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案》_第358章 升授散階

字數:3250   加入書籤

A+A-


    常歌護著劉伯溫一路向北而行。終於在七天後來到了應天城。

    劉伯溫回鄉後,洪武帝並未收回他的誠意伯府。五年沒有住人府內已是雜草叢生,有幾間房子甚至鬧起了老鼠。常歌頗為熱心,命令手下力士幫著打掃庭院。忙了一天,誠意伯府終於煥然一新。

    傍晚,常歌正要告辭離去。劉伯溫卻叫住了他:“常大使,有件事我希望你幫忙。”

    常歌問:“誠意伯有何吩咐,說就是了。屬下一定照辦。”

    劉伯溫指了指空蕩蕩的庭院:“這麽大的院子,總要有幾個仆人。常大使能否幫我找幾個仆人?”

    常歌一頭霧水的看著劉伯溫。應天的大臣們都知道,親軍都尉府喜歡在他們府邸裏安插耳目。這些耳目往往是以仆人身份作為掩護。尋常的大臣如果知道自己的仆人跟親軍都尉府有瓜葛,辭退還來不及呢。眼前事事洞若觀火的劉伯溫卻主動要求常歌幫他找仆人?這不是引狼入室麽?

    劉伯溫看出了常歌的疑惑。他勉強擠出一絲笑容道:“常大使,實話跟你說了吧,我為官多年得罪了太多人。如今無權無職回到應天,恐怕那些仇人會報複於我。我希望你能派一些親軍都尉府的人來我府邸做仆人。一來方便監視我,讓聖上放心。二來可以保護我的安全。”

    常歌在應天官場混了近十年,已經深諳睜著眼睛說瞎話之道。他拱手道:“誠意伯這是哪裏話,您是功勳老臣,我怎麽敢監視您呢?”

    劉伯溫苦笑一聲:“有時候監視是最好的保護。我不是在求你監視我,我是在求你保護我。”

    話說到了這個份兒上,常歌隻得同意:“好吧誠意伯,我明日就給你派,哦不,找十幾個仆人。”

    常歌離開了誠意伯府,來到乾清宮大殿複命。

    常歌拱手道:“稟聖上,微臣已將誠意伯接回了應天。”

    洪武帝問:“他身體怎麽樣了?”

    常歌道:“吃的很少,偶爾腹痛,渾身無力。”

    洪武帝命令常歌:“你帶兩個禦醫去一趟誠意伯府,給他看病。另外你告訴他,等身體好了就來宮裏上早朝。”

    常歌拱手道:“微臣遵旨。”

    或許是因為換了水土,劉伯溫入京後也就四五天,他的病就好了個七七八八。

    這日,他來到了宮門外等候早朝。一眾侯朝的官員見到劉伯溫紛紛走上來噓寒問暖。胡惟庸亦上前,拱手道:“劉先生,洪武三年一別,已有五年了。再次見到您,惟庸不勝榮幸啊。晚輩給你行禮了。”

    劉伯溫連忙道:“不敢不敢,今時不同往日。您已是丞相之尊。老朽卻是個無職無權的閑人,該我向你行禮才是。”

    淮西黨與浙東黨的爭鬥已經成為了陳年往事。如今的朝堂是胡惟庸一家獨大。可胡惟庸和劉伯溫相互之間還是存著幾分戒心。

    早朝的時辰快到了,作為大漢將軍的首領,常歌在城門口唱道:“諸位大人,請入乾清宮。”

    文武大臣分成兩班,緩緩走進宮門,走向乾清宮的方向。武官班領頭的是曹國公李文忠,文官班領頭的自然是右丞相胡惟庸。劉伯溫沒有實職,主動站到了文官班的最末尾。

    乾清宮早朝開始。

    胡惟庸出班奏道:“稟聖上,去年各地官府所征錢糧的對賬銷賬終於在昨日全部完成。去年國庫總收入為兩千六百一十萬石,總支出為兩千三百零五萬石,盈餘五百七十五萬石,折銀二百八十七萬兩。”

    大明一直實行“貫石匹兩”的物價製度。即一貫寶鈔換一兩銀子,一兩銀子可以買一匹布或一石米。官價擺在那兒,市價卻時常浮動。年景豐盈時糧價自然就賤,遇上災荒時糧價自然就貴。如今的市價是一兩銀子可買兩石糧食。從一個側麵反映出今年的年景不錯,各地糧食都獲得了豐收。

    不得不承認胡惟庸是個能臣。經曆空印案之後,中書省和各地官府皆為胡惟庸所控製。胡惟庸著實製定了許多普惠於民的政策。民生大為改善的同時,國庫收入也日漸充盈。相比於洪武元年,國庫收入整整翻了四倍。洪武元年時收支兩抵年終核算是赤字,如今卻有了兩百八十多萬兩的盈餘。

    洪武帝聽到這個數字龍顏大悅:“好!治一個國就像治一個家。百姓家不求大富大貴,隻求辛辛苦苦一年,到了年下能有積餘。家有積餘,心才能不慌。國庫去年竟盈餘了近三百萬兩,朕這個一國之君心裏也就有了底。胡惟庸這個丞相當得好啊!”

    說這話時,洪武帝的目光故意瞥向站在文官班後的誠意伯劉伯溫。

    胡惟庸謙卑的說道:“國庫有了這多的盈餘,一來仰仗聖上廣施仁政。二來是靠著中書省及地方官員用心辦差。臣怎敢貪天之功?”

    洪武帝道:“有功就是有功!朕一向是功過獎懲分明的。傳旨,升授胡惟庸光祿大夫散階。”

    大明有著嚴格的文武散階晉級製度。同樣一個品級,有著初授和升授兩種不同的散階。右丞相胡惟庸官居文官正一品,初授是榮祿大夫。升授光祿大夫是一個強烈的政治信號,標誌著胡惟庸將要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為名副其實的百官之首——中書省左丞相。

    胡惟庸聞言跪倒在地,感激涕零:“臣謝聖上隆恩!臣定當結草銜環,報答聖上的知遇之恩。”

    洪武帝笑道:“諸位臣工要以丞相為榜樣,盡忠職守,造福於民!”

    一個時辰後,諸臣奏事完畢,洪武帝宣布退朝。今日的早朝,洪武帝根本沒有跟誠意伯劉伯溫說過話。劉伯溫也很識趣,沒有陳奏任何事情。

    退朝之後,大學士宋濂來到誠意伯府拜會自己的老朋友劉伯溫。宋濂跟劉伯溫是畢生的摯友。五年未見二人一見麵便相擁而泣。

    劉伯溫擦了擦自己的眼淚,說道:“沒想到在我有生之年還能再見到你。”(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