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女魃

字數:3127   加入書籤

A+A-


    按照《撼龍經》的解釋:中國龍脈的始祖源自昆侖山,它左邊是天山、祁連山、以及阿爾泰山、賀蘭山、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它的右邊有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橫斷山等山脈。

    昆侖山龍脈遊走在南北山脈中間,不斷向東施展輝煌燦爛的舞姿,將主脈落在西安,然後東出中原,處在西進和東出的狀態中。西進方向的是黃河流域,華山地區是大龍喝水和出口處;東進方向的是長江流域,黃山地區是大龍喝水和出口處,繼而展開北向、南向、東向、西向分支,形成井體的昆侖山龍脈體係。

    然而,現在展現在唐成麵前的不是山脈龍體,而是一幅壁畫。這幅畫繪製在一座蜀漢大墓的石門後上方,一般來說,這是整座大墓下葬封門之後,正對主葬位用來鎮守陰宅的圖案,它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畫麵正中是剝了皮長著兩隻犄角怒睜雙目的怪異羊頭,左邊淡淡的墨跡勾繪出一棵巨大的古樹,樹幹和樹枝向上彎曲伸展,樹葉呈褚紅色,樹梢上方一隻懸空的黑鳥張開大嘴,樹枝上垂掛著一條血跡斑斑的衣布。樹下有一名光著上身的女子,長發纏繞在樹幹上,被一隻雙翼猛虎按住頭部咬中左肩。她右臂盡力上伸,在掙紮呼喊。

    很難理解,這樣凶殘的畫麵竟有著獻祭祈福的含義,也不知古人是怎麽想的。這幅畫在考古界被稱為神虎噬女魃,趙老送給唐成的《中國古代建築與葬製》課本中就有這幅插畫。唐成在墓室中親眼見到它,第一感覺是震撼,耳邊仿佛聽見那光身女魃淒厲的呼喊聲,心神隨之動蕩,屏息靜立良久。

    這時候,唐成想起了二舅公給他講到過的豐都鬼城傳說:這豐都鬼城至少有兩個不同的版本,一是道教的說法。在東漢末年,張道陵創立“五鬥米”教,吸收了西南地區很多巫術,成為後來在巴蜀大地興起的“鬼教”。

    公元198年,張道陵的孫子張魯在豐都設立道教“平都治”,成為了道教的傳教中心。後來,道教又杜撰出一個“羅豐山”,說它是北陰大帝治理的鬼都,稱度朔山上有大桃木,出幡三千裏,其枝東門叫鬼門,為萬鬼出入的地方,門上有二神人,一叫神荼,一叫鬱壘,主閱領萬鬼。

    這位北陰大帝是道教的第七級中心神,專管地獄。後來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稱豐都居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五位。

    第二種傳說是鬼帝(土伯)之說:人類社會還處在上古時代的時候,由於科學不發達,在遇到一些大自然現象無法做出正確解釋的時候,人們認為這一切都是由鬼神在主宰。當時巴族和蜀族是以氐羌部落為主的兩個部落。東周時,豐都曾經是巴子國的別都,後來隨著巴蜀兩族的不斷交往,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習俗相互滲透,產生了一個共同信仰的宗教神——土伯,這就是巴蜀鬼族的第一代鬼帝。這位土伯鬼帝就住在幽都,主宰著人的生死大權,也就是人們說的閻羅王,至今豐都還。

    正在唐成陷入深沉的回憶中時,忽然間墓室裏的燈無聲無息的滅了,眼前一片黑暗。

    唐成太長時間不動也不出聲,聲控感應燈自行關閉了。就算唐成膽子再大,這時候也不由得一驚,從出神的狀態中清醒過來,使勁一跺腳,燈又亮了,這才感到墓室中莫名散發著一絲絲無處不在的陰森氣息。

    回過神來的唐成這才想起自己的來意:借此地的陰氣淹沒隨身攜帶那柄劍上的氣息,哪怕陸超有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再次追蹤到他的行跡。

    陰氣這種東西看不見摸不著,普通人雖有莫名的感覺但並沒有明確而清晰的感應,隻有運用靈覺的高人才能直觀的體會到這地宮陰氣究竟如何?

    想到這裏,唐成收攝心神發動靈覺,去感應背包中的那柄劍以及周圍的陰氣。這一試,麻煩可就大了!

    奇異的靈覺感應到背包中的那柄古劍,耳中立即傳來女子的哭嘯之聲。那聲音無比淒厲、尖銳,直接鑽入大腦深處,攪得內心翻滾不停。它不僅發自身後的那柄劍,也與壁畫中那女魃發出的哀號聲相應和。

    剛才隻是在觀摩中“仿佛”聽見,而這時候是真真切切聽到了壁畫中女魃發出的淒厲之音,甚至分不清其來源是麵前的畫還是身後的劍。

    與此同時,唐成整個身心被一片彌漫的陰森氣息浸透,就像流動的血脈在寒氣中凝滯,變得寒冷刺骨。

    震駭之下在心裏產生出恐怖之感,唐成在心裏說:不好,這裏的陰氣太過濃鬱,而那柄劍就成了一種媒介,竟然將環境中陰氣的感應引導進入自己的靈覺了。

    唐成整個人就好像被一片吞沒的小舟失去了自控能力。

    這時候的唐成同時犯了好幾個錯誤:首先那柄劍上不僅有陰氣還有煞氣,如果僅僅是陰氣濃鬱,靈覺不可忍受及時收回也就罷了,根據情況輕重相應的損耗神氣而已。

    然而煞氣與陰氣不同,它有主動的攻擊性,一旦靈性被擾動便能反侵神魂,所以這種東西既能辟邪但也有忌諱。在外麵借助旺盛的陽氣與生氣,唐成還能鎮得住,但在眼下陰氣凝聚的環境中就沒辦法對付了,而且他還不知道怎樣去控製和運用。

    其次,他因為初次掌握靈覺而好奇,不自覺的嚐試運用,卻忽略了環境的極端變化。他是在很短的時間內,正午時分,剛剛從人氣躁動的大道上趕到了地下深處的古墓群中。

    他的身心對環境的變化有著自然的反應,一旦展開靈覺,就像一塊燒得通紅的鐵投入到一池冰冷的水中,引用金屬工藝學的術語,這個過程類似於“淬火”。

    鋼材淬火不慎容易變形開裂,而靈覺如此淬煉,一不小心也會傷了元神。

    這些道理唐成當然是知道的,作為一個江湖八大門的傳人,他完全明白,假如事後回想,也能分析的清清楚楚。

    但是,他這時候對靈覺運用毫無經驗,有些情況很難事先意識到。犯類似的錯誤唐成已經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在金城山銅牛鎮山吼麵前,究其原因還是沒有切身經曆、體驗過,同時又沒有懷著足夠的敬畏之心謹於行止。

    《易經》乾卦九三爻辭占的極為貼切:“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可以視作針對唐成如今狀況的一種斷語和勸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