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席子巷

字數:3495   加入書籤

A+A-


    趙芃凡聽了敬七寶的話咯咯笑了,那笑聲如銀鈴一般,人也如花枝亂顫:“七寶哥,你怎麽不早說?原來你也想要啊,剛才為什麽……”

    唐成打斷了她的話說:“一起出來旅遊買東西,哪有自己人抬價的?剛才七寶當然不能加價和你搶。”

    夏碧玉暗中伸手狠狠掐了敬七寶一把,趙芃凡回答說:“我先留著到鄉下防身,等想賣的時候再說。”

    她既沒有拒絕也沒有當場答應,樣子還挺得意的。

    秦剛在一旁說:“防身?有我和唐大哥在身邊,可比那把劍強多了。”

    就在說話間,一行人走進了李莊古鎮,買劍的事告一段落,誰也沒有再提。

    那名小販究竟有沒有問題,唐成心中疑惑卻沒有證據,在這種場合他也不可能去跟蹤調查。但是,不論對方有什麽目的,暗中有什麽人觀察窺探,唐成的反應都沒有露出任何破綻。

    走進李莊古鎮遊覽區,薛楚媛莫名地歎了口氣,這裏的變化很大,遊人很多,新修了不少建築,卻沒有完全按照古鎮原有的格局,有些地方簡直不倫不類。但是,古鎮的原貌還是大體完好的保存了下來,這是唯一值得慶幸的事情。

    沿著石板小巷一路漫步,薛楚媛一邊耐心的講解這座古鎮的曆史、各處建築的特點、從當年到今天的變遷,幾個年輕人聽的都很仔細。

    薛楚媛一進鎮就徑直走向了著名的席子巷。

    這是一條不足百米長的老巷子,隻有兩米多寬,巷子兩旁清一色是木結構的二層吊腳樓,左右挑梁閣樓向外伸出,再加上屋簷,將街道上方幾乎都遮住了,簷口間隻留下一尺來寬的一線天空。

    這樣的巷子既通風又避雨,也遮擋了外界的喧囂。假如是下雨天,可以沿著兩邊走不用打傘,雨水從簷口間流下,在石板巷中央濺起一朵朵小水花,而這裏又是個多雨的地方,下雨天看水花倒充滿了很多樂趣。

    當年趕車拉水的、搖蒲扇乘涼的、編席子出售的人們如今已經不在,這裏隻是一個旅遊景點,來來往往的遊客帶著玩賞、好奇、留連的神色走過。

    薛楚媛沒有走進巷子,而是站在巷口外向前凝望,恍然出神,半天沒有說話。趙芃凡搖了搖她的胳膊悄聲說:“奶奶,你怎麽了?”

    薛楚媛回過神來,悵然地說:“想當年,我就是在這裏認識你外公的。”

    上世紀五十年代,薛楚媛還是一位在縣城讀書的中學生,隻有十幾歲,但是那個年代的人好像比今天的年輕人更早熟,像這個年紀一般都可以操持家業獨當一麵了。薛楚媛按那個年代的話來說家庭成份不是很好,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家庭條件很不錯,屬於地方開明士紳家的小姐,所以能到縣城來讀中學。

    也許是受家庭書香氣氛的熏陶,她很喜歡尋古闡幽,偶爾到李莊古鎮來寫生,畫當時很多人看來還十分時髦的碳筆畫。

    那是一天午後,剛剛下過小雨,李莊街巷上的石板被雨水衝洗的幹淨發亮,好像帶著一種古老的溫潤光澤。薛楚媛梳著兩條辮子,穿著白襯衫、黑色的長裙,打開畫夾在席子巷口寫生,看了半天卻微皺眉頭,找不到合適的角度,無法落筆。

    “同學,你的位置不對,從這個觀察角度,很難將這條巷子的意境畫出來。”身後突然有人說話,那是個柔和的男聲。

    薛楚媛回頭一看,是一個與自己年紀差不多的少年,也是學生的裝扮,小小年紀卻有一種儒雅沉穩的氣質。他們在學校裏見過麵,有一些印象,但不是同班的,以前也沒有說過話。薛楚媛眨了眨眼睛問他:“那你說應該怎麽觀察?”

    少年向她招了招手,禮貌地說:“你到巷子外麵來,從這個角度看。”

    出了巷子,少年耐心地說:“其實你沒必要、也不可能在一張圖上將兩側的吊腳樓、整條石板巷、簷口的一線天全部畫出來,要讓這種結構印在心裏,讓看畫的人感覺到、體會到。”然後帶著專業的語氣說:

    “石板巷細勾近處,一線天隻畫盡頭,吊腳樓從畫麵兩側延伸,這樣的感覺就很好,也簡單明了得多。”

    薛楚媛走到少年指的位置看了看,突然將畫夾遞給了他,神情有些頑皮,還有些不太服氣的問:“你會畫嗎?畫給我看看!”

    少年微微有些意外,反問:“真要我畫?”

    薛楚媛故意板起了臉,點頭說:“嗯,你不能光說不練啊,我倒想看看你畫得怎麽樣,一定要畫!”

    少年笑了,很大方的接過畫夾,在巷口外一處牆根下的石墩上坐了下來。炭條在白紙上沙沙作響,沒有工筆細描,而是很嫻熟畫了一幅席子巷構圖的輪廓,畫完之後站起身來遞給了薛楚媛。

    看著少年落筆,薛楚媛眼中就掩飾不住的流露出驚訝與欣賞的神色,抬頭接過畫夾時,莫名覺得這少年的笑容好有魅力,一時間臉突然就紅了。

    這就是薛楚媛和趙瑛的結識經過。

    薛楚媛對外孫女講當年的故事,唐成打開了隨身帶的一本筆記,翻到了其中的一頁,與筆記中其它的工筆畫頁不同,這一幅是席子巷的輪廓勾勒,用的是鉛筆而不是炭條所畫。

    趙老留給唐成那一箱子遺物太沉,出來旅遊隨身帶著不方便,都留在了重慶夏一勤家裏,唐成隻拿了五本筆記中的第三本,宜賓的風物景致便在其中,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趙瑛故地重遊時所繪。

    唐成一回頭,便發現了趙老初遇薛楚媛和後來故地重遊時,坐過的同一塊石墩。他也坐了上去,從這裏看向席子巷,再看趙老那一張輪廓草圖,確實宛如印入心中的意境,就像攜景煉境之法最好的注解。

    這一刻,唐成感覺到的不再是諸法如幻,而是諸妙同源,這是他以前從來沒有過的體會。

    薛楚媛講完當年的故事,又領著幾位年輕人緩步從席子巷走過,一路脈脈無語。

    離開席子巷後,趙芃凡見外婆又有些走神,好像是為了提起她的興致,便提議說:“我們去參觀旋螺殿吧。”然後若有所思地說:

    “奶奶給我們好好講講,為什麽梁思成前輩對它評價那麽高?”

    敬七寶隨即點頭附和,唐成也非常感興趣。

    來李莊古鎮之前,唐成就很想知道,那座小小的旋螺殿樓閣究竟有什麽神妙,會被一代大師梁思成擊節稱讚不已,而在秘法高人眼中,又能看出什麽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