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撤銷科舉
字數:1497 加入書籤
天啟三年(1623年)九月,孫承宗決定鎮守寧遠,僉事萬有孚、劉詔極力勸阻,但孫承宗執意前往,並命滿桂與袁崇煥一起前往。袁崇煥到任後,發現祖大壽奉孫承宗命修築的城牆不合規格,於是袁崇煥製定規格重新修築,並命祖大壽與參將高見、賀謙督工。 [8]
天啟四年(1624年),寧遠城的修築竣工,在滿桂與袁崇煥的努力下,寧遠被倚為關外重鎮,將士們樂於為其效命,商旅百姓以及流民將寧遠視為樂土。同年九月,袁崇煥偕同大將馬世龍、王世欽率水陸馬步軍一萬二千巡視廣寧,拜謁北鎮祠,經過十三山,抵達右屯,就由水路在三岔河乘船而回。以袁崇煥防守的功勞,先後晉升為兵備副使、右參政。 [9]
天啟五年(1625年),孫承宗與袁崇煥定下計策,派遣將領占據錦州、鬆山、杏山、右屯及大、小淩河等地,並修繕城防長期駐守,寧遠因此成為內地,開疆複土兩百裏。同年十月,孫承宗遭到罷免,高第接替其職。高第認為關外一定會守不住,命令軍隊全部撤出錦州及右屯等地,督屯通判金啟倧上書給袁崇煥說:“錦州、右屯、大淩三城都是前鋒要地,如果撤兵,已經安居的百姓將再次被遷徙,收回的疆土再次淪陷,關內外經得住幾次退守?”袁崇煥也向高第極力爭辯:“兵法上說,有進無退,收回的疆土怎麽能輕易放棄?錦州、右屯動搖,寧遠便會難保,進而使關門失去了保障。這些地方隻需要派遣良將守衛,就不需要太多的顧慮。”但高第執意要撤離,並且想要撤掉寧遠的軍隊,但袁崇煥表示寧願死在寧遠,也不願撤離,高第無法強迫袁崇煥,於是將錦州等地軍民盡數撤離,丟棄米粟十餘萬,在遷徙路上死亡的人非常多,哭聲震野,軍民怨聲載道,袁崇煥於是請求回家為父守喪,但遭到拒絕。同年十二月,袁崇煥升為按察使。 [10]
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得知孫承宗被罷免,於是率領大軍西渡遼河,二十三日,後金軍抵達寧遠,經略高第和總兵楊麟擁重兵於山海關,不去救援寧遠。 [11] 袁崇煥得知後,隨即寫下血書,與大將滿桂,副將左輔、朱梅,參將祖大壽,守備何可綱等將士盟誓,以死守城。袁崇煥一麵堅壁清野,一麵讓同知程維楧盤查奸細,通判金啟倧守護糧草,並傳檄給前屯守將趙率教、山海守將楊麒,如果有將士逃到這裏,可將其全部斬殺。 [12]
努爾哈赤將抓到的明朝百姓放回寧遠,並讓其勸袁崇煥投降,但遭到袁崇煥的拒絕。 [13] 於是努爾哈赤舉大軍進攻寧遠城,並讓士兵舉著盾牌攻鑿城牆。而袁崇煥讓羅立等人指揮西洋巨炮,炮轟後金軍,後金軍在巨炮的攻擊下潰不成軍,連續攻城兩天,損失慘重,努爾哈赤於是下令退軍。但名將金啟倧卻因為點火炮時引起自燃而死。 [14] 寧遠保衛戰勝利後,明廷舉朝歡喜,升袁崇煥為右僉都禦史。 [15]
但另一方麵,後金軍大肆攻略覺華島,殺死參將金冠及軍民數萬人,而袁崇煥剛剛竭盡全力保全了寧遠,無力救援覺華。 [16] 寧遠大捷後,經略高第及楊麟因為不發援軍被罷官,明廷以王之臣和趙率教將其替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