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老臣來回答你吧

字數:3671   加入書籤

A+A-




    楊博這話沒辦法接,隻要是腦子正常的,都知道什麽原因。

    但是楊博現在是反對議和的,作為主動議和的老大,呂鳳祥隻好站出來道:“這兩年數道災荒不斷,導致減少賦稅,這還很正常吧,但是這跟議和與否有什麽關係。”

    “當然有關係。”楊博看他一眼。

    繼續說道:“如若議和,每年需要給突厥大量的銀兩,已經超過了我大楚賦稅的一半,那麽楊某問句,如若議和成功,剩下那一半夠不夠發前線三關四鎮的士兵軍餉的?”

    “夠不夠全天下百官餉銀的?”

    “而現在,沒有議和的情況下,三關四鎮還大量的士兵連一半的軍餉都沒,軍服更是想都不要想,這可是陛下讓那些士子們去往燕山關親自考察回來的狀子裏寫的清清楚楚。”

    “如果在有議和,那他們豈不是連一半軍餉都拿不到了,到時候還怎麽富國強兵?還怎麽去抵抗突厥下次入侵,以及還有東北方向虎視眈眈的的契丹?”

    呂鳳祥不說話了,他當然知道,這情況下,誰都沒辦法解釋。

    但是他們人多,一個禦史馬上站出來道:“剛才已經說了,議和隻是權宜之計,最起碼議和可以延緩等到賦稅之後在給錢,但是現在不議和,去哪裏弄軍糧送到燕山?”

    “你拿不出來軍糧,那就沒有辦法繼續打仗,最後還是輸,楊博,你說這麽多,無非就是胡攪蠻纏罷了。”

    “對,我們現在說的是從哪裏去弄軍糧,而不是跟你討論這些有的沒的,道理誰都懂,但是現在除了拆東牆補西牆,還有什麽辦法?”

    一群人議論紛紛,楊博冷哼,對皇帝拱拱手:“陛下,臣剛才已經說的很明白了,不是沒軍糧,隻是軍糧都被人貪汙了。”

    “楊博,你說清楚,誰貪汙軍糧了?在這裏的,有丞相,有六部尚書,侍郎,今天要當著陛下的麵,好好和你討論一下,軍糧誰敢從國庫裏麵拿出來一分?”

    一名侍郎氣勢昂揚,非常的有正義感。

    如果是不明所以的,還以為這個家夥多正直呢。

    楚傑看他一眼,就懶得多看,就是陳鬆的一條狗,根據最新的消息,這家夥貪汙腐敗嚴重的很。

    已經在必殺名單裏了。

    他看向楊博,其實剛才楊博問的問題,他也明白,這就是大楚的正題問題。

    楊博淡淡的道:“剛才楊某說的很清楚,開國之初,我大楚隻有十道,就可以有數千萬的軍餉,當時戰突厥,打契丹,何曾威風,打的他們幾十年不敢南下。”

    “為什麽有這種威風?那就是每年幾千萬兩的軍餉在支撐,可是現在呢,全國隻有不足千萬的賦稅,這為什麽賦稅越來越少了?”

    楊博也算是豁出去了:“別說河西受災,河東鬧反賊,還有淮西水災。”

    “就算是去掉這三道,那也是十道,但是這十道,比國初人更多,開荒的土地更多,商人更多,為何反而是賦稅更少了?楊某記得沒錯的話,去年的時候,河西和河東也收了賦稅了,諸位,好好想想,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裏。”

    “如果說是還有國初的賦稅,不,哪怕隻有一半,我大楚難道還沒有軍餉送到燕山關麽?”

    “還會讓士兵連一件像樣衣服都沒麽?”

    他這邊剛說完,很多人低下了頭。

    又有個老頭站出來,也是個老禦史,歎了口氣道:“陛下,既然今天有楊員外郎這樣提出來了問題,老臣也不得不把心裏麵很久的話想說出來。”

    楚傑看他一眼,淡淡的道:“都可以說,我大楚的朝堂,隻要是有問題都可以提出來,還是那句話,不誣告,不逐風捉影,誰都可以說。”

    這老頭拱拱手,笑了笑道:“那老臣就謝謝陛下了,能給老臣這個機會,在這朝堂之上,說出來心裏的話。”

    “老臣呢,今年七十三了,本來還想著,過了春節就想高老回鄉養老,但是沒想到大年三十突厥出兵進攻燕山關,老臣不想在告老還鄉之前,看到突厥突破燕山關的情況發生,所以決定站最後一班崗。”

    有禦史不耐煩的道:“你到底有什麽話就說啊,別囉嗦這些有的沒的。”

    楚傑揮揮手:“不用打斷,讓他繼續說吧,袁大人也是三朝元老了,雖然一直沒在高位,但是對我大楚也是貢獻一輩子了,我們作為晚輩,理應讓袁大人把話說完。”

    其他人都拱拱手,不管怎麽說,這老家夥算是整個朝堂最老的了。

    比陳鬆年齡都大。

    一頭白發,還有胡子一大把,可以說真是個老臣子了。

    平時開朝會的時候,因為大部分都是在五十以上,所以楚傑也要求,以後不許下跪了。

    畢竟這要求雖然還是讓禦史反對,可是楚傑給的理由也正常,各位大臣都是國之棟梁,有一些已經年過古稀了。

    需要照顧他們身體,而且以後朝會,不用天不亮就開始,等到天亮之後在來就行了。

    還有就是專門在大殿不遠處設立了廁所,方便時間久了,讓大臣上廁所去。

    當然還有皇宮裏麵早晨也做了早餐。

    讓他們都吃了早飯在專門的上朝。

    幾乎楚傑都安排的妥當,也的確是收買了不少大臣的人心。

    畢竟以前的時候,上朝都是天不亮都起來座橋去皇宮。

    一肚子餓的要命就隻能是在路邊吃點路邊攤,夏天還好一些,冬天都凍死了。

    而上朝的時候,先下跪,身體不好的,每次下跪爬起來特別的困難。

    現在不一樣了,都不用下跪了,隻需要拱手就行了。

    而以前隻要是上朝,都不許在上廁所了,不管多難受必須憋著,不然會被禦史說是失儀,那可是罪過。

    現在受不了啦,隻要是站出來打個報告就可以先出去了。

    這位袁大人,也算是最受惠的一個,他是年齡最大的,上朝時間最長,畢竟他坐京官已經二十年了。

    也跪了二十年,年齡越大,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