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垃圾大樓
字數:3267 加入書籤
唐成迎著“劍尖”走過去的時候,腰間暗藏的太阿也發出陣陣微鳴之聲,這不是示警,而是與地氣環境產生的共鳴,就算不用靈覺,在極其安靜的情況下也可以直接聽見。
水麵之後經過一片草地,迎麵就是嶺南堂,從建築環境氣場角度來說,它相當於擋煞的屏風,就好像劍尖刺入陰氣之中,露出來的劍身分界位置恰恰就是嶺南堂,有一種陰陽分割之感。這地方最適合修建紀念或標誌性的景觀建築,但不適合辦公或居住。
就是白天從這裏望向北門,地勢雖不高,卻有一種從很高的地方往下看的感覺。
好重的煞氣!說這裏“鬧鬼”,唐成並不意外。這棟建築如今改用了玻璃幕牆結構,多少反射發散了潛意識感應上的衝突,也許是得到了某位高人指點而為之的。
唐成沒有刻意停留,而是沿著中軸線左側的道路繼續前行。
經過惺亭、像、懷士堂,逸仙路,在“劍柄”處又合二為一,左側就是文科樓,傳說中康樂園鬧鬼更凶的第二處地方。
“好重的陰氣!”唐成在心裏輕輕喊出了聲音。
太阿又發出了聲音,與剛才的微鳴稍有不同,是一種低泣般的輕吟。
這裏的陰氣自然不如豐都鬼城東漢地宮古墓中濃鬱,隻是與周圍環境的反差比較大,否則也不能當教學樓了。陽氣和人氣較旺時問題並不大,在這裏上自習反而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這棟建築呈“工”字型,北寬南窄,它的大門確實有問題,正門方向的設計剛剛相反了,毛病就來自於這棟樓的背麵。它在地理氣場局中的“玄武靠山”位置完全是“空”的,北邊就是康樂園中央麵積最大的一片綠地,草地和參天大樹散布十分開闊,幽森之氣匯聚,而且沿著中軸線一側的劍刃直衝這棟樓。
這棟樓的環境給人潛意識中感覺,最明顯的就是“幽森”二字,從地理氣場角度來說犯了“反背衝心煞”,讓人感覺背後發虛。
走夜路的人都有經驗,背後真有人時並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背後發虛,明明沒人卻總感覺像有人。這種環境容易導致各種錯覺,難怪這個地方會“鬧鬼”了。
查看了兩個鬧鬼的地方,果然都有講究,但對於唐成來說也沒什麽感覺。這一路沿途展開靈覺試探地氣,唐成走得很慢,這時候已經快到零點了。
他向右穿過中軸線往回走,時間不多,又來到據說鬧鬼最凶的永芳堂,站在門前的“十八先賢廣場”上。
在這裏,唐成的神情變得很古怪,想笑又笑不出來。這裏什麽都不是,沒有地理氣場,根本就不成局!
廣場兩側的十八先賢銅像據說是由出生於馬來西亞的香港南源永芳集團公司董事長姚美良先生向中大捐資100萬元人民幣,邀請著名雕塑家潘鶴、錢紹武、葉毓山、沈文強、田金鐸等人創作,並由國內工藝最好的工廠鑄造而成的。
十八先賢分列廣場兩側,以曆史順序分布。兩組銅像分別以林則徐和洪秀全為首,以和黃興為後,既自成獨立,又和永芳堂連成一體,其宗旨是紀念和弘揚近代中國一個半世紀以來,中華民族及其優秀兒女為維護民族尊嚴、國家獨立而前仆後繼的奉獻精神。
不可否認,這十八先賢的確為中大增添了一道亮麗景觀,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不斷有各地學生和遊客前來參觀。
永芳堂這棟建築不知道是誰設計的,正門居然是這樣一種結構:正中是凸出的圓弧形,左右兩翼向斜前方伸展而出,朝向前方的牆麵竟然也是凸出的反弓弧形。從正門外看過去,是三個連在一起的弧形迎麵頂衝過來,讓人覺得很不舒服。
而且正門前的台階很高,需仰頭才能看清大門,寬度由下向上到門前逐漸變窄,視覺效果上顯得很陡峭,走在這個台階上,給人的印象就像在爬五台山。
永芳堂整棟建築的左右兩側牆麵都是直的,與正麵伸出的弧形牆麵夾角顯得如刀鋒一般尖銳,有人在這兩個“刀尖”之外各種了三株高大的椰子樹,大概是想擋一擋煞氣吧。
永芳堂右側這個尖角,正指著文科樓,地理堪輿術叫“衝煞”,在傳統地氣講究上是很犯忌諱的,種樹也是稍微化解的辦法之一,但也不能種椰子樹啊!椰子樹隻有一根筆直的主幹,上麵就是葉冠,沒有分支,像根筷子或一炷香一樣插在那裏,既起不到阻滯的作用看上去還很別扭,而且劍屬金,椰子樹屬目,金木相戰,更加重了煞氣的滋生。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用水去化解劍氣,比如用小型噴泉或水簾,就算這種化解方式沒有辦法操作而必須用到植物消耗劍氣,那也是移栽諸如荔枝、垂柳、曲槐一類分枝非常茂盛、枝條很柔和、屬性偏陰的植物,長得越高大越好,隻要樹冠不超過樓的高度,與建築尖角的距離也別小於樹的高度。
這裏的幾棵椰子樹很可能是某些既不願意信玄學,又聽說過這種講究的人自作主張種下的,搞得不倫不類,不僅沒有辦法消除劍煞,反而增添了煞氣的滋生。
不過,這兩個尖角,隻是這棟建築在地理氣場角度犯的次要衝煞而已,至於傳說“落成之時,尖角所指,康樂園內草木皆死”的說法,都是誇張的訛傳。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正麵的建築結構。
如果隻是為了讚美而讚美,當然能牽強附會一大堆辭藻堆砌,比如就有據說是一位小有名氣的作家這樣讚美永芳堂:“它的外形象一隻白色的大鳥,兩翼像張開的翅膀,懷抱著兼容並蓄的大胸襟;它又像一本打開的書,從這裏走出了曆史風塵中熠熠生輝的十八先賢。”
看得出來,這種讚美之詞真的很優美、生動,但是,在唐成眼裏,卻是另外一種感覺。
永芳堂與其說是一座樓,不如說是一座徹頭徹尾的垃圾。
它正麵的牆體並不平整,而是由三個弧麵組成。這三個弧麵向外拱出,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好像要把迎麵走來的人拱回去一樣。中國傳統的建築學講的是“斂氣”,所謂“斂氣”就是模仿自然界山環水抱的形態,將氣機收攏,平和穩定地流轉,這樣的環境才適合居住。
想擁抱一個人的姿勢,應該是兩臂張開,虛胸而手心向內攏。假如是張開雙臂、手心向外扒、頭向前頂,那不是想擁抱誰,而像是討厭對方正在往外推,要拒人入內一樣,大有“xx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