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太古裏

字數:3168   加入書籤

A+A-


    就在唐成想要離開成都又不知道往哪裏走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一則征兵告示,就像遇到了千年難得的好機會,馬上給家裏的大哥蔣允德打了一個電話,叫他趕緊去武裝部給自己報名,這個提議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認可。

    就這樣,在唐成十八歲生日的第二天順利去到了南方的一個海島服役,在那裏做了三年義務兵。

    三年時間轉眼就過去了,退伍回到老家的唐成剛剛二十一歲,他的奶奶程琳動用所有關係為他在縣城交通局找到了一份協警工作,人家還一再承諾隻要好好幹,轉正還是很有希望的,唐成卻拒絕了。

    父親蔣再能要他跟著一起做古玩修複技術,他也拒絕了,不過,這倒是給了他一個提示。

    早在上個世紀末,中國大地就興起了一輪收藏熱潮,近年來愈演愈烈。中央與地方的各家電視台紛紛開設了收藏鑒寶一類的欄目,不少人文類的論壇節目也邀請古玩收藏界的專家登台開講。這些原本對專業知識與素養有相當的要求,隻在一定範圍的圈內話題,卻取得了很不錯的收視率,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大眾眼球。

    這一輪熱潮的背景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經濟增長帶來了大量的財富積累,從國家到許多個人已經具備了相當可觀的消費能力。在這種背景下,投資需求和精神需求消費增長,收藏市場逐漸升溫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媒體雖能引導流行,但歸根結底,還是跟著流行走的。

    能吸引各大媒體跟風關注的收藏熱,之所以會博取大眾眼球還有另一個心理層麵的原因,那就是與那些或真或假的財富故事有關。幾十年前還不起眼的壇壇罐罐,一旦被慧眼發現為某朝古董,立時身價萬倍:張三家喂貓的碟子竟然賣了好幾十萬,李四在地攤上用五斤豬肉換來的破畫一轉手居然換了一棟別墅等等。

    這些故事很多人都愛聽,包括不少本來沒有經濟實力或專業知識也想涉足這一行的普通老百姓,因為它能給予人們一種帶入式的意y滿足感:聽上去很離奇很過癮,但似乎並不遙遠,說不定就有可能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如今在變化節奏快,壓力大的社會環境中,人們更需要這種心理上的宣泄。

    唐成再次離開家到了成都。這一次他沒有去春熙路商業街賣碟,也沒有再去找什麽楊軍合租,而是直接去了太古裏古玩市場,中國最有名也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古玩集散市場。

    唐成當然沒本錢自己當老板,而是憑著家傳江湖冊門的功夫,很容易就找了一份幫人看攤打理鋪麵的工作,也算是做正經營生了。

    這裏的眼界之開闊,見聞之廣博,在鄉下的紅土地做夢也想不到,對唐成而言是極好的曆練。

    唐成這一選擇,算是站在了時代潮流的前沿,更重要是“專業對口”。當他把這個消息告訴父親時,蔣再能卻在電話裏告訴他:憑你現在的知識麵,想在古玩市場上展露手腳,還必須加以曆練。

    唐成想想父親說的也對,一個僅僅有高中學曆在部隊服役三年的鄉下孩子,盡管了解各種江湖門道,能讓自己盡量不吃虧,但他畢竟沒有專業的技能和這方麵知識的熏染,又能真正做些什麽呢?江湖術不僅有“尖”還要有“裏”,必須有所擅長才能發揮能量。

    唐成真正所擅長的就是江湖八大門中的“風門”和“冊門”,他當然會選擇與冊門有關的古玩收藏,至於地理堪輿,他認為從時代意義上來講,那是早已沒落的昨日夕陽了。就像進局子,假如一定要被帶進去的話,那麽最好也是被警花帶走,至少還能賞心悅目。

    唐成是在太古裏舊貨市場認識趙瑛的,但一開始並不知道他的身份。直到半年後唐成背著包混進四川大學去“深造”,才知道那位在太古裏打過交道,很有學者風度的長者,就是姐夫康慨的導師趙瑛教授。

    唐成已經年滿二十一歲了,在他第二次來成都打拚的時候,終於明白了三年前離家出走那次父親所說的話:“隻在江湖上飄,零敲碎打日積月累,也能掌握獨門真功夫。但是大學畢竟是正規學府,那裏有最好的知識積澱,古往今來的各種學問已經整理好精華和線索就等你去挑選,別的地方可沒這種環境,就看你怎麽去利用了。”

    於是,他選擇了混進川大考古文博學院“進修”。

    在太古裏市場低頭尋找國寶,這是很多“國際友人”如今來到成都特意要做的事情。

    太古裏舊貨市場位於成都市中心地帶,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這裏就是一些玩家、走私者和文物販子進行半非法文物交易的地下市場。

    那時的交易都在淩晨進行,買主和賣主趁著黎明前的黑暗掩護,紛紛從附近的胡同裏鬼鬼祟祟的鑽出來,推著自行車、蹬著三輪、打著小手電,在街道兩旁的空地上,掏出“舊貨”擺地攤,在天大亮前快速散去。

    這個市場是自發形成的,江湖人等各顯神通,與城管、工商、文物稽查等部門打了十幾年的遊擊,在民間被稱為“鬼市”。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借經濟發展的東風,境內外“藝術品”收藏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大。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現代首家正式的藝術品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宣告成立,並於次年三月舉行了首場春季拍賣會取得成功。後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北京榮寶、上海朵雲軒等商家成為文物交易直管專營試點單位。

    在這種背景下,有關部門也默許了成都太古裏鬼市的存在,在街道旁的空地上用帆布搭起了臨時的商鋪,讓太古裏的“鬼”們進場交易,以便實行正規的統一管理,結束了偷偷摸摸見不得人的場景,算是給了一個合法名分。

    當時人們的思想意識還不夠“開放”,沒有叫“古玩市場”,而是起名“太古裏舊貨市場”,舊貨這兩個字的含義很微妙,看起來很低下登不得大雅之堂,實際上卻是大有文章的。

    隨後,太古裏市場的發展非常快速,可用火爆來形容。2007年,國家《文物保護法》重新修訂時,太古裏已成為國內大型的古玩交易集散地之一,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市場。

    唐成這次混進太古裏時,這裏已經有攤點數千,每天進場交易的顧客近十萬人,上百個國家的政要名流都先後慕名而來。

    泰國公主瑪哈·紮克裏·詩琳通還在唐成打工的店鋪裏侃過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