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章兵至南潯路

字數:5870   加入書籤

A+A-


    封天宇在南京突圍戰中,起先一直與葉肇的軍部在一起往外突,葉肇也依賴上官若雲的688團保護著往外突。

    然而打著打著,還是打散了。葉肇不見了。

    當上官若雲和封天宇發現葉肇不見了的時候,他們已經基本衝出了日軍的包圍圈。

    丟掉了軍長,這事可是非同小可。封天宇讓上官若雲帶著部隊隱藏在三都峰,等候後續突圍部隊,自己帶上一個排沿路返回,去尋找軍長。

    可是往回走了一百多裏,連軍長的影子也沒見著。這時到處都是日軍,還有就是在突圍時倒下的中國軍人的屍體。

    沒見著軍長,封天宇隻有回到三都峰。

    “是不是軍長陣亡了?”上官若雲瞪著無神的眼珠子對封天宇問。

    “一百多裏地的我軍官兵屍體我們幾乎都翻遍了,沒有他的。”封天宇無奈地說。

    又候了一天,還是沒有葉肇的任何消息。

    這時上官若雲身邊收攏了四五百人。各個部隊的都有。

    上官若雲是總司令部的副官,又是餘總司令的內侄,所以都眼巴巴希望他能帶著他們歸隊。

    還是在封天宇帶著人去找葉軍長的日子裏,上官若雲叫副官拿出地圖,他要首先確定自已的位置,然後才能決定下一步的行動方向。

    這個時候,部隊隻有槍和彈藥,其他的基本上都丟光了。即使是槍和彈藥,也少得可憐。很多人都是在戰場上撿來的武器彈藥。

    沒有電台,沒法和外界聯絡,隻能自己想辦法。

    可是地圖上沒有三都峰,沒法確定具體位置。上官若雲沒辦法,隻得去找附近的鄉親們了解。

    經過了解,最後他們確定這個三都峰的具體位置。令上官若雲驚喜地發現,他們離南陵很近。而他的叔叔上官雲相就駐紮在南陵。

    上官若雲派出偵察兵向四處偵察,看還能不能收攏一些人馬。於是決定在三都峰再呆個兩三天。

    封天宇支持上官若雲的決定,他協助上官若雲解決給養問題,親自安排人員做收攏工作。

    並且在部隊中組建了一支醫療隊,專門負責傷病員的救治和護理工作。

    三天後,上官若雲共收攏了八百多人,其兵力相當於當時組建688團時候的人馬。

    從三都峰到南陵有幾百裏路程,沿途敵情雖然不算很嚴重,但為了安全起見,他們還是小心翼翼,晝伏夜行,於次年一月初旬到達南陵。

    第66軍參謀處長郭永鑣突圍至九華山,共收攏部隊1300餘人,次年元月上旬,他們輾轉到達寧國附近歸隊。

    上官雲相看到上官若雲帶了八百多人歸隊,非常高興。覺得自已的決定是對的,上官若雲經受了戰爭殘酷的考驗,已經積有資本了。

    但是上官若雲告訴叔叔,自己能活著突圍出來,全靠他的好兄弟封天宇;沒有封天宇,不要說收攏八百多人,就是十個上官若雲也會被撂在突圍路上。

    因此,上官雲相就很看重封天宇,多次表示要給他在餘漢謀麵前請功。

    然而,上官雲相卻不知封天宇的真正身份,所以他那些請功的話便成了廢話。

    在南陵呆的不長的時間裏,他們繼續打探軍長的消息,可還是音訊全無。

    這一天,上官雲相告訴上官若雲,委員長聽說上官若雲是率隊從正麵突的圍,而且還帶出了八百多人,很是高興,當麵誇讚上官若雲年青有為,堪為將才。

    還說,若全軍多一些像上官若雲這樣的青年才俊,何愁日寇不滅?何愁革命不成功?

    上官若雲對此並不十分熱心。他私底下對封天宇說:“狗屁將才,我還不知道自已有幾斤幾兩?”

    封天宇卻說:“大哥,你也不必妄自菲薄。你雖沒有驚天之舉,但比起那些貪生怕死之輩,你卻不負盛名啦!”

    上官若雲揶揄地說:“這樣的盛名不要也罷!若要了害國害民啦!”

    “大哥,沒那麽嚴重吧!”封天宇說,“你本就是粵軍旅長,少將軍銜,充其量給你升兩級,弄個中將師長,怎就會害國害民呐?”

    “賢弟,國民黨裏的事你不懂!”上官若雲說,停了一下,他又說,“你以後會明白的。”

    1938年二三月間,從南京突圍出來的粵軍第66軍和第83軍先後奉命開赴湖南的茶陵、攸仁地區整訓、補充兵員和武器彈藥。

    其中66軍軍部駐攸仁縣城,159師駐茶陵縣城,160師也駐攸仁。

    令人欣慰的是,第66軍軍長葉肇和第83軍軍長鄧龍光都輾轉回到了部隊。據說,葉肇軍長還被日軍俘虜過,但憑著機智甩掉了敵人,經過千辛萬苦才回來的。

    整訓期間,部隊進行了整補。整補後第66軍的159師和160師仍舊整補成每師兩旅四團。全軍一萬餘人。

    上官若雲因為戰功卓著,升任160師少將副師長兼四七七旅旅長,封天宇為中校旅參謀長。

    這支從南京突圍戰中從正麵浴血突圍出來的部隊,三分之二多是新兵。因此,急需強化訓練,以應付戰爭之召喚。

    在整訓期間,總司令部組織了一個龐大的慰問團來慰問這些經過九死一生的子弟兵。而慰問團的成員又絕大多數為參戰官兵的家屬,他(她)們名為慰問,實則是來尋找自已的親人。

    很顯然,多數家屬是見不到自已的親人了,他(她)們慟哭不止;即或有少數找到了自已的親人,那心情也不輕鬆!

