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楓山寒雪難留人(伍)
字數:4547 加入書籤
陳天識不知所以,慌忙跟進去觀看,走進幾步,見裏麵實在黝黑灰滅,難以辨識,便自又退了出來,四下尋顧,覓得一根枯木樹枝,從身上掏出火折子引燃了,便往裏去。那火折子已近用盡
,留下無益,便順手扔在了地上,旋即拾起,歎道:“此地雖然荒蕪,但也是幹淨土洞,如何能納下這等汙濁垃圾?”依舊在袖中放好,舉著火把往裏麵走去。他聽得先前繆嫿縱的慘叫,料
想裏麵絕非什麽愜意遊玩之所,或是凶險萬分,於是步步為營,極其小心謹慎。
走入甬道,隱約聽得漱漱之聲,難以明白,心中更是惴惴不安。又出甬道,火光照耀之下,乍一打量,幾乎唬喝得跳將了起來,卻見繆嫿縱身子軟綿綿地垂下地上,雙目圓睜,口溢血絲,胸
中堪堪插著一柄匕首,早已氣絕身亡。旁邊一張石台,台上貼壁坐著一具骷髏,想必年歲久遠,一身的皮肉盡皆化去,便是連遮擋身體的布片也沒有留下一條。陳天識看著它兩個黑森森的眼
洞,脊背寒意頓起,機伶伶地打了一個寒戰,忖道:“原來此地乃是這位亡人的長眠之地,繆二幫主胡亂闖入,驚擾了它的安寧,於是觸犯鬼神,被它用匕首刺死了。”轉念一想,又暗暗好
笑:“既然已經死去了,它又豈會起來害人?難不成還是白骨僵屍不成?”饒是如此,心中依舊畏懼,朝著石台躬身一禮,道:“小子無意闖入,絕無冒犯之意,還請您在天之靈,莫要來尋
我的麻煩才是。”
看見白骨之前有一個鐵匣,裏麵跌出一封信劄、一捆金繩和一本書冊,邊緣處粘貼一張黃紙,細細窺看,寫道“既得寶劍,又要金繩,貪婪之徒,死無其所,餘辜不哀。”陳天識愕然,把眼
細看,果見繆嫿縱屍身下麵,壓著一柄長劍,尚未出鞘,鞘上也有一張黃紙,卻是“與君有緣,贈送此劍,劍號‘半筆’,描繪人生,唯求垂憫,掩埋吾骨,鐵匣藏寶,隨身陪葬”,頓時恍
然大悟,知曉是繆嫿縱逃至此地,見得字條,奪了寶劍,猶有不甘,又開匣取寶,結果觸動機括,被裏麵彈射出來的匕首給紮死了。陳天識喟然一歎,道:“他說掩埋‘吾骨’,而不說‘吾
屍’,可見得他也料知此處極其隱秘,多年也未見得能有人進來,待掩埋之時,自己早已化作白骨,空餘人間。”心中想起此人的慘然,不禁唏噓萬分。又想:“這‘半筆’青鋒,我自攜帶
,也免得寶劍落塵,徒然在此生鏽蝕斷。”從繆嫿縱身下抽出此物,拔出觀看,果真是寒氣逼人,鋒銳無比,隻是較之尋常寶劍寬厚了許多,倒似有些象粗毫大筆之杆身,心中不覺歡喜,懸
於腰間。他見著牆壁尚有一柄鐵鋤,雖然鏽蝕一些,但依舊堅固,便拿在手上,歎道:“這位前輩思忖,委實精細周密。”看地上皆是石塊,唯獨一處曝露黃土,便在上麵挖掘墳坑,刨土提
塵,不過三尺,聽得“鐺”的一聲,鋤頭若與硬物相撞。陳天識好奇,輕輕撥弄,翻開上麵的一層灰土,取掉遮掩,見裏麵露出一個盒蓋。他咦道:“這兒如何又是一個盒匣,怪哉,怪哉。
”雖然取出,惟恐與繆嫿縱一般下場,不敢打開,見上麵鏤刻四字:“但開無妨”,忖道:“他叫我開啟,並非我妄念橫生,自己開啟,想來不會有甚埋伏吧?”既然如此,心中依舊忌憚,
便將這第二隻盒子放在地上,自己躲避一旁,借助洞壁之上的凸突岩石岩石,用鋤頭遠遠撥弄,隻聽得“啪”的一聲,盒蓋陡然開啟,果然沒有飛刀、飛鏢、飛箭之類射出。陳天識又等候了
一會兒,見並無什麽異狀,心中稍安,走近觀看,見盒內放著一本書籍,赫然卻是《八脈心法詮釋錄》七個醒目大字,不由啊呀一聲,驚道:“這裏如何又有一本《八脈心法》?”繼而搖頭
道:“不對,它是什麽《詮釋錄》,想必是正文注釋雲雲。”再探裏麵尚有一封信劄,書道:“敬請開啟。”於是拆開來看,默默念誦。
信劄寫道:“餘本漢人,先家裘姓,後入遼朝撰修國史,為帝垂幸,親近皇家,遂禦賜複姓耶律,取名青鋒。西京一戰,為右軍督軍,勢大力壯,本可瞬間摧枯拉朽,教女直灰飛煙滅。惜統
