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案》_第361章 病情加重
字數:3855 加入書籤
眾人聽命,離開了臥房。臥房之中隻剩下胡惟庸和劉伯溫兩個人。胡惟庸怕有人偷聽,走到臥房門口將門關嚴。
隨後胡惟庸返身到劉伯溫麵前,怒道:“劉伯溫,你推三阻四不讓太醫院抓藥、配藥,是不是怕我指使禦醫暗害你?”
劉伯溫笑道:“我從未這樣想過。我若那樣想,豈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胡惟庸道:“心口不一!劉伯溫,劉老頭!我告訴你,你太高看你自己了!”
劉伯溫不動聲色的問:“胡丞相何出此言?”
胡惟庸道:“在你眼裏,我是一個喜歡整人、殺人的窮凶極惡之徒,對吧?可我隻整對我有威脅之人,隻殺對我有威脅之人!你一個無職無權無黨羽的閑散伯爵,對我構不成半分威脅!我根本不屑於整!不屑於殺!在我眼裏,你如今就是一隻微不足道的螞蟻而已!我堂堂大明丞相,為何要跟一隻小螞蟻過不去?這麽說吧,碾死你我都嫌髒了自己的腳!”
劉伯溫一怔:“胡惟庸,你說的倒像是實話。”
胡惟庸冷笑一聲:“嗬,你是落了毛的鳳凰不如雞。我巴不得你長命百歲,看著我如何把這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行了,收起你的擔憂吧。讓禦醫給你抓藥,好好養你的病!再會!”
說完胡惟庸扭頭離開了臥房。
胡惟庸的話雖難聽,卻給劉伯溫吃下了一顆定心丸。當天下午,梁院判給他送來了配好的藥。劉伯溫日日煎服自不必說。
這日,胡惟庸在書房之中欣賞著一份名單。
這份名單上有整整九百六十三人。其中正三品以上官員有四十多人。這是他苦心經營數年的胡黨名單。這些官員個個身居要職,有一部分武將還握有兵權。
胡惟庸誌得意滿:嗬,朝廷要職上全都是我的人。我這個丞相雖比不上漢時的霍光,卻也算得上是權傾朝野了。唉,聖上不過是遊方僧出身。我卻是世代書香。若不是趕上紅巾起事,恐怕聖上要到我家門前要飯吃。皇帝輪流做,不知道哪天能到我家呢?
洪武帝總認為劉伯溫的野心大。其實劉伯溫的野心不過是想做個位高權重的權臣罷了。胡惟庸的野心卻是貪天的大野心。他妄想有一天能夠取代洪武帝,成為一國之君。
在他看來,他做中書省的丞相能夠將大明治理得蒸蒸日上。若是他做了皇帝,一定能開創盛世。
就在此時,禦史中丞陳寧求見胡惟庸。
陳寧一見胡惟庸便開門見山的說:“丞相,前日聖上降旨,武將一律不得兼任文官職位。湯和馬上就要卸任禦史大夫之職了。我在禦史中丞的位置上已經幹了整整五年,您看......”
胡惟庸笑道:“放心,禦史大夫的位子一定是你的。對了,你認為誰適合接替你禦史中丞的職位?”
陳寧想了想,答道:“凃節可以可以接任禦史中丞,他那人很精明,對丞相也忠心。”
胡惟庸微微點頭:“是個好人選。”
二人正說著話,管家通稟:“謹身殿那邊的大漢將軍前來傳聖上口諭,讓老爺您去謹身殿議事呢。”
胡惟庸不敢怠慢,離開府邸來到了謹身殿。
洪武帝將一疊奏折放到龍案邊:“廣東那邊來了十幾份折子,誇讚王廣洋自在廣東任參政後,一概往日的懶散習性,勤於政事。這兩年有大恩惠於百姓。湯和卸任了禦史大夫,這個職空缺,朕看就將王廣洋調回來接任禦史大夫吧。”
胡惟庸心裏“咯噔”一下:剛剛允諾陳寧做禦史大夫,聖上就另外定了人選?陳寧坐不上這個位子事小,我丟了麵子是大啊!可我又不能明著跟聖上唱反調.......
胡惟庸忽然計上心來,他道:“啟稟聖上,臣認為禦史台是朝廷的言路、喉舌,責任重大。大夫之職卻隻有一位似乎不妥。應效仿中書省設置左、右丞相,在禦史台中設置左、右禦史大夫。”
洪武帝略加思考,肯定了胡惟庸的建議:“言之有理。就將禦史大夫之職分個左、右。左禦史大夫嘛,由王廣洋擔任。右禦史大夫你認為誰適合擔任?”
胡惟庸連忙道:“陳寧適合擔任!他做了多年的禦史中丞,對禦史台的事務頗為熟悉。”
洪武帝道:“好,擬旨,汪廣洋升任左禦史大夫。陳寧升任右禦史大夫。”
胡惟庸又道:“稟聖上,至於禦史中丞一職,臣認為凃節接任頗為合適。”
洪武帝微微點頭:“就按你說的,提升凃節為禦史中丞吧。”
胡惟庸心中頗為得意:瞧瞧,連當今天子都對我言聽計從。
洪武帝忽然想起了什麽:“那位卸任五年的前任禦史中丞最近如何了?病治好了沒有?”
胡惟庸實話實說:“聖上,太醫院的兩位禦醫給誠意伯開了藥。臣近些日子忙於政務,忘了詢問誠意伯的病情。”
洪武帝拿起手邊的一份奏折:“哦,你先下去吧。”
誠意伯府。
劉伯溫正捂著自己的小腹,疼得滿頭冒汗!他的長子劉璉正在一旁用毛巾替他擦著汗。
過了好一會兒,劉伯溫的疼痛才稍稍減緩。劉璉有些奇怪:“父親,您吃了太醫院的藥不見好不說,怎麽病情還越來越重了?”
劉伯溫閉著眼睛說道:“藥方沒有問題。厚樸、枳實、生大黃、生楂、甘草、生神曲......這是個消導攻積的方子。正對我的砂淋症。”
劉璉道:“可父親您用了這個方子五天,病症不說變輕,怎麽反倒加重了?”
劉伯溫歎了聲:“恐怕是有人要害我,在藥材裏做了手腳啊!我大意了!”
劉璉順著劉伯溫的思路說道:“藥材是太醫院的禦醫抓的,禦醫是胡惟庸領來的。難道是胡惟庸害父親?他有那麽大的膽子麽?竟敢毒殺大明的開國伯爵?”
劉伯溫苦笑一聲:“璉兒,現而今有什麽事是胡惟庸不敢做的?從中書省到地方,到處都是他的黨羽。他稱得上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唉,我大意了啊,讓他幾句話哄騙住了。竟然老老實實吃了五天太醫院抓的藥!”
劉璉著急的說道:“父親,這可怎麽辦?”
劉伯溫道:“我如今無權無職,以前的門生故吏也都撤職的撤職,掉腦袋的掉腦袋。整個應天城,沒幾個人能幫我。除了一人......”
劉璉問:“誰?”
劉伯溫脫口而出:“大學士宋濂!他管了多年國子監,他的學生有不少都擔任了要職。他在朝中也算是形成了一股子以國子監為中心的勢力。雖不及胡黨勢大,卻也不能小覷。你立刻告訴宋濂,就說胡惟庸可能下毒害我!若我挺不過去,請他為我伸冤!”(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