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桓案》_第476章 道衍的提醒
字數:3485 加入書籤
郭桓的手段,名曰“添筆”。
洪武十八年之前,戶部記賬用的都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簡筆字。“添筆”成了繼空印之後,對賬銷賬的第二個大漏洞。不過戶部不是誰都有添筆的權力。隻有十三清吏司郎中和侍郎郭桓才能這麽幹。
洪武十八年底郭桓案發,洪武帝才下旨用“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繁筆字代替簡筆字。為的就是杜絕官員用添筆之術篡改賬目。自然,這是後話。
郭桓花了整整兩個時辰,才改好北平方麵的賬目。事畢,他將賬冊交給薑郎中:“就按照這個數目核銷吧。”
薑郎中道:“郭部堂,李彧、趙全德這兩個人似乎不太好控製。今年該交進京給六合會的銀子少交了一半兒,明年呢?難不成要一兩不交?您替他們遮著蓋著,冒著頂大的風險。到頭來......”
郭桓一聲歎息:“就算他們一兩不交我又能如何?六合會一損俱損,天下官員亦是一損俱損!”
薑郎中是郭桓的學生兼心腹。他說了一句真心話:“部堂,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何況普天下數千名官員?學生總覺得,我們這麽幹遲早要出事。”
郭桓道:“咱們除了勉強維持現狀,什麽也做不了。你去吧。”
北平,燕王府。
燕王朱棣正在宴請北平布政使李彧、按察使趙全德。
二十六歲的燕王朱棣愈發英武。他舉杯道:“二位,偽元餘孽今年三次侵擾我北平。幸得二位費心操持糧餉,本王才能打了三場漂亮仗。本王敬二位一杯。”
三人飲罷。李彧道:“燕王殿下英雄蓋世,論謀略,絲毫不遜於中山王徐達。論勇武,可與開平王常遇春相比。我和趙臬台能為殿下效力,實乃三生有幸!”
趙全德附和:“是啊,為殿下籌集糧草是我們二人的本職。我們的官說是給朝廷當得,其實是給殿下當的!若非殿下勇武不凡,禦偽元餘孽於長城之外,恐怕我們二人早就做了偽元騎兵的刀下鬼!”
李彧不甘示弱的表忠心:“我們願唯殿下馬首是瞻。”
朱棣笑道:“二位言重了!不過嘛,不是本王誇海口。隻要本王在北平一天,蒙人的馬蹄就別想踏足北平半步!來來來,咱們再飲一杯!”
朱棣三人酒興正酣,卻見道衍和尚光著腳,一身佛袍敞胸露懷闖了進來。
朱棣抬頭看著道衍。道衍一言不發,直接走到酒桌前,拿起酒壺,隨後飄然離去。
李彧尷尬一笑:“道衍大師真是高人啊。不拘小節,頗有魏晉名士之風。”
趙全德附和:“是啊,這天寒地凍的,道衍大師卻隻穿一身粗布佛袍,還敞著衣襟。沒有大修為是斷然做不到的。”
朱棣苦笑一聲:“嗬,本王的這佛友隨性慣了,你們不要見笑。來啊,再上一壺酒。”
王府的小太監馬三保走了進來:“殿下,道衍大師說,今日是殿下禮佛之日,不能飲酒。”
朱棣一愣:“哦?既如此,今日就不飲酒了。”
李彧跟趙全德對視一眼。李彧道:“殿下,我和趙臬台還要去糧庫檢查王府衛軍今年冬的囤糧。先告辭一步。”
朱棣起身道:“那咱們改日再聚。到時本王定然與二位開懷暢飲。”
李、趙二人走後不久,道衍手裏提溜著酒壺來到了朱棣麵前。他“刺溜”喝了口酒。
朱棣不解的問:“本王籠絡李彧、趙全德這兩個地方官,你這是做什麽?”
道衍將酒壺仍在了地上:“殿下應該籠絡該籠絡的人。李彧、趙全德是兩個見風使舵的小人,還是兩個貪得無厭之徒!如果我估算的沒錯,他們今年給殿下送來了六萬石的軍糧——實際征收的數目卻是十萬石以上!至少有四萬石被他們揣進了自家荷包!再有,今年他們向朝廷繳納的賦稅也跟實際征收數目不符。年終跟戶部對賬銷賬時,他們還會虛報支出,再貪上一筆。”
朱棣驚訝:“你怎麽知道的?”
道衍神秘的一笑:“天下事,盡在貧僧腹中爾!這兩個人遲早是要出事的。殿下不僅要遠離他們,還要及時舉發他們。這樣一來,他們身敗名裂之時,殿下也好跟他們劃清界線。”
朱棣問:“你的意思是,讓本王上密折給父皇參劾這兩個人?”
道衍搖頭:“不,殺雞焉用宰牛刀。無須殿下出麵。我這就寫一封信,飛鴿傳書到應天去,交給常歌。常歌是聖上最信任的家奴。到時候他自會替殿下在聖上麵前說話。”
朱棣有些遲疑:“你怎麽知道這二人會出事?”
道衍笑道:“貧僧精通相術。伯溫先生生前編纂的《太清神鑒》,早已被我參透。這二人都是短命相。”
兩日之後,錦衣衛北鎮撫司值房。
常歌走到值房門口。這兩日他正愁對六合會和郭桓無處下嘴。
他進了門,忽然發覺案頭多了一枚小小的鴿子筒。所謂鴿子筒,顧名思義是係在信鴿腿上用來傳信的竹筒。
常歌眉頭一皺,隨後打開鴿子筒,裏麵有一張字條:“常鎮撫使,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按察使司戶部對賬作假。道衍敬上。”
常歌心中暗驚:道衍?那個身在千裏之外的和尚?這竹筒是怎麽出現在我案頭的?難道說錦衣衛裏有道衍或燕王的人?算了,正愁對戶部那邊無處下嘴呢!我想睡覺,他給我送來了枕頭,我該謝他才是。
想及此,常歌叫來了李千麵、賀升、紀綱三人。
常歌道:“我懷疑地方上交給戶部的賬目有假。你們說,咱北鎮撫司能不能查戶部的賬?”
李千麵脫口而出:“查不了!又或者說根本查不清!賬目是一門大學問。咱們錦衣衛沒有老算盤精。戶部那幫老油子如果在賬目上動什麽手腳,恐怕把假賬本放在咱們麵前,咱們都發現不了蹊蹺。”
常歌轉頭問賀升:“我記得北鎮撫司的監視名單裏,有一位精通經濟的高人?那個名叫宋巍的老頭。”(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