帥不聽人言,任由軍紀渙散、兵戈腐朽,以為女直寥寥千人,難當大軍鋒銳,結果大敗潰亡。餘於亂軍之中逃出,顛沛流離,返歸朝廷,不意天祚帝兵敗被俘,餘者西去。淪落昆侖。泱泱二
百年之大國,物豐人旺,竟於瞬間土崩瓦解。惜哉痛哉!幾不欲生也。思謀之下,遂潛入上京宮外,左右逡巡,上下打點,買通內患,欲替吾主報仇。然女直賊首阿骨打早死,能行刺之人,
唯有其太宗完顏晟耳。但完顏晟無具乃兄風範,疑心甚重,若出,必有重甲護體,千軍護衛,經年籌劃,始終不得下手。餘心灰意冷,離上京,流浪至大都郊外,看楓葉紅豔,遂定居,饑寒
交迫,生計無著。後遇一江湖異人,挾餘入得此洞,專替其注釋經書,乃華山道祖陳摶之《指玄篇》也。餘救國不得,唯好學問,看異人果實供奉,十分殷勤,於是慨然允諾,字字瀝血,句
句嘔心,十年方才得成此書,得意驕傲,溢於言表。亦多有心得。異人好武,隻要其中武功,與餘商榷,簡化盤剝,另成書一冊,取名《八脈心法》,欲傳播南北武林,再創武林之盛世。餘
憂慮不已,勸言之:另成一書,雖可成大效,鑄成高強神功,但頗傷八脈,氣血損耗,必有損福祿天年。異人聞之,卻不以為然,道:習武之人,豈能怕死?若修為臻於化境,揚名立萬,便
是早死,亦死得其所。言罷挾書離去,從此不得返。君若武人,有心有緣修煉此法,莫看江湖傳本,自當依照本書細細糾察,可保頤養天年。首匣之中,俱是凶物:信劄淬毒、金繩藏針,書
冊具載者皆是走火入魔之法,君萬萬不可觸之。今知天命將界,生平有兩大遺憾:一者不見大遼光複之日,惶惶歎息萎靡,二者獨子疆南未知流落何方,生死未卜。君掘地三尺,誠意足然,
可開南首壁側之石括,裏麵有棺槨一具,務必將我移入其間,旁有餘妻雕像,一並置入。青鋒謝拜。”
陳天識又驚又喜,自語道:“原來這位前輩就是那耶律青鋒,我幼讀那文章詩詞,品鑒欣賞,今日在此相逢,也算是遇上故人熟舊了。”躬身又是一禮,以為敬意,隨後按照信劄提醒,往南
首石壁探去,好半日,才在無數褶皺紋痕之中,尋得一個小小的石扳,握捏其上,輕輕旋轉,不得動。便添上幾分氣力,左右搖晃,漸漸鬆懈,隻聽得轟隆隆幾聲,旁邊石壁竟然開啟,露出
一扇小門。陳天識舉步邁進,現仔細窺看一番,見裏麵是一間石室,當中壘有一個寬闊的平台,上麵果真有一具空蕩蕩的棺槨。在往旁邊探去,地上立著一尊真人大小的雕像,一瞥之下,便
與家鄉那尊美人石像一般無二,不由慚愧:“不想她卻是耶律先生的嬌妻,唉!往日我對著石像吟詩抒懷,到頭來,竟然是朝思夕慕別人的妻子,實在是無禮之極。不知者不怪,還請耶律先
生、耶律夫人的在天之靈,能夠多多諒解,寬恕小子無知。”小心翼翼地將耶律青鋒遺骨移置其中,又將雕像放在其身旁,磕拜歎息,訃聞祭告一番,恭敬退出,扭動機括,依舊將石門關上
,不留絲毫痕跡。
他轉身看待繆嫿縱屍身,歎道:“你雖然為非作歹,但既然死去,多少罪孽也可一筆勾銷,終不能曝屍荒洞,還是入土為安的好。”於是將他移入土坑之中。陳天識掄起鐵鋤,才要掩埋,看
見散迭地上的金繩、信、書等毒物,心念一動,喃喃道:“它們都是害人之物,遺留世上貽害無窮,還是與你這大惡人一並掩埋得好。”不敢用手觸碰,依舊用鋤頭撥弄,把三件東西與珠寶
盒匣一並置入,也作為繆嫿縱的陪葬品,黃土掩蓋,算是了卻了一段恩怨。
陳天識將《八脈心法詮釋錄》捧起,翻開扉頁,見上麵寫道:“九轉幽彎之處,用足踐踏。”左右看顧,見得洞內一隅角落,有九道刻痕,不覺啞然失笑,忖道:“想必那就是‘九轉幽彎’
之地了,先生果真是雅人高士。”走上去用力踩踏,甫一落足,地麵微微下陷。他猝不及防,幾乎摔跌得一跤,便聽得又是一陣轟隆隆的響聲,對麵再開一扇小門。陳天識笑道:“不想這‘
九轉幽彎’是活動的地板。”快步過去,在第二間石室覷探,見裏麵掛著一幅字條,寫道:“修心養性之所。”心中不覺歡喜,回過頭來,對這繆嫿縱的黃土墳堆道:“你在此安息長眠,我
不能陪你了。”把書握劍,走進石室。後麵石門自行關上,卻是再也推不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