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真正的真經

字數:4677   加入書籤

A+A-




    原本時空中,玄奘西行取經之際,正是北印度罕見的統一時期,戒日王朝正值巔峰之際,實行宗教開放政策,被婆羅門教壓製了上百年的佛教,有了複興的跡象。

    也正是因此,當玄奘到達印度之時,才會受到的戒日王的盛情招待,親自為其主持無遮大會,從而聲震天竺。

    但是玄奘離開幾年之後,戒日王便病死、王朝四分五裂,陷入戰亂之中。佛教也因此衰落,連盛極一時的那爛陀寺都毀於一旦。

    自此之後,佛教在天竺徹底沒落。

    反而因為玄奘取經,讓佛教在中原大地遍地開花,成為了佛教的核心區域。

    所以,若是沒有玄奘西行取經,佛教真傳可能就要斷絕了。

    這樣的情況,玄奘想必絕對不願意見到。

    “你這孩子,又說胡話。”

    李世民聞言,卻搖搖頭:“天竺遠在萬裏之遙,西域之路斷絕,你從哪兒得知天竺衰落的事情的?”

    “嗬嗬。”

    李晟輕笑一聲,眨眨眼道:“天竺究竟衰不衰落,我也不知道啊。”

    “那你還這麽說?法師豈會信你?”

    長孫皇後麵部不解。

    “噯~”

    李晟抬起手,搖搖手指笑道:“天竺究竟是否會衰落,這件事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玄奘法師會因此擔心天竺衰落!”

    “隻要天竺衰落、佛經損毀的可能性存在,那便足夠了!”

    “就像突厥和大唐一樣,突厥究竟會不會覆滅大唐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可能。”

    “隻要突厥具有覆滅大唐的可能性,那我們就必須要早做準備。”

    “同理,隻要佛經有斷絕傳承的可能性,玄奘就必須想辦法,盡一切可能將佛經取回,而且是盡可能多地取回。”

    “為父明白了!”

    李世民聽到這裏,頓時眼前一亮,明白了李晟的意思:“若是如此,那法師為了保全佛經,就肯定會求朕……咳咳,會求聖上派遣人馬,幫他取回真經!”

    “不錯。”

    李晟點點頭:“這便是我所言的第二謬,求經不全之謬!”

    也正因此,玄奘法師為了真經,也必然會和皇帝合作。

    這便是李晟的用意所在。

    “這前兩謬都有了,剩下的第三謬呢?”

    長孫皇後同樣點點頭,問道。

    “嗬嗬,哪兒來的第三謬。”

    李晟輕笑一聲,搖頭道:“法師慈悲為懷,又以真經為念頭,前兩點說出來,就已經足夠了。”

    “那你這三謬之言,豈不是誆騙法師?”

    小沙彌愕然問道。

    李晟卻混不在意,卻是直接點頭認下。

    小沙彌張張嘴,沒有說話。

    李晟旋即笑道:“若是法師前兩處都不在意,執意要問,那也就不是什麽得道高僧,不過一個貪圖虛名的俗輩了。”

    “這話倒是頗有道理。”

    長孫皇後站在一旁點點頭:“法師隻是聽了一謬便不再問,可見是真大德高僧。”

    李世民也頗為認同的點點頭。

    “可是,玄奘法師如此大德高僧,智慧已經很高了吧,為什麽還一定要千裏迢迢,前往那什麽天竺取經呢?”

    小沙彌麵露不解之色。

    李世民突然開口道:“大業年間,玄奘年僅十一歲入京,時任大理寺卿的鄭善果曾問玄奘出家意何所為,玄奘回答了八個字。你們知道玄奘當時是什麽說的嗎?”

    李晟搖搖頭,很是好奇地看向李世民。

    不明白父親為何突然說起這件事。

    長孫皇後淡淡一笑,緩緩道:“遠紹如來,近光遺法。”

    嘶!

    李晟頓時瞪大眼睛。

    這八個字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補全佛法。

    好家夥,當時他才年紀十一歲而已,就有如此誌向。

    李晟心中暗暗心驚,這位玄奘法師怕不也是跟自己一樣,從後世跑來的?

    不然哪兒來這麽成熟的心智?

    不過這個想法剛剛出現,就被李晟給摒棄了。

    畢竟,唐初這個時代,年少成名的猛人實在太多。

    想到這兒,李晟不由的心有餘悸,幸虧自己是穿越過來的,不然憑借自己那點見識,在大唐這種猛人成群的時代,絕對沒有冒頭的希望。

    嗯,比便宜老爹強那麽一星半點,應該問題不大。

    李晟在心裏吐槽之時,旁邊小沙彌撓著頭,疑惑道:“可是,天竺真的有真經嗎?萬一沒有真經,那法師豈不是白跑一趟?”

    “這……”

    李世民聞言,頓時不由愣了一下。

    是啊,萬一天竺壓根沒有什麽真經呢?

    或者說,那些真經的作用遠沒有玄奘所想的那麽完善、甚至也是殘缺不全的呢?

    畢竟,雖然之前也有其他人,諸如法顯之類的名僧前往過天竺取經,並且順利帶回了《摩訶僧祗律》《大般泥洹經》等佛經。

    但是誰知道天竺真經有多少、萬一和中原相比也差不了多少呢?

    “你這小和尚,這句話倒問得有意思。”

    李晟聞言,卻是輕笑一聲,看向那小沙彌:“真經能取回多少,我不知道。但是對於玄奘法師本人而言,卻一定能取到屬於自己的真經。”

    “屬於自己的真經?此言何意?”

    “不錯。”

    李晟說道:“儒家有句話叫做: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玄奘西行天竺萬裏之遙,其間艱難困苦數之不盡,隻要能走到天竺,此行的意義就已經足夠了。”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李世民聞言,頓時眼前一亮:“這話雖則簡單,卻極有道理,不知是哪位大家所言?”

    “額,閑來聽客人們說的,究竟誰說的我也不知道。”

    李晟一愣,搖搖頭:“但不管是誰說的,意思就是這麽個意思。”

    “晟兒所言甚是。”

    長孫皇後附和著點頭:“法師前往天竺,萬裏之遙,非矢誌不移之輩不能達成。即便取回的真經一文不值,這期間的經曆和曆練,也足夠讓玄奘悟得真經了。”

    李晟聞言點點頭。

    事實上,玄奘之所以能在後世留名,取經之功的影響的確有,但要說那些真經的作用究竟有多少,就得打一個問號了。

    畢竟,信佛仰佛者雖多,但真正去研究真經的,反而少之又少。

    真正的真經,其實隱藏在取經的背後。那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推崇的不畏艱辛、破除萬難的精神。

    這,才是玄奘取回的真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