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日不落帝國!(大結局)

字數:7857   加入書籤

A+A-


    此戰勝利奠定大周無上危機,各地已不敢作亂。

    同年,秦羽在勤修內政,勵精圖治的情況,命令朝廷大軍剿滅各方叛匪。

    對於曾經幫助過叛匪的家族,朝廷視情節嚴重不同,給於不同的處罰,或抄家,或滿門抄斬,甚至有誅滅十族!

    一時間,朝廷威嚴大漲,各地豪紳地主瑟瑟發抖,根本不敢有任何反抗。

    當年八月,朝廷十萬大軍來到江南,江南道王、白、鄭、嚴等頂級家族被朝廷一網打盡。

    朝廷在江南設置的鎮守太監,以及江南道勳貴武將被王正楠抄家的抄家,滅族的滅族。

    根據官方數據統計,此次江南道清洗抓捕人數大兩位四千人,斬首人數達六千人,剩下的人不是被送去邊疆為奴就是被遣送挖礦。

    一時間,江南道豪紳地主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根本不敢出門。

    生怕某一天王正楠帶著大軍,走上門來抄家滅族。

    尤其是六千人頭被砍下來後,各大豪族家族都在家中備好棺材,顯然害怕見不到明天的太陽。

    此次砍頭曆時大半個月,江南道菜市口天天有人被砍頭,鮮血幾乎流滿一地。

    王正楠也因此被江南道稱為“南閻王”,凶名遍布整個大周。

    可止小兒啼哭!

    江南道被朝廷清除,大周朝廷財源和糧食得到極大補充,就算各地還有一些零星的反叛,也可以忽略不計。

    大局已定!

    值得一提的是,趙如虎被擒後,翌日就被淩遲處死。

    秦羽用這種冷酷的手段宣告那些心懷不軌的人,反叛的代價。

    同時,賀軍和楊半耳帶領十萬大軍,迅速突擊西涼,短短半個月就攻破西涼王府邸,抓捕趙如虎妻兒老小,西涯先生見勢不妙及時逃脫。

    涇陽先生來不及逃跑,上吊自盡。

    隨後,楊半耳帶領大軍,僅僅花費兩個月時間,就收複西涼全境,到達居庸關,再往西就是鐵帖兒可汗的地盤,異族的天下。

    站在居庸關上,楊半耳看著塞外,心情激動,自古男兒都想橫掃大漠,追擊異族。

    楊半耳相信這一天不會太遠。

    北漠王鐵荒在聽說西涼被收複之後,整日惶惶不可終日,日夜找人打聽情況,甚至向朝廷請降,宣誓效忠。

    但無用!

    秦羽看都不看鐵荒的請降折子,直接命令蔣恒率領大軍攻打北漠。

    務必將鐵荒徹底剿滅,不留任何後患。

    次年三月,即明睿十四年蔣恒率軍出征。

    鐵荒接到消息後,倉皇備戰。

    結果可想而知,明睿十五年八月,鐵荒大敗於定軍山,被蔣恒斬於馬下。

    隨後北漠王府破滅,境內被朝廷收複。

    之後朝廷又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北漠滅佛,消滅北漠境內僧兵,誅滅佛寺,佛像化為銅錢。

    周明睿十六年,大周終於掃滅內亂、統一全國。

    同年,南疆王上奏去其王位,交還兵權,得到善終。

    但考慮到西涼、南疆、北漠等地仍有不滿於朝廷統治之人,且與朝廷仍然矛盾重重。

    故朝廷在十七年春,周皇秦羽改年號為「景平」,致力於溝通朝廷、西涼、南疆、東荒彼此間的矛盾。

    是故,明睿十七年,即為景平元年。

    同年,三祖秦鎮北病故,周皇秦羽追諡秦鎮北為秦北王,享皇族禮儀厚葬,其子萌繼承爵位。

    建和元年初始,在內閣大臣王安石的建議下,周皇秦羽於泰山封禪祭天,宣告大周結束了內亂時代,而進入了和平發展的帝國時代。

    周皇秦羽,亦尊為大周「天武帝」。

    隨祭天之後,朝廷百萬大軍出塞外,橫擊東荒,漠北,剿滅異族。

    此戰曆時三年,終於將鐵帖兒可汗和努爾哈赤分別站於居胥峰和東滄海。

    此戰之時,大將軍見寧國公蔣恒、二族秦鎮南年事已高,但仍執意隨同大軍前往塞外征戰,於征戰途中含笑而逝,周天皇秦羽悲痛萬分。

    同年六月,周皇帝秦羽召王安石、蕭何、趙德忠、曹化淳、韓國臣、尤半城等一幹文武大臣於金鑾殿商議治國大略,希望周國從「收複河山,征戰天下」變為「休養生息,治國民生」的模式。