    但如此一來,整個部隊的士氣為之一振,為民族而戰的意識進一步得到了加強!經過幾個月的強化訓練,全軍的戰鬥力又有了明顯的提高。

    隨著戰爭的進程,武漢大會戰爆發。中日雙方均集結了自戰爭開始以來的最大兵力。日軍妄圖一戰而定乾坤一一迫使中國政府屈服。

    中國則想通過武漢大會戰,進一步重創日軍,使日軍深陷戰爭的泥淖而不能自拔。同時繼續爭取國際援助。

    由此,中國國民政府集結了第五、第九戰區的兵力,並從全國各地調集軍隊加入大會戰。粵軍不僅第66軍和第83軍重新拉上前線,還增加了第64軍。

    根據“守武漢而不戰於武漢”的戰略構想,中國守軍在千裏防線上集結了110萬兵力來對付日軍向武漢的進攻。

    1938年的八月間,第66軍等粵軍部隊開到了贛北,加入了長江以南的防禦戰。

    其中,第66軍被放置在廬山上。

    1938年8月,武漢會戰全麵展開。

    戰至9月,日軍中路軍第6師團先後攻占黃梅、廣濟、田家鎮;南路軍之波田支隊占領富池口;第9師團攻占太陽寨,進至和尚堖、筆架山;第101師團進抵西孤嶺;第106師團占領馬回嶺;第27師團在覆盆山附近與守軍第8軍激戰,呈膠著狀態。

    從上述態勢上來說,形勢對日軍有利。

    但守軍表現也足以稱道。首先,在作戰指導方針方麵,蔣介石汲取了淞滬、徐州會戰的教訓和聽取了中共方麵的意見,對死守一城一地的做法已有了改變。

    軍事委員會9月上旬下達的《武漢會戰方針、目的及策略指導》中,第一條明確指出:

    “以目前形勢觀察,自力更生仍為我政略上最高戰略,基於此而產生之作戰指導方針,亦即持久戰與消耗戰。”

    雖然仍指出武漢“不能輕易放棄”,“固守時間越久越有利”,但已明確提出“武漢會戰之兵力消耗,以百分之六十為標準,其餘百分之四十備作第四期作戰之基礎,預料其在攻略武漢後,敵當作較長時間之考慮,我可得恢複實力之機會”。

    並對戰後部隊轉移、補充作出預先規定。

    在9月16日下達的《武漢會戰作戰計劃》,更指明“國軍以自力更生持久戰為目的,消耗敵之兵源及物資,使敵陷於困境。促其崩潰而指導作戰。”

    上述兩個文件表明武漢會戰期間,國軍已將持久作戰和消耗敵有生力量作為主要指導方針,這與以前相比是一個極大的進步,並迅速得以在戰場上見效。

    其次,中國軍隊在武漢外圍的各路守軍,麵對中日戰爭爆發以來集結最多、占據優勢的敵軍,或寧死不退,或節節抗擊,大量殺傷了敵軍有生力量,嚴重打亂了敵軍的作戰部署。

    如日軍第6師團攻占黃梅後即向廣濟進攻,僅30公裏的路程,日軍整整苦戰了8日,攻取廣濟後已成強弩之末。

    靠休整7天,又補充新兵3200人後,才能繼續向田家鎮進攻。

    而田家鎮中國守軍第57師、第9師在第2軍軍長李延年的指揮下殊死抗戰,又給予了日軍沉重打擊。雙方炮火之猛烈,為抗戰以來罕有。

    在田家鎮戰鬥中,中方一枚迫擊炮彈竟湊巧擊落了一架低空飛行的日軍飛機,成為戰爭奇聞。

    57師在26軍的配合下一度包圍日軍第11旅團,11旅團糧彈斷絕,幾遭滅頂,令第6師團相當緊張。

    再有,沿長江進攻的南路軍波田支隊和第9師團激戰競月,幾經整補。

    第101師團損失最大,師團長伊東政喜中將被擊傷,101聯隊先後衝擊東孤嶺15次毫無進展,聯隊長飯塚國五郎哭求援兵未果後,率殘兵自殺性進攻被擊斃,該聯隊基本覆滅。

    第27師團在群山之中激戰,傷亡嚴重,僅25日夜麒麟峰一戰,即棄屍300餘具。在攻占覆盆山的戰鬥中,103聯隊長穀川幸造大佐被擊斃。

    交戰雙方均已拚盡全力,戰場一時凝滯。

    這時,日軍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從空中偵察得知,南潯路與瑞武路之間中國守軍兵力薄弱,遂下決心命令106師團向西推進,試圖從此空隙突入,策應27師團作戰,以期打開局麵。

    粵軍第66軍被放置在廬山,可能有其戰略方麵的考慮。軍長葉肇從不同途徑了解到後,心中甚為焦慮。

    他召集旅以上軍官開會,向他們吹風,第66軍很有可能在武漢大會戰結束後留在敵後打遊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