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三司會審的皇族人選
字數:4505 加入書籤
“看樣子耿大人是把情況都給了解清楚了?”
賈瓊微微一笑看著耿精忠問道。
“賈大人,我可不想牽扯到您和忠勇王的恩怨裏麵來啊,你們神仙鬥法,我這個小人物可真的吃不消啊!”
耿精忠聽到賈瓊的話滿臉拒絕的回答道。
“誒,耿大人,你可是堂堂的三品順天府府尹,這件案子人家還是上告到了你的順天府,你不出現怎麽可以?”
賈瓊饒有興致的看著耿精忠說道。
“我的賈大人誒,我真的還想好好活著呢!您和王爺之間的矛盾我真的不敢管呀!”
耿精忠一臉委屈的看著賈瓊。
“這件事情你為什麽一定覺得是我和忠勇王的矛盾呢?”
賈瓊忽然收斂起笑容目光灼灼的看著耿精忠問道。
“張淩的背後是忠勇王,這不就是您和忠勇王的矛盾嗎?”
耿精忠說起這件事情就有一些幽怨。
自己當時怎麽就鬼迷心竅的聽了賈瓊的去調查張淩。
這一下子真的把張淩的老底給調查出來,這眼瞅著是要把自己給搭進去的節奏啊!
耿精忠越想越覺得自己挺淒慘的。
真是沒誰了!
“張淩是朝廷的正五品的通州知州,他的背後是誰?怎麽可能會和忠勇王扯上關係呢?”
賈瓊看著耿精忠微微一笑說道。
“怎麽沒關係,那大興錢莊的背後就是忠勇王,而張淩這些年斂財可全都存在了大興錢莊,這不是”
耿精忠一開始並沒有領會賈瓊的意思,反而還振振有詞的跟賈瓊解釋起來。
賈瓊聽到耿精忠的話差點沒直接一口老血噴出來,這貨怎麽關鍵時候變成了個憨憨呢!
“賈大人,您的意思是”
耿精忠終於在說了一大半最後突然醒悟了過來急忙看著賈瓊問道。
“我的意思?我能有什麽意思?我隻是提醒你本官讓你查的是張淩,通州知州。我可沒讓你去查忠勇王,而且忠勇王是咱們能夠調查的嗎?沒有皇帝的聖旨我們能查嗎?”
賈瓊揉了揉有一些發脹的額頭沒好氣的說道。
“下官明白了!”
耿精忠聽到這裏自然也就是明白賈瓊的意思,又急忙連連的要感謝賈瓊。
“你明白什麽了?我可是什麽都沒說,我今日來隻是詢問一下之前的案子查的如何了?”
賈瓊一把打斷了耿精忠大的話。
“嗬嗬,賈大人您要查的消息已經全部查清楚了,等下本官便把案子的卷宗拿給您看看!”
耿精忠聽到賈瓊的話也知道他是不想留下任何的把柄出來。
心中也不是不禁感歎賈瓊的仔細和小心。
“這件案子是你們順天府的案子,那通州知州張淩也是你順天府治下的一個州,若是真有問題你這個順天府府尹該怎麽做,難道還要本官教你不成?”
賈瓊沒好氣的懟了耿精忠一句。
“下官明白!”
耿精忠急忙出聲應了一句表示自己已經知道該怎麽做了。
“明日朝堂上見!”
賈瓊留下這句話之後便匆匆的離開了順天府。
“誒,這一下子算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這恐怕忠勇王爺是要幫我給恨死了!”
在賈瓊離開之後,耿精忠一臉無語的看著他離開的方向。
雖然賈瓊提示自己,讓自己明日禦前上奏的時候隻談張淩不談忠勇王爺,但是誰也不是傻子。
隻要耿精忠把事情一報上去,恐怕趙景宣就直接把他當成慶曆帝的手下了。
到時候他就算是有多少張嘴都解釋不清楚的了,一想到這些事情,耿精忠就覺得自己頭皮發麻。
那可是堂堂的王爺,耿精忠是真的不想得罪人,他現在想的隻是把自己這個順天府尹的任期好好的幹到頭。
但是現在說一切都是晚了,他已經卷入其中而且是沒有回頭的可能性了。
賈瓊臨走之前的話說的很清楚,若是他明日不上奏關於張淩的事情的話,那麽到時候忠勇王是不會對付他,但是錦衣衛就不會放過他了。
他現在真正的風箱裏的老鼠兩頭受氣,那一邊他都得罪不起。
第二天清晨一大早。
耿精忠憂心忡忡的來到了長信殿裏。
他昨天晚上可以說是徹夜未眠,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率,他決定還是站在賈瓊這邊了。
無他,隻是因為他覺得錦衣衛要比忠勇王更可怕,再加上賈瓊的身後畢竟還站著慶曆帝。
有這雙重保障,耿精忠覺得至少自己的這個順天府尹一任是可以順利的當到頭的。
在耿精忠胡思亂想的時候,慶曆帝帶著韓琛也來到了長信殿裏。
“皇上,這兩日已經完成了對忠順王府的查抄,一切的物品全都已經封存入庫隻等待戶部前來接收了!”
賈瓊一上來便把這兩日查抄忠順王府的情況匯報了一遍。
同時他也等於是把忠順王府的事情又給提了起來。
“嗯,物品就先放在錦衣衛鎮撫司吧,等三司會審結束之後再交付戶部去接收!”
慶曆帝想了一下開口說道。
“是!”
賈瓊一拱手應了一聲。
“好了,既然說道忠順王府的事兒了,那咱們今日就說一下關於三司會審的事情吧!”
慶曆帝想了一下說道。
“啟稟皇上,這件案子畢竟牽扯到了忠順王趙景林,他乃是皇室血脈,依製應該由皇族成員參與審理,還請皇上定奪!”
大理寺卿嚴峻第一個就站了出來說道。
“不錯,的確是需要皇族成員參與審問,不知道眾卿可有合適的人選?”
慶曆帝相當隨意的問了一句。
“老臣以為忠順王爺是皇上的親弟弟,若是皇族成員參與審理的話,理應輩分高於忠順王爺為好,因此微臣舉薦一人可以參與審理此案。”
翰林院學士齊思哲第一個站出來向慶曆帝匯報說道。
“齊卿,說的是何人啊?”
慶曆帝聽到齊思哲的話隻是微微挑了挑眉頭。
他的這句話顯然是問的有一些多餘了。
當齊思哲說出這個輩分的時候,基本上滿朝文武都已經知道他說的是誰了。
在大梁朝輩分比慶曆帝、忠順王還要高一輩的,也隻剩下碩果僅存的成王爺趙恒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