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支五十兩銀子
字數:3791 加入書籤
“今晚便不用給我準備吃食了。”江北寧補充道。
“姑娘這是要做什麽?”知華歪頭麵帶疑惑地看著她。
“明日我們還要給父親沏茶,”江北寧眼中閃過一絲狡黠,“氣色好了怎麽行呢?”
既然決定要背靠江暮這棵大樹乘涼,自然是要乘勝追擊。
自己越是柔弱可憐,越是父女情深,江暮便越會疼惜自己。
隻有江暮心中的疼愛和愧疚越深,自己在相府的地位才會更穩,才會有更大的把握扳倒柳姨娘母女,報前世的血海深仇!
“這倒不失為一個好主意,”知華點點頭,表示讚成。
思索再三,雖然覺得計劃可行,但是說到底知華心裏還是更憐惜江北寧,不想江北寧因此虧待了身體。
遂開口勸道,“姑娘多少還是吃點吧,明天隻要裝裝樣子就行,別因此傷了身體。”
江北寧卻搖搖頭,語氣堅定:“不能吃!有太多雙眼睛盯著絳雪軒了,我們防不住的。吃了東西,隻怕會有人多嘴,弄巧成拙。”
“姑娘……”知華還欲再勸。
“氣色是裝不出來的。”
江北寧如此堅持,知華也不好再說什麽,隻在心裏想著明日沏茶後定多給姑娘多做幾樣吃食,把虧空的補回來。
主仆兩個進入了絳雪軒,關起院門,江北寧便不再理會前院那起子糟心事。
既然有江暮在前麵遮風擋雨,她江北寧又何須再煩心呢?
隻不過話說起來,這也著實是難為江暮了。
柳姨娘和江楚鈺倒是好對付,畢竟她們要靠江暮才能在相府生活。
隻怕……袁老夫人要讓江暮頭疼好一會了。老夫人本就是鎮國公府的嫡女,在千嬌萬寵中長大,如今更是有些跋扈,即使是當今聖上也要給她幾分薄麵。
今日被江暮發了脾氣,隻怕是會不依不饒,糾纏不休。
方才江北寧她們走的時候,老夫人正哭天搶地,要死要活的呢。
倘若袁老夫人搬出“百善孝為先”,給江暮扣上不孝的罪名,不知道江暮會如何應對。
清官難斷家務事,估計又是一出好戲。但是無論如何都和江北寧沒關係了,看不上戲固然可惜,但是現在的江北寧隻想安心休養。
以後要應對的麻煩事還多著呢,現在的問題和以後的麻煩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所以眼下最重要的就是養精蓄銳,抱上江暮這棵大樹。
次日,江北寧起了個大早,仍舊沒吃任何東西,隻是喝了口水潤潤嗓子。
睡眠不足,再加上兩頓沒有進食,江北寧顯得有些憔悴,知華心疼了好一陣,嘴裏不停地念叨著晚上要給她做頓好的。
梳洗一番過後,兩人商量著趁日頭沒那麽毒辣,先去書房給江暮沏一壺好茶,表孝心。
未等她們動身,跟在江暮身邊的宋義卻先行一步來到了絳雪軒,踏入絳雪軒的門,請過安便道:“煩請姑娘去前院走一趟。”
聽到又要去前院,知華心頭大駭,“難不成是官府又來找我家姑娘問話麽?”
宋義哈哈哈大笑起來,與之前的態度相比,真是天差地別,他神神秘秘地說是有好事,讓江北寧收拾好了就快些去吧。
傳完話宋義就要離開,江北寧趕忙讓知華替自己送送宋義。
對江北寧來說,柳姨娘母女和袁老夫人不來找她的麻煩就是天大的好事了。
當然,現在對江北寧來說,如果能得到江暮的庇護也算得上是一件大喜事了。
至於宋義剛剛說得好事,還真是讓江北寧一時間摸不著頭腦。
前院裏,江暮正和柳姨娘說著話。
“你從賬上給我支五十兩銀子。”
“老爺突然要五十兩銀子做什麽?”一提到銀兩,柳姨娘就緊張的手心直冒汗,警惕地問。
“自然是要拿這銀子給阿寧了。”江暮並沒發現柳姨娘的異常。
“這……好端端地給二姑娘這些銀子是何意?”一聽到銀子是要拿給江北寧的,柳姨娘竟也顧不上緊張了,隻覺得一肚子的怒火。
憑什麽就要給江北寧這個丫頭銀子了,她到底有什麽好的!
怎麽不說也給鈺兒五十兩銀子呢?
再退一步,兩人一共五十兩也行啊,現在隻給她江北寧一個人是什麽意思,這不是明擺著偏心嗎?
“昨日的事你也看見了,阿寧受了多大的委屈!母親說了那樣重的話,可憐阿寧受了委屈也不知道為自己辯解幾句。”想起昨日的場景,江暮不由又皺起了眉頭,“還有,昨日本來相安無事地吃飯,阿鈺作甚提起寧兒在院子裏勞作的事,這不是存心讓母親不痛快嗎?”
“……”柳姨娘怎麽也沒想到江暮會突然把話扯到自己女兒身上。
柳姨娘轉了轉眼珠,“鈺兒也是關心妹妹,誰曾想母親就突然發了火……”
“好了好了,不要再說了,快些將銀子給我。”江暮對於柳姨娘的推脫略顯不滿,“阿寧好歹也是相府嫡女,吃穿用度卻都不像個樣子,說出去讓人笑話!”
看到江暮態度強硬,柳姨娘也沒放棄。
真不愧是跟在江暮身邊多年,使得江暮寵妾滅妻的人,她還是有點真本事在身上的。
硬的不行就來軟的,柳姨娘計上心來,打算采取懷柔政策,勢必要讓百煉鋼化成繞指柔。
“老爺有所不知啊,您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柳姨娘一麵說著一麵就給江暮揉肩,“前些日子光是安國公府老夫人的壽宴,咱們就送出去了不少好東西,其他的人情往來雖說數目小了點,但是加起來也是不少的銀子,現下府上實在是沒有多少銀兩了。”
江暮哼了兩聲,柳姨娘繼續說道,“再者說,月初時我剛命人給二姑娘送去一批布匹和首飾,全都是按照嫡女的規格配備的,比鈺兒的不知好了多少倍呢。”
江北寧剛走到門口就聽得柳姨娘這一句。
於是側身和知華閃到一旁,卸下自己頭上的玉釵,改換了知華頭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