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這罵名朕背了
字數:4124 加入書籤
但是升官了,還是窮,剛發下來銀子,讓老婆高興了一夜,隻是第二天他就去買了一堆的兵書。
氣的老婆差點和他鬧起來。
好歹家裏的飯錢沒問題了。
劉銀星是想做事的,但是上了尚書位置,的確是有些吃力。
在加上部裏一群的老家夥,老是不服他,兩個侍郎,四個員外郎,哪個不比他的資曆高?
都想讓他趕緊滾下來,在互相爭奪尚書的位置。
楚傑道:“回去跟他們說清楚,朕的命令,全部配合你做事,誰要是拖拉找理由,朕就讓他滾出來兵部,清閑衙門多的是,有地方給他們養老,兵部是重中之重的部門,不能有閃失。”
劉銀星很感動,皇帝能這樣支持自己,他還有什麽好擔憂的。
“謝陛下。”
“好了,這奏折就不看了,你自己親口說說,怎麽應對燕山關問題?”
他討厭死那些文言文了,一大堆的廢話,還需要讓人猜。
不如你自己直接說算了。
看來後世取消文言文,太重要了。
劉銀星當然了然於胸,就說出來自己這兩天和幾個兵部同僚琢磨出來的簡單計劃。
“陛下,臣覺得,燕山關之戰,目前看起來岌岌可危,但是在燕山關我方還有二十多萬可戰之兵正在抵抗。”
“而突厥也是沒有用全力,明顯他們是在擔憂北門關方向我軍的大舉進攻,從消息來看,前段時間北門關突然出兵一萬騎兵,進入突厥境內,給他們也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楚傑點頭,這是他下的命令,周勳武擔憂河東南邊問題,不敢抽調太多兵力,就讓一萬騎兵突襲突厥境內,一頓的亂闖,少殺劫掠,的確是讓突厥擔憂了。
讓他繼續說。
劉銀星道:“預計,燕山關方向最起碼堅持兩個月維持現狀問題不大,還有幽州方向,劉謊言已經訓練數萬精銳,隨時可以支援。”
“臣建議,目前集中兵力,盡快解決河東。”
楚傑饒有興趣的看著他問:“為何?”
劉銀星嚴肅道:“陛下,臣這是準備的地圖。”
他把桌子上的果盤都拿開。
鋪展開一張很抽象的地圖,但是標了幾個地方。
“這裏是河東,這裏是反賊區域。”
“如若把反賊區域全部蕩平,藍水關可以出兵十萬支援燕山關,而兩個月的時間隻要是能蕩平河東,這十萬大軍可以不用繞道,就能不足一個月支援到燕山關。”
“還有這裏,河西方向,三萬多的精銳,也可以盡快支援燕山關。”
“以及在加上河北本地兵力,另外山東方向目前正在緊急整頓當地駐軍,預計也能整頓出來三萬的兵力。”
“所有兵力加起來,預計有三十多萬的精銳,還有各地的二線駐軍接近十萬,我軍就可以嚴防死守,甚至可以在燕山關和突厥一場決戰。”
楚傑樂了,他這個幾乎是集合北麵全部的兵力了。
但是還疑惑的問:“山海關不動?”
“不動。”劉銀星搖頭:“山海關太過於重要,而現在突厥和我大楚打成這樣,他們很可能會渾水摸魚,現在兩方正在商討一起進攻我大楚,契丹很可能會出兵,甚至山海關方向都兵力太少了。”
“而臣建議,還是派遣使者,盡快去往契丹,說明厲害,不要被突厥利用了,如果說是能穩定住契丹,不讓他們插手,那我們勝算很大。”
楚傑不報什麽希望,因為他和契丹的使者接觸過,契丹使者非常傲慢,獅子大開口。
想穩住契丹,必須付出絕對的代價。
幹脆劉銀星道:“我們可以先口頭上答應他們,隻要是打敗突厥,在矢口否認。”
楚傑意外的看這個老實的家夥,這不是耍賴麽?
“聖賢書上可不是這麽教的吧?”
楚傑調侃他一句,劉銀星絲毫都不覺得丟人。
反而道:“在大楚麵前,一切以大局為定,如若為了對付突厥,而割讓給契丹土地,就算是違背了又如何。”
“如若到時候全天下人怪罪我大楚言而無信,陛下可讓臣全部承擔,是臣一人主使。罪在臣一人,隻需要懲罰臣一人足矣。”
“請陛下成全。”
劉銀星是豁出去了,隻要是這事辦成了,他青史留名,而且他也知道,皇帝不會殺他,無非就是回老家算了。
但是由他在任期間,徹底解決了燕山關之戰,還保住了大楚的土地,被天下罵,以後也值當了。
整個涼亭裏麵安靜的很。
就連冬雪也是感動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劉銀星,青樓裏沒少聽見那些士子們吐槽,還嘴上都說為國為民。
可是跟眼前這位大臣一比,差遠了,人家為了大楚,可是甘願背上背信棄義的罵名。
楚傑看著跪在地上劉銀星淡淡的道:“起來。”
劉銀星懇求道:“陛下,隻有穩住契丹才可以戰勝突厥啊,不能在拖了,希望陛下為大局考慮。”
“朕讓你起來,站起來。”楚傑突然發怒。
劉銀星隻好站了起來。
楚傑把他的帖子摔在桌子上:“不就是個小小的契丹麽,朕同意了,明天就選人去和談,要什麽,朕給,但是打完了突厥,你說的不錯,寸土不讓。”
劉銀星激動了,皇帝終於同意自己的意見了。
但是楚傑又道:“可是這個罵名,還輪不到你來背,要背也是朕來。”
“啊?陛下萬萬不可,陛下是九五之尊,怎能有如此侮名?”
劉銀星這是真的嚇了一跳,當臣子的怎麽能眼睜睜看著皇上被罵。
楚傑揮手打斷:“罵名算什麽,朕的罵名不少了,但是能讓我大楚國泰安康,能讓我大楚打敗強敵,別說罵名了,就是第一昏君又如何?”
“而你們,都一心為大楚在做事,朕必須要保護好你們,不然朕就真的是昏君了。”
劉銀星很感動,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有這樣替臣子出頭的皇帝,隻要是肯幹事的大臣,都會心悅誠服。
有這樣的皇帝在,還有什麽好顧慮的呢?
幹脆劉銀星把剩下的想法也一股腦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