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尋巒畫作

字數:3952   加入書籤

A+A-


    三舅婆程琳當然很內行了,一打眼就知道這幅畫是現代人的摹品,但是,卻對畫功非常佩服,認為臨摹者絕對功底深厚,卻在題款、印章和紙質上留下了那麽明顯的破綻。

    程琳和兒子蔣再能琢磨了一個晚上,還真把這幅畫的門道揭開了,就是在工作室裏用揭裱的方式,揭開了裱好的畫紙一角,發現了下麵的真跡。

    三舅婆程琳拿著畫對唐成說:“小子,真有你的,能淘來這種好東西!”

    唐成笑笑說:“婆婆要是喜歡,就留著玩吧!”

    蔣再能大力拍著他的肩膀說:“好孩子,這二十年真沒白養,本錢回來了!”

    程琳瞪了兒子一眼:“哪有二十年,成成十七歲就自立門戶了。”轉而對唐成說:

    “這幅畫,婆婆替你收著,是將來娶媳婦的本錢。”

    唐成笑嘻嘻的說:“婆婆若是喜歡,就留著,我將來娶媳婦的話,還要賣這幅畫,那您孫子也太沒出息了吧?”

    三舅婆程琳樂得嘴都咧到耳後根去了:“成成說的也是,就算你老漢不管,婆婆手裏還有家底呢,給你娶多少房媳婦也夠了!”

    潘慧則在一旁插話說:“媽,時代不同了,又不是舊社會,還能娶幾房媳婦,您就別教成成學壞了。”

    三舅婆嘿嘿直樂:“我孫子真想學壞,恐怕用不著誰教,倒是學好不太容易。”

    這幅珍貴的古畫被三舅婆程琳掛在了自己的臥室裏,聲明不要孫子的東西,隻是替他先收著,成成在外麵亂跑要是弄丟了太可惜。

    三舅婆是江湖冊門中人,自然喜歡玩賞這些東西,唐成也就隨三舅婆的心意了。

    然後唐成又求父親蔣再能幫個忙:仿造同樣的一幅畫,但尺寸要縮小,卷起來之後可以方便攜帶,方便藏在袖子裏。

    陳洪綬這幅圖,雖然沒有完全露出真跡的麵目,但從模仿者的筆意來看,也能感覺到原作“天真浩然”的神韻,神識感應到的山水地氣和草木生機盎然清晰。

    唐成要仿造這樣一幅畫,卻沒有說是什麽用途,除了盡量保留原作的筆法神韻之外,主要就是將畫縮小,但是,對作畫的材質卻有特殊的要求,越堅韌耐用越好,達到傳說中的刀劍不入水火不侵就最理想了: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三舅婆左思右想,在她的記憶中有一種特殊的絲綢,按秘法加工之後相當堅韌,也可以防水,但是不能直接用火燒。潘慧提了另一個建議:用現代高科技強力纖維材料,就是加工防彈衣的那一種,可以防水,一定程度上能防刀刺,也耐高溫,隻是不能用太高溫度的火焰去燒,基本上可以達到唐成的要求。

    蔣再能綜合了老媽和老婆的建議,決定在絲綢上作畫,然後裝裱到強力纖維製成的卷軸上,卷起來隻有二十公分長,攜帶很方便。

    蔣再能自己暫時沒有落筆,打算等女兒蔣允方回來,讓她落筆作畫。

    在蔣家,蔣允方的畫功是最好的,這些年跟著康概走遍大江南北,也見識過各種秀美和雄偉的山川,落筆更能描摹出神韻來。

    過了一個多星期,材料都準備好了,康概夫婦也回到蔣家壩過春節,對唐成要加工這樣一幅奇特的畫非常好奇。蔣允方揪著弟弟的耳朵問:

    “你又在玩什麽花樣,怎麽想起來要弄這樣一件東西,全家人都跟著你忙乎?”

    唐成打掉姐姐的手:“都嫁人了,還這麽毛手毛腳的,沒事總揪我耳朵幹什麽?”

    康概在一旁笑著說:“成成已經是大人了,個子比你還高,別一見麵就揪人耳朵!”然後轉過臉問唐成:

    “我也很好奇啊,成成,你究竟想幹什麽?”

    唐成眨了眨眼睛解釋說:“我想做個旅行家,見識各地山川風景,帶著這樣一幅畫,收收靈氣,不行嗎?”

    全家人都笑了,也沒和他計較,都忙了起來。

    蔣允方看了那幅畫好幾天,這才正式動筆在絲綢上作畫,並不完全是縮小描摹,也算是另一種創作。

    這幅畫需要畫完後,才可以用秘法加工絲綢再去裝裱。

    蔣允方隻作畫沒有題款,畫成之後說:“成成,你想在上麵加什麽題款?我的書法不太適合這幅畫的意境,要說字跡蒼勁,還是讓老爸來寫吧。”

    蔣再能則拍母親程琳的馬屁:“要講究字跡輕靈中不失厚重,古意中透著清新,還是你婆婆寫的好。”轉而對唐成說:

    “成成,你想在留白處題什麽內容,說出來讓婆婆動筆。”

    唐成想了想說:“用魏碑體,寫一篇‘尋巒訣’,婆婆,就請您動筆吧。”

    程琳給了孫子一巴掌:“一家人都幫著你忙,你自己幹嘛呀?就算字寫的不好,醜媳婦也得見公婆,這是你自己有用的東西,就自己寫。”

    蔣允方在一旁說:“婆婆這話我不愛聽,啥叫醜媳婦也得見公婆?我覺得成成的字也挺不錯的!”然後轉過身對唐成說:

    “成成,你自己寫!”

    唐成接過筆,半天不敢落下,搖了搖頭說:“今天心境有點亂,難以一氣嗬成,我休息一晚上,明天上午落筆。”

    程琳想了想說:“就你小子花樣多,那就快去歇著吧!”

    唐成卻沒有真的歇著,而是一個人躲在房間裏用了整整五個小時將一部尋巒訣用小楷寫在了畫作空白處:

    幹上星峰全不作,星峰龍法近虛辭。與君少釋狐疑處,幹上尋龍真可據。

    幹龍長遠去無窮,行到中間陽氣聚。麵前山水又可愛,身後護龍皆反背。

    君如就此問疑龍,此是歇龍送迎隊。比如齋糧適千裏,豈無頓宿分內外。

    龍行長遠去茫茫,定有參隨部伍長。凡有好山為幹去,枝龍盡處有旗槍。

    旗槍也是星峰作,園淨尖方更高卓。就中尋卻無,幹去未休枝早落。

    枝龍身上也可裁,半是虛花半是胎。若是虛花無朝應,若是結實護纏回。

    護纏尚要觀疊數,一疊回來龍身顧。莫便將為真實看,此是護龍葉交互。

    這個春節,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其樂融融,唐成要打造的這一幅奇特的畫,也給家人增添了很多樂趣。

    他要這件東西當然是有用的,是為將來行走各地山川“煉境”準備的。

    唐成要以神識凝煉山水靈樞於其中,通過“煉器”來輔助“煉境”,並打造出一件對自己很有用的器物,也是施展法術時的神識靈引,就跟道士手中的拂塵用途一樣。

    唐成手中有太阿,但這柄寶刃不能輕易出鞘,況且在很多同道交流印證的場合,也不能拔劍相向,他還需要別的東西:真正屬於地氣宗師的“法器”,原理類似神話傳說中的山河社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