    此時大周帝國的最大隱患,除了治下韃子、南疆、北漠、西涼、周人彼此之間的矛盾外,主要還是各地貴族餘孽這一大不安因素。

    貴族貴族餘孽這股勢力,包括韃子的黃金家族分支、西涼胡克家族,南疆田氏、北漠劉家等等貴族。

    這些人在順從大周朝廷之後,其家族勢力雖然大幅度削弱,但依然保留極大的影響力,有一部分人,在大周皇帝秦羽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下,依舊代替朝廷治理著當地。

    因此,似王安石、趙德忠、蕭何、韓國臣、蕭何等人皆認為,此種現象不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因此,王安石等人提議廢除舊貴族特殊權利、開啟民智,改土歸流等措施。

    但這個建議,卻遭到了大周皇族宗正的反對。

    大周皇族宗正認為,若廢除舊貴族特殊權利、開啟民智,改土歸流,將徹底削弱皇族、舊貴族、豪紳地主等利益階級,而使代表朝廷的新士族階級取而代之。

    宗正的反對,相繼得到了皇族以及各大勳貴家族,如徐家,魏家等大貴族的支撐。

    勳貴集團與士族階級,於此時爆發了最為嚴峻的爭執與矛盾。

    九月,大周皇帝秦羽力排眾議,廢除各地舊貴族特權、改土歸流,但此前得到封邑的土司貴族,則不在其列,作為對土司大家族的安撫,除非直係血親斷絕,否則絕不收回封邑,但封地大幅度降低。

    至此,大周勳貴武將勢力與文人士族階級的矛盾暫時和解,但階級優先上來說,前者注定將被後者所超越,甚至於取而代之。

    為了更好地加強朝廷地方威望,使皇權下鄉,朝廷將天下劃分為三十六個省,設內閣,軍機處,王安石為內閣首輔領內閣,王正楠為軍機處值班大臣,代皇帝統領全國軍務,彼此互不幹涉。

    省下設市,府,縣,鎮,鄉等行政單位。

    每個行政單位設行政主官一名,軍事主官一名,文武分家。

    行政主官下麵有副職,檢察院,捕官,刑院,三權分立。

    每個行政主官以經濟發展為主,政治清廉並重,主抓民生教化。

    可即便如此,依舊無法阻止朝廷勢大、而軍機處勢弱的局麵。

    原因很簡單,一來朝廷有兵部,其提供運輸後勤保障,可以製約軍機處,而來天下已平,軍機處已無多少用武之地,除非遠征塞外草原,征討異族,再次擴大國土。

    為了製約朝廷尤其是內閣,以王正楠、賀軍、張辛正等大將,懇請提高錦衣衛,東廠和禦史的權利。

    錦衣衛和禦史因此獲利,都察院都禦史再次成為朝中除了內閣,軍機處以外,第三方權力勢力,使文臣與武將、勳貴與豪紳地主的關係得到動態平衡,相互製約。

    除了朝中勢力的彼此爭鬥,大周朝廷亦在次年推出政令,推定大周各地文化語言,以及尺度統一化,使普通話成為全國唯一的官方語言。

    並且,內閣首輔王安石提議廢除異族的文字,宣傳中原文化,使異族百姓皆說寫中原文字。

    這個提議,幾乎遭到了異族當權者大部分人的反對,卻得到了大周朝廷以及百姓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以黃金家族分支阻止克兒撒為首的異族首領,因此與胡克家族、田氏、劉氏等共同對抗朝廷的脆弱聯盟轟然瓦解。

