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突如其來的任命

字數:4085   加入書籤

A+A-




    回到虞城郡的趙敦趙太守次日就將親朋好友邀請到府上,將自己獲得了甲上的好消息公布了出去,親戚們自然不知道這甲上代表什麽,但依然覺得應該還厲害。

    趙太守因為高興就多喝了幾杯,酒後還即興作了一首打油詩,讓整個家庭聚會的氣氛達到了。

    有的親戚自然就發問了,你這什麽時候能高升啊,眼看都要五十五了,再不抓緊時間可就要退休了。

    說到這個,趙太守也是滿心的著急,皇上的聖旨就不能隨著考評一起發下來嗎?

    這一日,趙太守如往常一般在值房裏無聊的看著《石頭記》,正看到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蘆僧判斷葫蘆案》。

    他忽然就打了個冷戰,他仔細看了看這裏麵的人物叫賈雨村。

    還好還好,不是趙敦,可為什麽這情節這麽像?趙太守的後背上還是濕了一片。

    要說葫蘆案,趙太守這輩子可是沒少判,可是這個時候的大寧,哪個官員不是如此。

    或許官員們看到這一回都會覺得是在影射自己。

    “大人……”

    “你特麽嚇死我了!”趙太守被長隨的一聲呼喚嚇了一跳。

    長隨委屈道:“小的不是故意的,是有要事要通稟。”

    趙太守合上書頁,對長隨不耐煩的說:“有話快說有屁快放!”

    “外麵來了聖旨,您快去接旨吧。”

    趙太守一腳踹在那長隨的屁股上,怒道:“費這麽多話,不早點說。”

    隨後趙太守便是趕緊整理了整理冠服,與那長隨出了值房往衙門的大堂而去。

    大堂前的空地上已經準備好了宣旨的儀仗,十幾名手持金瓜骨朵的大內侍衛分列兩旁,十名開道鑼手手提金鑼,還有若幹持角號的號手。

    趙太守定睛一看今日宣旨的是位公公,便明白這是大事了。

    大寧的慣例,聖旨可以由宮中派出內侍前去宣讀也可由當地官員宣讀,但一般大事急事都是由宮中的內侍親自來宣讀。

    “公公,辛苦了!”趙敦對著那太監拱手見禮道。

    那太監微微一笑道:“趙太守,你還不認得咱家吧?”

    趙太守趕忙問道:“敢問公公貴姓?”

    “咱家是太極宮的內侍,姓黃。”

    “哎呀,真是失敬失敬,能在太極宮的可都是皇上的紅人啊。”趙敦自然知道太極宮是泰安帝修道的地方,能在那裏當差自然都是泰安帝最為寵信的人。

    黃公公也不謙虛,他對趙太守道:“還有一個人呢?怎麽沒來?”

    “還有哪位?”趙太守一時摸不著頭腦,這郡府衙門自己就是最高長官了啊。

    “朱東誌啊,也有他的聖旨。”

    “快,速去昌興縣把朱縣丞請來!”趙太守趕忙安排長隨前去送信。

    ……

    此時的朱東誌正在袍坊視察工作,如今昌興縣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織機、紡機都飛速轉動,工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一車車棉紗運出紡紗廠進入織布廠,一船船布匹從碼頭運出。

    操著各地口音的商人們在大街上來來往往。由於流動人口的增多,昌興縣的其他產業也跟著發達了起來,比如小吃業比如客棧業。

    袍坊的百姓們簇擁著朱東誌,向他們愛戴的縣丞大人投來崇拜的目光。

    “朱大人,您真是說到做到,之前您搬家的時候向我們承諾一定建設好袍坊,這才半年而已,袍坊已經大變樣了。”

    “可不是嘛,以前的袍坊就是本縣最被人看不起的地方,現在可是人人都想擠進來的地方了。”

    朱東誌對著大家拱拱手道:“這是本官應該做的,你們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朱大人,袍坊以你為榮!”

    “朱大人,昌興有你未來可期!”

    朱東誌享受著袍坊的百姓最高的敬意,陪同的錢主簿和宋攢典也覺得與有榮焉。

    “老爺,老爺!聖旨!”

    朱東誌遠遠看到老胡帶著一個生麵孔往這邊跑來。

    “什麽聖旨?”朱東誌疑惑的問。

    那生麵孔對朱東誌施禮道:“朱大人,小的是趙太守的長隨,請您馬上到郡府衙門去接旨。”

    “這……按大寧律法本官沒有命令不得擅離職守啊。”朱東誌遲疑道。

    錢主簿在一旁道:“大人,這聖旨不比任何命令都管用啊?”

    “有理,本官這就隨你們去,備船!”朱東誌趕忙吩咐左右。

    錢主簿道:“都這時候了還坐什麽船,騎馬去吧。”

    ……

    “來了,來了!”趙太守的長隨拉著朱東誌從衙門的大門口飛奔著進了府衙。

    這時黃公公和趙太守正在大堂上用茶,看到人回來了,黃公公便是決定先把正事辦了再說。

    於是儀仗重新準備好,趙太守和朱東誌立在堂下,黃公公獨自站在大堂的長案前尖聲尖氣的問:“下麵可是趙敦和朱東誌?”

    “正是。”

    “正是。”

    “那好,趙敦、朱東誌接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泰安二十七年春夏之交為考察官員任用賢能罷黜庸奸,特行大察一次,經考評虞城郡太守趙敦品行端正政績斐然,獲評甲上,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著趙敦任越州刺史。昌興縣縣丞朱東誌治理昌興縣以來屢出奇招,使昌興縣繁榮數倍,州郡褒獎,百姓稱讚,今特改昌興縣為大縣,著朱東誌任昌興縣縣令,欽此。”

    趙敦聽完眼淚都流了出來,他翹首以待的任命終於到來,雖然朱庭隆早就推測到這個結果,但是當幸福來臨的時候,那衝擊感仍然把趙太守衝擊的無所適從。

    朱東誌則是愣在了當場,因為趙太守回來的時候還給他說這次沒能讓他獲評甲上,沒有擢升的機會,這讓朱東誌還是著實意外了一把。

    不過朱東誌先冷靜了下來,他拱手問黃公公:“公公,按照我的品評我最高隻能做八品官,可這縣令是七品啊。”

    朱東誌的言外之意是不是朝廷弄錯了,可黃公公詭異的笑了笑道:“那你得謝謝咱們王大中正了,要不是他你可沒這機會。”

    “王大人?”朱東誌疑惑道。

    “正是呢,他為了讓你能升官,專門向朝廷上本,要求將中品和下品的官職品級上限提高了一品,所以你才能升七品官啊。”黃公公笑眯眯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