的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11師的部隊發展起來的。官兵大部分都是廣東人,在軍閥混戰時期,曾在廣東、廣西、湖南打了不少內戰,有一定的作戰經驗。
在陳濟棠時期,曾利用廣東人民的血汗向德國、捷克購買了不少新式武器。
一般來說,它的裝備在當時全國軍隊中是屬於第一流的,有些甚至比蔣介石的嫡係部隊還要好。
當然,第66軍和83軍為了行動迅速,坦克、裝甲車和重炮都留在了廣東。他們隻攜帶了一些輕型和中型的火炮。
所以這些戰備物資,軍部下令,統一由後勤部門負責,隨後跟進。
但是,考慮到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封天宇向上官若雲建議,後方醫院可以滯後一些,但各團的衛生隊必須隨大部隊同時到達。
上官若雲與彭林生商量,決定衛生隊隨旅團部一起行動。
這一著棋起到了關鍵作用,稍後發生的激烈戰鬥,從戰場上下來的大批傷兵都能得到及時的救治。
從漢口登船完畢,他們順流直下,到達了鎮江。
在長江上航行的時候,官兵們都很興奮。因為他們之中,有許多人是沒有見過海的一一盡管他們就處在南海邊。長江是祖國最大的內河之一,他們之中,可能誰都沒有見過。
長江之大,出乎他們的想像。許多人在互相打聽,這長江到底有多寬呐?被告之:長江至少有2000米寬。
2000米是個什麽概念?有人就告知,如在陸地行走,當有四五華裏路呢!
有人當即就說,從我家到圩鎮正好五裏,我的乖乖,我可要走三四十分鍾呐!
長江不但寬,水流還急。他們站在甲板上,看見江水湧起一個個漩渦。有人丟下一張紙,那紙倏地就不見了。
長江給這些廣東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船到江蘇鎮江的時候,正是夜晚。封天宇的教導旅首先下了船。
下了船卻不能住下休息。教導旅接到命令:原地待命,衣不解帶,槍不離身,等待後續部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