    總而言之,在景平二年,大周朝廷確定了「普通話」、「尺度一」等萬世留名,流傳千古的政令,並且在周皇秦羽無上的威勢下,這些政策順利實施,徹底施行。

    景平三年春,錦衣衛指揮使韓國臣因病去世。

    皇帝秦羽傷心欲絕,以朝廷出麵安慰其家眷,並任命尤方年為錦衣衛指揮使,吳回為指揮使。

    景平六年,大周朝廷財政收入實習大幅度增長,稅收上億白銀。

    這些不是抄家而來,而是商稅而得,還有海運關稅。

    景平十年,秦羽已經三十二歲,嫡長子已經十二歲,皇後嫡長子正式立為太子。

    同年七月,朝廷進行百萬大裁軍,引來軍機處大臣強烈反對。

    但在秦羽無上威嚴下,不得不推行,周皇秦羽首次喊出【兵不在精不在多】的口號。

    【兵不在精不在多】受到大周上下強烈追捧,紅巾軍從景平元年三百五十大軍,銳減為一百二十大軍。

    但這並不是意味著大周軍事實力減弱了,反而是增強了。

    紅巾軍裁軍不僅大幅度降低朝廷財政壓力,而來藏兵於民。

    一旦大周有戰事,以大周人口基數,再加上退下去的紅巾軍,三個月內就可拉起千萬大軍。

    因為裁下去的軍人都是準戰士,隻要給他們槍炮,稍稍訓練一下,就是一個合格的士兵。

    大周的戰爭潛力和國富民強,令各方勢力和異族忌憚不已。

    許多心懷不軌之人都放下心中的那點小心思,轉而變為大周一心一意的順民。

    值得一提的是,大周這些年雖然在裁軍,但對外可沒有停止戰爭,太祖立國之後設立的十五個不征之國,被秦羽以【不敬】為由,一一征討。

    破其王都,滅其宗氏,毀其文化,遷移其民。

    隨著一個個王朝覆滅,大周威望越發高大,武德服人被大周朝廷展現的淋漓盡致。

    景平十五年,大周來到史無前例的強大,太祖當初列為十五個不征國也被朝廷一一收複。

    大周疆域足足擴大了一倍,達到兩千三百四十二萬平方公裏,從地圖上看乃是獅子形。

    故大周帝國又被外邦稱為獅子帝國,大周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最強大最繁榮昌盛的帝國之一。

    景平二十年,大周經濟實力和國力翻了兩倍不止,海運空前強大,有著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最強大的艦隊和最先進的航海技術。

    此時,大周帝國已成為東方最強大的國家,威嚴四方,世界側麵。

    次年,大周進入大航海年代,施行殖民主義,憑借其強大的海軍艦隊和先進航海技術,一個個國家被殖民。

    海外源源不斷的黃金,財富,資源,寶貝,美女甚至奴隸被帶到大周。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奴隸來到大周就被富饒美麗的國土所吸引,無論是其文化還是大周的衣食住行,哪怕是大周的空氣這些外國人都認為要比家鄉香甜許多。

    因此大周也被無數外國人視為天堂,數不盡外國達官貴人攜帶巨額財富來到大周生活,也為大周帶來許多人才和技術。

    同時,“大周的月亮比外國圓”也被各國商人傳播出去。

    一時間,大周成為全世界百姓向往的地方。

    景平二十五年,大周已擁有二十六個殖民地,殖民地遍布全世界各地。

    鑒於大周國力再次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內閣首輔王安石首次在朝會上提出【四等公民】政策,並出台相關福利和計劃。

    【四等公民】分別是:第一等大周國民,二等公民韃子異族,三等公民黑人百人,四等公民為奴隸。

    此提議一出來,秦羽大為讚賞,百官附議,當堂施行下來。

    【四等公民】政策一出,全世界嘩然,許多國家的人表達不滿,尤其西方大陸那些白人,提出嚴重抗議。

    甚至囂張的教皇還殺害大周在西方大陸特使館的大使,消息一傳回來。

    朝野震怒,全國嘩然!

    秦羽可不會慣著西方大陸那些白人,當即對西方的所謂教皇宣戰。

    三之艦隊,五萬海軍次月征戰西方大陸。

    西方大陸教皇阻止所謂“百萬大軍”抵抗,揚言要讓大周將士有去無回。

    結果教皇被打得落花流水,倉皇出逃。

    大周將士無視西方各國抗議,於西方聖地阿爾卑斯山捉拿教皇。

    教皇被帶回大周,於景平二十七年六月五日斬首示眾。

    西方各國稱這一天是“聖落日”,被譽為西方最黑暗的一天,即魔鬼到來的日子。

    景平三十年,大周國力居世界第一,雄踞東方,號稱日月同在,大周永存。

    被世界稱為“日不落帝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