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皇家學院困難重重

字數:4155   加入書籤

A+A-




    第一軍已經順利進入中原,正在往襄陽方向進發。

    預計在過幾天,就會和正在攻打襄陽的中原巡撫匯合。

    而楚傑現在,竟然還在京城沒出發呢。

    下達了禦駕親征的命令之後,他就要不斷的安排後續事情。

    畢竟這一走指不定要多久呢,估計得一年才能回來,去往南方,他是準備逛一圈的江南,湖廣,順便在去嶺南,東南。

    把南邊徹底的給整頓出來。

    不但是要打襄王,更是把南方都給過濾一遍,然後開始整頓海商。

    海上利益太大,他不可能真的都給鄭家,其他家到處的走私,根本防不勝防。

    所以他需要自己的海上力量,不能老依靠這些海商,關鍵時刻海商如果不給力,那才吃虧呢。

    別人打仗都是需要錢,他打仗,是去要錢的。

    所過之處,不搜刮舒坦了,是不會離開的。

    就像是湖廣那群的開門迎敵的大戶,有一個算一個,都得清算。

    還有那群的王爺,也是有一個算一個,都得收拾。

    他們都不用交稅,甚至還貪得無厭的霸占需要交稅的田地,那留著他們有什麽用。

    最後反而還通敵,簡直就是蛀蟲,禍害。

    至於說是士紳是根基這句話,對他來說,屁的本事沒用。

    除了禍害他的江山,一點好處沒有,那還不如把他們都給按死算了。

    第一軍已經出發了,接著就是第三軍,第七軍,第十軍,都會陸續的沿著運河南下。

    他們這邊道路就好走了很多,一路上都是水路。

    段世軒決定一路上快速到達江南,路上不準備停歇,至於淮南方向,他也不想去,本來是打仗去的,可沒功夫管河堤。

    至於那些鹽商,等到回來的時候在收拾他們。

    禦林軍第二軍,第三軍,第五軍,第六軍,以及還有孝陵軍,五個軍都需要整編。

    都要整編成第一軍那個模子一樣,所以後續還比較麻煩。

    隻能是讓他們留下繼續的整編吧,然後在等不斷擴大的兵工廠製作出來火器。

    在有就是修路問題,從河東到京城這條路,是他和朝廷互相退讓的決定,他出水泥,朝廷出銀子。

    在用俘虜,以及當地官府的組織,盡量快點拉起來一條水泥路。

    中間絕對有貪汙,但是管不了那麽多了,隻要是有黑龍衛看著,別做的太過分,他也懶得管了。

    隻要是這條路修好,那麽更多的鐵料,鋼材,就會源源不斷的送到京師。

    到時候隻要是人力充足,想要什麽武器沒有?

    像是線膛槍那種,後裝的,到時候都可以普遍列裝了。

    那才是真正的天下無敵手呢,像是滑膛槍,還隻能是排列作戰,如果是線膛槍,還後裝的話。

    足夠大老遠就把敵人給打崩潰了。

    但是這都需要慢慢來,甚至他的讓籌集的皇家學院,到了現在都還沒籌集齊全。

    隻是籌集了大量的文獻,都是聖賢書,這些東西多的是,隨便選。

    至於別的,像是他要求的什麽格物之類的,那就難了。

    一群文官也不積極,他隻好是派人去天下百姓之中尋找。

    倒是醫學帶來了不少書籍,當然了現在還正在整理,畢竟醫學也是很高明的學問,不是那麽簡單的。

    很多老方子有時候並不適用,這個都需要好好研究呢。

    本來一年能籌備,誰知道到了現在,竟然隻找這麽多的聖賢書,特麽的他可不想隻讓書院學習聖賢書,又隔絕科技了。

    格物,算數,甚至還有各種化學之類的都需要好好研究的。

    估計沒個三五年起不來,那就慢慢來吧。

    而他也說了,聖賢書是基礎,學生讀完這個,在去學習別的就行。

    順便還有律法,工商,這些書籍都是需要整理的。

    但是文官對這些真的沒興趣,他們就想這個皇家學院幹脆都隻讀聖賢書就好了。

    讀別的幹嘛,有其他人幹就行了,多培養一些聖賢書的學子們,那才是真正的該幹的事情。

    甚至還有人上奏,朝堂上說這件事。

    被楚傑氣呼呼的批的啞口無言,真的如果隻聖賢書管用,那幹脆把全天下醫學書籍都燒了算求。

    還要什麽算數啊,幹脆也別用侍郎和尚書還有郎中,員外郎了,喊人家會算數的來就行了。

    一個個的當官的,站著說話不腰疼。

    就怕有人搶他們的聖賢書的第一地位一樣。

    當然也是有不少文官支持的,百家齊放是好事。

    但是需要好好整理,找出來有用的,把沒用的去掉。

    就像是現在大楚律法,都需要從新修訂了,很多的律法都已經不合時宜了。

    有些簡直看起來就匪夷所思,比如說是,溺死女嬰無罪。

    楚傑當場就火了:“女嬰不是人命?全天下誰不是親媽生的?怎麽女嬰就必須要死?”

    “你們想過麽,溺死的女嬰多了,以後全大楚得多少男人娶不上老婆?”

    “聖人可沒有教過你們,殺死女嬰沒事吧?哪本聖賢書上麵寫了?”

    說起來聖賢書,一幫的大臣無奈。

    聖賢書上也不可能寫這種東西啊,畢竟那也是人命呢。

    有大臣道:“陛下,那都是偏遠地區的百姓,食不果腹,實在是無能力多養個孩子,畢竟都是親生骨肉,誰也不想溺死自己女兒。”

    “那是當地官府的問題。”楚傑一句話就甩了出來:“作為父母官,不能讓百姓吃飽飯,那他算什麽父母官,別隻會在縣衙玩琴棋書畫,有那功夫多下去走走,現在我大楚北方就連河西方向也都是普及種上了玉米和番薯,雖然說是產量不是很高,但是餓不死人已經不錯了,官府多給普及普及,百姓就不至於要溺死自己的孩子那地步。”

    又是官府問題,鬱悶,這還沒辦法解釋了。

    “還有這條,女子必須十五歲出嫁,十五歲小姑娘會幹嘛?身子還沒長好呢,就去生孩子,難產死亡的不要太多了,必須改了,去問問大夫,產婆,女子多少歲產子,危險更小,人家女兒養了十五年,不是去送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