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答謝宴會

字數:3198   加入書籤

A+A-


    維漢先生要在白雲山莊宴請答謝尋巒派弟子,這是臉上有光的事情,而且尋巒派各地核心弟子幾乎全到了,袁尚林這位代掌門、名義上的宗門領袖當然要來了。

    唐成第一眼看見袁尚林,微微有些驚訝。聽說這人年紀不大,今年隻有五十五歲,看上去也是不到六十歲的樣子,身材微微發福,國字臉明顯發圓,穿著很考究的休閑款西裝卻沒有打領帶,在眾人簇擁下挺胸而來,尚有幾分雍容氣度,拱手行禮時麵帶微笑,場麵上沒有什麽毛病。

    在外麵的場合,介紹他是元辰慈善基金會的理事長、慈善家兼實業家袁尚林先生,誰都不會認為有什麽問題。

    唐成意外的恰恰是這一點,風門秘法可以匯聚天地靈樞之氣滋養形神,陸超一百多歲了,早年曾受重創之身,如今看起來,那股子精氣神也遠非一般人可比,這袁尚林整整比陸超少了一倍的年歲,看上去還沒有老人家陸超有精神。

    別說陸超了,就說在場的朱昊和向立信,年紀和袁尚林差不多,但容光神氣也就是三十多歲的樣子,隻是氣質神態上顯得老成滄桑不像年輕人。而那位年屆八十的鄭必豐,頭發已經花白,一看就是位老人家,但精氣內斂皮膚潤澤,內在的神氣也比袁尚林更精純。

    雖不清楚袁尚林的秘法境界如何,但可以肯定一點,這人沒有達到移轉靈樞之境。理論上講隻要掌握神識甚至靈覺,都可以借助環境靈氣起到滋養自身的效果,但是達不到“綿綿若存有深致”的境界。

    袁尚林今天雖然很有精神,興致也很高,但是眼神深處卻有一絲倦意,就像連日酒色過度或者是應酬太多的樣子,雖然不易察覺但瞞不過唐成的眼力。如此看來,這人還算保養的不錯了,至少身體健康沒有早衰的征兆。

    其實尋巒派中,掌握神識以上境界的高手有九人,包括突破境界不久的向兆軍。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向兆華這個不務正業的家夥,一個月前從鳳凰穀回來之後不知怎麽就開竅了,修為精進掌握了神識,向立信是既高興又哭笑不得。

    向立信這個小兒子資質非常好,就是舉止太另類,修習秘法這麽多年也不見他怎麽用功勤苦,向立信本沒有抱太大希望,這下倒好,給他來了次意外驚喜。

    而袁尚林早在三十年前就掌握了神識,否則就算出身背景再好也不可能成為代掌門,但是這麽多年來一直沒有突破移轉靈樞之境,這一輩子的秘法境界恐怕也就到此為止了。但是,他享有的各種資源,修煉中各種有利條件,卻遠非一般弟子能比的。

    在這九人中,達到移轉靈樞境界以上的高手有三人:修為最高的是朱昊,剛剛化神識為神念不久;其次是向立信,他比朱昊大幾歲,距化神識為神念還有一線之隔,但這一道屏障突破起來卻很難,他平時操心的事務最多;另外一位,就是八十歲的老師叔鄭必豐。

    鄭必豐資質一般,但中年之後日子過的悠閑,不愛管事隻潛心修習尋巒訣,六十歲後條件與時間都允許了,還興致勃勃遊覽世界各地風光,年近古稀時竟然突破了移轉靈樞之境,邁入真正的高手行列。

    但是,鄭必豐這一輩子的修為境界恐怕也到此為止了,再往上更進一層樓幾乎不可能。秘法修煉雖與習武不同,但功夫也不是越老就一定越厲害,凡事講究機緣,錯過了生理與心理最佳的黃金時期,再想精進就很艱難了。

    唐成與眾人一一見禮,要說神采氣度,唐成不必刻意端著也有前輩的風範。

    走江湖開棚都講究個賣相,何況唐成小小年紀就已經是移轉靈樞境界的高手,這一點不用裝,就已經足夠令人佩服了,而且他的見聞閱曆也算很老成了。

    至於庹玥瑛,年紀輕輕已化神識為神念,氣質形容自然不凡,江湖同道“月影仙子”這個名號可不是虛構的。

    眾人到達時天還沒黑,而且正是此地一天中湖光山色最美的時候,早有服務人員在山莊前的草地平台上放好休閑桌椅和各色茶點,大家就在這裏喝茶聊天,欣賞廣州市郊著名的景觀:“白雲望晚”。

    這座山莊不僅夠檔次,而且對於秘法修煉者來說,地氣環境也非常不錯,霞棲山際景致宜人。

    談性正濃時,領班經理過來了,彬彬有禮的通知大家酒宴已準備完畢,可以入席了。

    二十一名尋巒派來客,加上做東的唐成,還有鳳凰穀庹玥瑛、庹庹玥琴、徐誌強三名貴客,一共二十五人。

    餐廳裏準備的是十五人規格的宴會大圓桌,並列開了兩席,每桌周圍都有三名服務員,負責上菜、隨時整理餐碟、倒酒等等工作。

    沿著南側落地窗,還有一溜放著各種酒品和甜點、水果的吧台,等到了一定的時候,可以將酒席撤了,眾人或坐或立,隨意交流談話自行品飲。

    唐成當然要陪在主桌了,“維漢先生”被大家推坐在主位,一番推辭與謙讓後,庹玥瑛坐在了唐成的右手邊,再往右是徐誌強夫婦。袁尚林身為尋巒派代掌門坐在唐成的左手邊,再往左轉圈依次是鄭必豐、向立信、朱昊以及參與昨日設局的向兆軍、李青、向兆華、朱安冉等,這一桌一共坐了十二人。

    眾人走進宴會廳時,第一眼都被大廳東麵的展演台吸引過去。

    展台前方正中央放了一個透明的有機玻璃雙層架,上層是三枚鈦金石,下層還放了四枚晶石。一左一右是一對很漂亮的、五芒星結晶形狀的薔薇晶,它們是一種香花石,內部有波浪狀的花瓣紋。

    中間左邊,是一枚紅黑雙魚遊弋瑪瑙晶,右邊竟然不是普通的晶石,而是一株四十公分來高,異常精致小巧的攢簇晶樹。

    這種多類礦物晶聚生的攢簇晶樹,可以當做收藏工藝品,成為秘法晶石的概率太低了!它要求聚生在一起的每一種結晶都具備秘法可用的物性,而且開采時不能破壞。

    唐成見過最大的一株當然是鳳凰穀中那兩人高的九九歸一攢簇晶樹,而且在天機大陣中數百年靈性洗煉精純,是舉世難求之寶。

    至於這一株,當然根本不能與之相比,但作為罕見的秘法攢簇晶樹,它的價值絕不亞於單體鈦金石。這不是在硇洲島“揀”到的,而是唐成離開鳳凰穀後,騎著摩托到各縣市淘寶,在一家溫泉酒店的工藝禮品店偶然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