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勤王聖旨
字數:2438 加入書籤
石破天麵色陰沉如水,身旁的桌子上擺著四道金令,而正堂的案桌上供著一道金色聖旨,那是先皇禦賜的,手裏握著一道嶄新的聖旨,這是新皇傳來的。
一提及聖旨大家可能腦海裏都會浮現出一個太監拿著聖旨高喊:“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可是在這當中,出現了兩個問題:一是不管皇帝下的什麽聖旨,影視劇全部都是皇帝“詔曰”,二是無論什麽朝代,讀法都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其實這是錯的,曆史上真正的聖旨在宋朝才真正出現,最開始聖旨並不叫“聖旨”,帝王頒布的命令一般叫“命”、“令”、“政”幾種,從宋朝開始,才真正被稱為“聖旨”。
在明朝以前,所有的聖旨都沒有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頭。魏晉南北朝時期,聖旨開頭一般是“應天順時,受茲明命”。
到了唐朝的時候,由於聖旨多是通過門下省發布,所以大部分開頭都是“門下……”。到了元朝時期,聖旨開頭都全部采用“長生天氣力裏,大福蔭護助裏,皇帝聖旨……”。
真正出現“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是在明朝,由朱元璋製定。“奉天”的意思是“受命於天,天意之所予也,故號為天子者,亦視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
“承運”是說五行相生相克,其中每一行都代表一種德,同時五德又與五個朝代相呼應,象征著興衰罔替。所以朱元璋的意思就是,自己是奉上天之命而承世運之道的皇帝。
而清朝很多製度,都是保留明朝時期的,所以清朝的聖旨也是用這八個字開頭。
而聖旨又分為三類,分別是:昭曰,製曰,敕曰。三中聖旨作用不同,使用的場景也大有講究。
詔書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書。如果皇帝有什麽事情要告訴天下臣民的,這時候就會頒布詔書,顧名思義就是昭告天下。
製曰是皇帝表達皇恩、宣示百官時使用的。皇帝任命大臣的時候,一般會用製曰,如果要賞賜大臣金銀,或者是給予封號等等,這些都屬於製曰的範圍。因此製曰一般不用在百姓身上,是皇帝下達給大臣使用的。
敕曰一般也是發布給大臣的,給大臣加官進爵的時候,就會用到敕曰。不過敕曰一般都帶有告誡的意思,就是說我現在給你加官進爵,但是希望你不要急功近利,還是要保持謙遜的態度。
而石破天家中供奉的正是敕曰,先皇費勁千辛萬苦打退遼軍之後下的第一道聖旨就是命令石破天率領石家黑甲鎮守真定府,不管中原如何動 亂都不準回來勤王。
遼軍實在太過凶猛,遼國人對中原有著說不清的仇視,他們的軍隊嗜殺成性,所過之處一片狼藉,一旦讓他們跨過邊境大宋將變得支離破碎,國不複國。
新皇的聖旨言詞極其犀利,痛斥石破天手握重兵卻不作為,守著邊境十數年一點長進都沒有,西夏人已經打到了河中府,再不回來勤王恐怕汴京陷落是遲早的事。
石守誠站在一旁眼看著父親頭上的白發又多了幾根,忍不住開口說道:“父親不若由我帶兵前去勤王,有父親坐鎮在這真定府,遼人應該不會大舉進攻。”
石破天搖了搖頭說道:“陛下點名了要我親自去,不去便是抗旨,這個罪名老夫背負不起,隻是這北疆之後的萬千百姓仍然無路可退,老夫也不敢冒險啊!”
石守誠見狀緊緊皺著眉頭憤聲道:“這大宋竟沒有一個能帶兵的將軍了嗎?先皇在時小小一個西夏被我們打的俯首稱臣不敢出頭,緣何新皇登基之後卻一敗再敗呢?”
“先皇駕崩的太突然,新皇登基後擔心有人包藏禍心,於是就扶持蔡京一派幫助他穩定朝綱,這一點老夫沒意見,自古以來哪個帝王不使點帝王心術?”
“隻是將兩位元老排斥出去逼得他們不得不告老返鄉這一點老夫是看不慣的,倘若老夫當時身在京城,即便是拿著尚方寶劍強行留人也要保住兩位元老!”
石守誠聞言點了點頭,朝中的魏仁黼魏相素有賢名,他的清明甚至邊境百姓都口耳相傳。更不必說當朝太師文天祥文老先生,一手帶出先皇此等明君的又怎會是庸人?
“我大宋太祖登基後擔心有人效仿黃袍加身舉兵造反便暗中打壓武人,不讓他們手握兵權,這無可厚非,太祖的決定自有他的英明之處,隻是這新皇大肆屠殺迫害朝中武將著實令人心寒,老夫依稀記得之前有個叫武成的小家夥還不錯,不知道現在身在何處。”
石破天的目光深邃,頭上的白發已經隱隱多於黑絲,此時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像極了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陛下,臣這把老骨頭挺不了多久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