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貪官汙吏之天下

字數:4868   加入書籤

A+A-


    “陛下,臣不敢。”

    蕭宏業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說道:“隻是如今國庫空虛,入不敷出,尚需江南安穩。若江南官場動蕩,恐怕釀成大禍。”

    “蕭愛卿,朕看你是老糊塗了!”

    林楓絲毫不留麵子,怒罵道:“為官者,即便造福一方,那也是應有之理。”

    “何況穩固江南?”

    “這大奉天下,究竟是朕之天下,還是這些貪官汙吏之天下?”

    林楓此話罵的過狠,令蕭宏業的臉色也黑了幾分,但他唯有忍著,跪地道:“陛下,臣愚鈍。”

    那些進言的大臣們也嚇壞了,忙齊齊跪下:“吾皇息怒。”

    “平身吧。”

    “名單之上官員,全都按大奉律法一應查辦,朕意已決,無需多言。”

    “罪狀已全在名單之上,不過為江南安穩,朕且先行壓下,以待觀察。”

    “若江南照舊如此糜爛下去,朕便不得不再殺一批人了。”

    林楓那殺氣騰騰的話令大臣們嚇破了膽,哪裏還敢反對,唯有高呼:“皇上聖明。”

    蕭宏業先是一愣,不敢相信皇帝竟然退了一步。

    但他細細一想,便覺此步高明。

    刑部官員盡在他掌握之中,皇帝就是有心去辦這些大臣,除了東廠也沒有倚重的力量。

    相反,暫時壓下,此為施恩與施威。

    江南官員們必定惶恐,接下來的賑災便不敢怠慢,就算是想搞事,也得小心著來。

    畢竟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在名單上啊。

    甚至有的,還會記下此暴君之恩典。

    何其可怖!

    蕭宏業心裏悚然,但卻毫無辦法,這是陽謀。

    龍椅上,林楓的確是這麽想的。

    東廠如今在處理恩科之時,已沒了更多力量去辦這些大臣,便隻能壓下。

    此無奈之舉也。

    見事情告一段落,紀鴻便繼續道:“陛下,臣還有二事要奏。”

    “紀愛卿快快講來。”

    紀鴻一拱手,沉聲道:“一為江南之流民安置,流民已有數萬,原多為江南農民。”

    “因水災致田被衝垮,房倒屋塌,如何安置,此為難題。”

    “二便是賑災糧草之事,第一批賑災糧已至,可陸路損耗大,運糧久,務必要改!”

    “臣做過調查,同樣一批糧草,走水路損耗不到百分之一,而走陸路,卻要損耗一半以上。”

    “還請陛下明察。”

    林楓不動聲色,淡淡道:“眾卿可有見解?”

    蘇洪立刻站出來拱手道:“陛下,紀大人所言之其一,臣有良策。”

    “災民不可一味施粥供養,至於賑災發餉,如今國庫空虛,也拿不出更多銀子。”

    “可令其以工代賑,興修水利,新建房屋,便可解決此問題。”

    “臣願將此事推行下去,令江南工部官員推行。”

    林楓點點頭:“甚善,此事便交由蘇愛卿了。”

    “至於此糧草運輸,朕看,那便走水路吧。”

    “此時也交由蘇愛卿去辦。”

    蘇洪跪地道:“臣領旨。”

    見這對翁婿將事情安排的明明白白,大臣們雖心有不甘,但也隻有認了。

    便連蕭宏業也知道此事沒法反對,便做罷了。

    “對了,紀愛卿為賑災一事殫精竭慮,朕看在眼裏。”

    “傳旨,紀鴻於賑災有功,升為戶部尚書,以領戶部。”

    林楓裝出一副好像突然想起的樣子,說道。

    紀鴻當即跪地叩首:“臣領旨,謝陛下恩典。”

    殿內,蕭宏業並不驚訝,畢竟戶部早已在皇上掌控之中,紀鴻原本就代尚書一職。

    隻是他有些鬧不明白,為何皇上在這時候將對方升為尚書。

    此何意也?

    正在他鬧不明白的時候,接下來一件事令他恍然大悟。

    海正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哦?愛卿請講。”

    “昨日四大書院詩會上,四大書院的書生們一致對去年科舉惡評滿滿。”

    “許多人宣稱去年科舉,徇私舞弊成風,此事造成很壞的影響。”

    “臣以為,陛下當明察!”

    海正一臉正氣的說道。

    然而這話卻是捅了蜂窩一般。

    且不論海正原本就是監督本次恩科之人,他提出此話,很是令大臣們心驚膽顫。

    再者,海正所言確實如此,與去年科舉扯上關係的大臣們,尤其是禮部大臣們紛紛炸了,集體反對。

    “陛下,萬萬不可!”

    “陛下,此乃謠言,大膽書生竟敢妄議朝政,此乃大不敬也。”

    “沒錯陛下,若是朝廷反應過度,反倒是坐視了這些謠言,令朝廷失信於民。”

    “陛下,此行為無異於助長謠言之風,萬不可開這個口子!”

    就連蕭宏業也一拱手道:“陛下,正如大臣們所言,去年科舉已是舊事,豈可舊事重提?”

    看了這群人激動的反應,林楓心裏冷笑。

    他安排東廠派人去查證據,也不可能這麽快就回來,於是將此事提上議程,不過是試探和敲打。

    這些大臣的反應,坐視了心虛。

    林楓不動聲色,淡淡道:“科舉之道,乃大奉文臣之根基。”

    “當取信於民,隻是去年之事,如今已不太好查。”

    他做出猶豫姿態,令心虛的禮部大臣們欣喜不已,急忙支持。

    可林楓話鋒又一轉,說道:“這樣吧,朕要派人徹查翰林院!”

    “尤其是其中去年進士,一應查個一遍,是真是假,一查便知。”

    林楓話說完,大臣們都有些驚愕,連蕭宏業也懵了。

    他們心虛的原因,還以為皇上要借著這個開始對禮部開刀,可沒想到,刀落到了翰林院頭上。

    這便有些雷聲大雨點小了。

    科舉取士,由禮部操辦,而通過殿試的進士們,將會進入翰林院求學,或做個一官半職,以養聲望。

    待朝中職位空缺,便可遞補。

    皇上要對翰林院開刀,似乎對他們並沒有多大影響。

    畢竟,人是禮部選的,翰林院也不過是個養著進士的地方。

    略一思索,蕭宏業便拱手道:“吾皇聖明。”

    “吾皇聖明!”

    大臣們不再反對,齊齊道。

    他們還因皇上拿禮部開刀而惴惴不安,此時見皇上不過對付一個翰林院,那也就不在對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