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擊發槍
字數:4460 加入書籤
當時,是一支小部隊發現了流亡內奸的家屬隊伍。
正欲上前將其逮捕的時候,卻發現流亡的隊伍裏,不光有內奸家屬,還有一支非正規的火銃隊。
若隻憑借這一支巡山的小部隊去和這個火銃隊硬剛的話,肯定就是送了。
於是帶頭的士兵當機立斷,讓一部分人回去給趙雲所在的大部隊報信,而自己留一部分人繼續跟著。
就這樣小部隊分為兩股,一股回頭,一股向前。
等到回頭搬救兵的部隊把趙雲的大部隊搬來時,跟蹤的部隊已經被發現,正在和火銃隊交戰。
見狀,趙雲也不含糊,直接拍馬,領兵支援。
最終,火銃部隊被殲滅,內奸大臣及其家屬也被當場抓獲,聽從發落。
但由於趙雲帶的部隊並不包含神機營,也就沒有火器。最後也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何深得知消息後,非常痛心。
沒想到就抓個逃亡的內奸,還能損失這麽多大清的好兵。
一怒之下,何深將內奸及其家屬全數斬殺。
出乎何深意料的是,這次諸葛亮並沒有阻止自己。
而諸葛亮看來自己沒有阻止,並非是放棄了仁義之道。
因為仁義之道並非一味的忍讓,也不是單純的以德報怨。
在諸葛亮看來,一切事物都是講究分寸的。所謂物極必反就是這個道理。
當你仁義到極致,那便是不義。對於這種挑戰皇權的人,隻能是死罪難逃。
後唐有一位皇帝特別喜歡戲曲,因而在朝中養了很多的戲子。這位皇帝對戲子特別的放縱,以至於戲子給他一耳光,他都笑嗬嗬的算了。
這算是仁義麽?不算!這是軟弱。
軟弱之人很難成事,隻能唯唯諾諾的做小人物。如果處在像皇帝這樣位置的人是軟弱的的話,等待著他的隻能是悲慘的結局。
後唐的那位皇帝最後死於戲子造反。
這也是為什麽諸葛亮在這種情況下沒有阻止何深的原因。
在何深冷靜下來之後,不由得思考,為什麽抓一個內奸能損失如此之慘重。
其實原因昭然若揭。那便是內奸流亡隊伍中的火銃隊。
麵對有著遠距離殺傷能力的火銃隊,沒有同樣裝備著火器的禁軍,就算領將是趙雲,也損失慘重。
那麽如果禁軍同樣裝備著火銃呢?何深不由得接著想。
也許能夠減少損失,但由於射程幾乎相同,沒有其他的因素的話,傷亡應該和對手差不多.
差不多?怎麽能差不多!我不能接受。
突然,一個前世的記憶閃過何深的腦海。
之間何深突然愣住,然後直衝衝的跑向宮外駐紮的神機營。
宮中的宮女,太監看見皇上如此著急地跑向一個地方,以為要麽是那個地方又出了叛軍,要麽就是急著入廁。
何深衝進軍營,把裏麵的士兵和長官下了一跳,連忙下跪。
眾人跪下後,正欲開口請安,之間何深直接打斷:
“別整這些有的沒得了,把管火器鍛造的人給我叫來!”
“遵旨!遵旨!”聽命的人也不敢怠慢,連忙撒丫子找人。
不一會,一個穿著官服,黑著臉的人來到何深的麵前。
這人以為自己鍛造的火器出現了問題,以至於皇上要這樣急衝衝的找自己。看來今天大概率是小命不保了
不過何深隨及說的話,超乎鍛槍者的意料。
“你現在造的槍都是用引線的吧!”
用引線?這不廢話麽?
“陛下,大清一直以來用的都是這種火門槍!”
說著那官員跪下磕了幾個頭,他以為皇帝就為這事就要殺自己。
“那為何不使用燧發槍?”
燧發槍?
官員的腦袋飛速思考,隨及答道:
“當年乾隆皇帝認為八旗子弟應善騎射,如果”
如果把火器升級的話,也許會荒廢了這項技藝,何深心裏答道。
何深搖搖頭,其實大清之所以不使用燧發槍,還有一個原因便是當時經費不足。
但現在應為何深提出的新經濟製度,這個錢的問題已經不叫問題了。而自己相比於傳統,更看重進步,因此如今大清應當是將軍用火器跟新為火銃的.
但何深此次前來並非因為這個原因。
“那你可知燧發槍之原理?”
何深問道那個官員。
“臣略有耳聞。”
“那你可能想象將燧發槍的火石換做一個擊針?”
“擊針?”官員沉思片刻,問道:
“那該如何點燃火藥呢”
霎時間,那位官員似乎也明白了什麽,激動地與何深異口同聲地說到:
“將激發火藥這個步驟放在子彈裏完成!”
何深滿意地笑了笑:
“沒錯,這也是那根撞針地作用。”
好!好!巧奪天工!
官員立馬拜倒,對何深說到:
“微臣希望得到陛下的資金來研發這一新式火槍!”
“準了!”何深回答道,這也是他來這裏的目的。
官員領命後,連忙鑽進自己的工作間。
這個官員還以為是自己的皇帝想出這個新式武器的。他不知道,這其實又是擊發槍的雛形。
何深抬起頭,閉上眼,算了算。
如今距離自己前世擊發槍被發明,還有個幾年。也就是說,就火槍這一點,大清已是世界領先。
並且,就算幾年後,那個法國人在西方將繼發槍發明後,也不會像今天這樣直接在國家層麵得到認可。
而且,這種擊發槍成本的製作成本很高。以至於問世很久之後,西方的軍隊都沒有配備。因為西方當權者認為這麽一支槍的價值高於一個士兵。
但是,這些問題在大清都不是問題。
何深之所以能夠想到擊發槍這回事,本身就是出於為了減少戰鬥時大清士兵的傷亡。
何深,搓了搓手。有了理論,不出半年擊發槍便會被應用到軍隊。到時侯,大清就擁有了向外擴張的資本
何深抬頭看了看湛藍的天空,仿佛回到了永璿登基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