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乃中興之主!
字數:4867 加入書籤
閆老一瞬間恍然大悟,難怪陛下沒有在群臣麵前宣布賞那秦白玉之功。
“陛下放心,老奴必將事情查個清清楚楚,為陛下分憂。”
“嗯,去辦事吧。”
林楓擺擺手令其離開,自己則在想著西南地區的情況。
西南土司,一直是不服王化的,雖為土司,但其實各個不服管教。
若能趁著此番楊明之事,震懾那幫土司。
最好能實現改土歸流,將西南這些土司,全部真正納入大奉的管轄中。
然而,這無疑是個艱難的事,因為這些土司之所以存在,那便是因為西南山地,本就行軍困難,想將他們全部武力征服,困難重重。
更別說浙西民族與大奉語言都不怎麽通,加之他們有地利,即便是打下來了,也不能建立起真正的統治。
此事,還需慢慢來,對症下藥。
...
翌日。
文華殿。
今日,也是南直隸戶部尚書翁和通,奉旨入京,入內閣的日子。
林楓也是既然決定用此人,那便不會隨意更改。
即便是對方真的能力不足,以其的資曆和經驗,也可放在內閣為林楓辦事,總歸是有其用處的。
但當然,能否為林楓所依仗,還要看其的能力。
於是,林楓便來造訪文華殿。
“臣翁和通叩見陛下。”
“陛下組建新內閣,竟能想到老臣,陛下之大度容人雅量,老臣敬服也。”
翁和通跪地,不卑不亢的說道。
“嗬嗬,朕這算什麽容人雅量。”
林楓擺擺手隨意道:“你之前的事,那不過是先皇時亂傳的事,朕不甚在意。”
“隻要有能力之人,朕自然寬仁以待。”
翁和通心中有些感動。
自打他在數年前被趕去南直隸養老,不覺間時日已過去了快十年。
南直隸雖清閑,是個養老的好去處,可但凡對自己還有些期待的讀書人,怎麽會容許就這樣進了棺材?
更何況,翁和通一直對自己的能力自視甚高,在南直隸時,也大有鬱鬱不得誌的感覺。
也是對蕭宏業恨得牙根癢癢,隻是無可奈何。
誰想到,峰回路轉!
他竟還有被重新啟用的一天!
更何況,而今皇帝,不光能力出眾,而且政治智慧也超群,以他看來,至少是個中興之主!
他安能不拚命抓住這次機會?
因此,以前的臭脾氣,現在也收斂了許多。
“陛下放心,臣既食君祿,便盡臣職,當效萬死為陛下分憂!”
“陛下重組內閣之後,下一步將之若何?”
翁和通恭敬的說道。
但他同時,也聽出了林楓那考校之意,不光不在意,反而是直言詢問起了林楓。
“朕欲改革吏治,重振軍事,改革商業,改革土地。”
“而今這些朕都已有計劃。”
“隻是,還有兩件事令朕如鯁在喉。”
林楓說道,令翁和通心裏一震!
果不然,當今聖上,乃中興之主!
“陛下但說無妨。”
“大奉之藩王,宗室,已到了不得不解決的程度。”
“大奉開國至今,親王郡王皇室宗親遍布天下。依照祖製,一個親王每年就要供米五萬石,鈔二萬五千貫,錦緞四十匹,紵絲三百匹,絹五百匹,紗羅一千匹,冬布一千匹,夏布又一千匹。其餘各種開支更不勝繁舉。”
“個親王耗費國帑便如此之巨,大奉那麽多皇室宗親耗費的國帑又是多少!至於皇室宗親宮中宦官各級官吏所兼並之田莊占天下之半皆不納賦,小民百姓能耕之田地不及天下之半卻要納天下之稅。”
“長此以往,大奉早晚被這樣吃垮下去!”
林楓說道。
而翁和通已是變了麵色。
身為朝中大臣,他在被發配去南直隸前,便是朝中戶部官員,這些事哪能不知?
可這本就是大奉祖製,誰敢妄言?
可以說是人人皆知,人人不言。
而皇帝們呢...這些供養的親王郡王皇室宗親,本就與皇帝有血緣或是姻親關係,皇帝怎麽可能主動對其改革?
礙於政治正確,這些話沒人敢說。
但翁和通卻沒想到,這一切說出的,竟是而今聖上。
“陛下聖明!”
翁和通跪地道:“陛下真乃不世出明君,體察民隱,寬以待民。”
“臣敬服。”
“行了,還有許多人罵朕是昏君呢。”
林楓擺了擺手,隨即看著翁和通說道:“但朕若要動這些人,你當知道有何等後果。”
“臣知道。”
“這些人都為皇室宗親,陛下若是削減他們的供養,隻怕會壞了陛下的名聲。”
“而且常年累月下來,這些人雖無起兵造反能力,但的確已形成一股政治力量。”
“若陛下動的狠了,還可能被人利用!”
翁和通說道,林楓也是點點頭。
為什麽不動這些人,這便是很大的原因。
“那當如何解?”
“朝中當有一佞臣,此人蒙蔽聖聽,大權獨攬,人人當誅之。”
“而便是此人,為了蒙蔽討好陛下,也為了陛下的看重,悍然向親王郡王皇室宗親們削減供養開支,免去其不納稅特權,清丈其土地!”
翁和通說道。
“哦?還有這等臣子?”
林楓玩味一笑,故意說道。
“陛下,自然是有,此人便名叫翁和通。”
翁和通與林楓打了個啞謎,但卻是很好的提出了解決方法。
那便是將關於藩王的改革,交給他來督辦,並且將所有的罵名,也全背負在他的身上。
他願成為皇帝手中的刀,不光砍向那些人,而且連罵名也一起背了。
“善,甚善。”
林楓滿意的笑道:“令翁愛卿入閣,現在看來,乃是朕作對了一件事。”
“陛下言重了,臣替陛下分憂,乃是臣子之本分也!”
翁和通也是心中激動,他知道,自己已通過了皇帝的考驗。
而雖然他來推行此事,無疑是很得罪人的,但他本就是一把老骨頭了,之前也鬱鬱不得誌了十年,朝中也無任何親信,本就是孤臣一個。
他還怕得罪誰呢?
所以,翁和通幾乎是沒有任何猶豫的,便將此事應下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