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丞相人選
字數:4657 加入書籤
而灤州府就在居庸關旁邊。
契丹突破邊牆,大軍圍困灤州府,作為知府的楊博,很有組織百姓的經驗,在全灤州府當時隻有兩千兵力的情況下,硬生生的拉起來三萬壯丁,又逼迫當地大戶拿錢拿糧。
組織工匠製造器械,攔住了契丹數次的強攻。
甚至親自動手幹掉城內不老實的兩個豪門,讓整個灤州城穩固的很。
一直等到朝廷大軍把山海關方向的契丹給趕跑,契丹才不得不退兵。
這一戰,發生在十幾年前,當時楚傑還是小屁孩。
他前身更不會去關注這些。
現在灤州城據說還有他楊博的廟宇。
可惜因此楊博也得到了不少豪門。
被言官攻擊,又被陳鬆拉攏不成,直接把他調進京扔進工部一個不起眼的員外郎位置上不管了。
在工部遭受排擠,幾乎成了冷板凳十多年的時間。
楊博其實已經沒什麽奮鬥想法了。
靜靜看著朝堂的動向,特別是看見現在的皇帝老讓交罰款,他也沒什麽錢。
就靠著上千畝地和俸祿過日子,既然皇帝你讓交,我就這麽多錢,愛要不要。
楚傑也數次放過了他,調查過這家夥就是個牆頭草,屬於朝堂隱形人物。
沒人會在意這麽一個官員,無非是看著他曾經的功勞,朝堂給點麵子罷了。
但是陳鬆還不死心的拉攏了數年,都被他敷衍了過去。
你讓我投靠你,可以,讓我幹活,對不起,我不會,沒興趣。
這可是和硬鋼的劉嘉言簡直是兩個極端。
一個又臭又硬,一個軟綿綿的跟棉花一樣,拿著他們倆都沒辦法。
去年河西的問題,楚傑讓各位大臣上書,提出來意見。
其實楊博當時是提了意見的。
隻是他的意見太柔和,也有可取之處,如果是正常的一個道,他這樣的情況,無可厚非,但是麵對已經沸騰的河西,作用不大。
楚傑當時也沒在意這個人。
看見自己沒有被皇帝確認,楊博更沒心情了。
除了每天到工部點個卯,其他時間都是在工部做木匠活。
這消息真沒看錯,這哪裏像是個官員,天天拿著木匠工具倒騰。
回家該吃吃,該喝喝,他覺得等到陳鬆宮變成功之後,就是他高老返鄉的時候。
反正是五十多歲的人了,也足夠告老還鄉了。
到時候風光無限的回老家當個地主老財,比在京城舒坦多了。
去老家給鄉親們造造福,也比天天在朝堂上當泥菩薩好的多。
對於這樣的官員,楚傑感歎,其實大楚不是沒人才啊。
像這個楊博,足夠擔任一道巡撫的職位,隻要給他足夠的權力,他能把一道都給你整理的非常順暢。
看到這楊博的閱曆,他又想到了現在隻有的兩個巡撫,一個方東耀,一個就是沈洛。
沈洛那家夥上次聖旨訓斥一頓之後,又強攻去了。
結果效果不大,反而河東方麵的反賊,已經影響到了燕山關的戰場。
不得不讓楚傑擔憂,畢竟北門關就在河東。
整的周勳武數次想大舉進攻突厥,給燕山關減輕壓力,都因為河東有數萬反賊,不得不隻抽調數千騎兵深入草原。
導致效果並不明顯。
甚至周勳武都數次上書,幹脆讓這個沈洛滾蛋算了。
一個無能的巡撫,在這裏能幹嘛,眼看著河東被反賊霸占麽?
還不如他率領北門關大軍一舉南下就能平定了反賊。
不過被楚傑拒絕了,開什麽玩笑,北門關的楚軍,把守嚴密,正在進攻燕山關的突厥可是看的十分清楚。
一旦是北門關出現漏洞,立刻就能引來突厥的偷襲。
他可是讀不起,一個燕山關已經讓人頭疼欲裂了。
這次楚傑在看沈洛,簡直就是個廢物,就這還兵部侍郎?
不知道怎麽混上來的。
徹底決定讓楊博代替沈洛,整合整個河東,那樣他和方東耀河東和河西互相配合,也能互相監督。
到時候支援燕山關,更是好處多多。
確定下來之後,楚傑在看後麵一些名單,略微的搖頭。
都沒他喜歡的。
倒是第二章是一些已經退休的老頭子們,讓他有了一些興趣。
其中一位,曾經是兵部尚書的鍾子恒,已經是六十多了。
退休那年,也正好是楚傑登基第二年。
正是國師混進來的時候。
因為鍾子恒太過於講原則,國師和陳鬆數次拉攏不成。
竟然聯手把這個兵部尚書給趕出去了。
鍾子恒家裏就在河西。
楚傑想了下鍾子恒在河西的這些年所作所為。
回到老家之後,開辦了個私塾,教一幫十裏八鄉的孩子們讀書。
這次中舉之中,其中一位還是他的學生,雖然排名靠後。
另外還有三名學生沒考中,報名去了燕山關考察去了。
河西大旱之後混亂的那幾年,鍾子恒在老家集結百姓修建了一處土堡。
把幾個村子的百姓都前移了進去。
白天繼續的在附近下地幹活,夜裏回土堡過夜。
連續數次擊退了來打主意的反賊。
後來方東耀整頓整個河西,來到他這土堡的時候,方東耀也不敢為難他,畢竟這位曾經官職在他之上,真正的大佬。
親自拜訪之後,鍾子恒也沒讓他難堪。
主動捐獻家產萬兩,又讓方東耀派人接手了土堡的防務。
畢竟土堡可是被他訓練了五百多壯丁民兵,戰鬥力不弱,畢竟曾經是兵部尚書,這點小兒科,還是簡單的很。
當時方東耀匯報時,楚傑隻是讓人給鍾子恒送去一些安慰品獎勵。
忙著和陳鬆爭奪河東巡撫位置呢,沒空搭理他。
現在在看見鍾子恒這個名單,楚傑敲擊桌子,在琢磨著一陣之後,決定把這老人給請回來。
在怎麽說,才剛六十歲,還是可以繼續發熱的。
威望也夠,可以先接替陳鬆的丞相位置。
不過這個丞相,不能隻一個人說了算了。
不然內閣又是一家獨大,所以他決定,多加兩個名額,讓他們自己監督去。
又從已經退休的老頭子們之中,在篩選兩個名望,以及閱曆充足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