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餘暉》_第610章 會試南北榜案

字數:3321   加入書籤

A+A-


    劉三吾是一個堅持原則的人。在他看來,人分黑白,事分對錯。在本此科舉的閱卷環節上,他沒有犯任何錯,是無罪之人。無罪之人寫什麽請罪折?

    常歌辦了三十多年皇差,最頭疼的就是對付劉三吾這樣的心胸坦蕩之人。對付那些小人、怕死鬼,他可以威逼、利誘。對於心胸坦蕩之人,他無從下手。

    常歌勸劉三吾:“劉學士,此次開科取士,已經釀成了南人、北人之間的對立。必須要有人退一步做出妥協認個錯,安撫北人的情緒。皇太孫讓我轉告您,您上了這道請罪折,他不會給你實際的懲罰,頂多下諭令訓斥幾句也就罷了.....”

    劉三吾打斷了常歌:“退一步?我八歲開蒙,寒窗苦讀十年。曆任前元的縣教諭、府學司、省提舉。再到大明的左讚善、侍讀學士、掌院學士......我進一步有多難啊,憑什麽讓我退一步?無罪而請罪?這不成了是非不分?北人有情緒?那是他們學業不精,咎由自取!我做主考這些時日,從始至終都遵循著公平二字。從未徇私舞弊,更無刻意打壓北人的行為!”

    劉三吾的話將常歌辯駁的啞口無言。其實常歌蠻喜歡眼前這個堅持原則的老頭。

    劉三吾又道:“我已經八十六歲了,還能活幾年?我不可能在臨死前自己損毀用一生積攢下的清譽!東萊伯,請回罷!”

    常歌無奈,隻得拱手道:“劉老學士,那我先回東宮複命。”

    劉三吾不肯放棄原則。朝中掀起了一股驚濤駭浪!

    北人的利益受到了所謂的“損害”,朝廷之中的北人官員即便清楚內情,也得為北人出頭。不然不成了忘本?六部、三法司、三寺的兩百多名北人官員聯名上折,參劾劉三吾徇私舞弊。

    地方官們也開始聞風而動。北人地方官中,三名布政使,四名按察使,三十多位知府、三百多位縣令上折,參劾劉三吾。

    在北方為官的南人,亦要做個表麵文章,為屬地的學子爭利益。山東、山西、河南布政使明明是南方人,也上了折子參劾劉三吾。其餘在北方任職的南方籍貫官員有樣學樣,齊齊上折子參劾劉三吾。

    通政司做了統計。三個月內參劾劉三吾的官員奏折達到了一千兩百多份。

    民間亦聞風而動。北方的文人、士紳們無權給洪武帝上折子,他們便寫了不計其數的狀紙,到各自屬地的縣衙、府衙狀告劉三吾。

    山東曲阜的孔子後人、山東鄒城的孟子後人亦給當地官府遞了狀紙,狀告劉三吾。

    一時間,連北方孩童們玩的捉鬼遊戲,都改名成了“捉三吾”。

    劉三吾成了實打實的眾矢之的!

    本來洪武帝已經下旨,在四月專門為落榜的北方舉子舉行一場廷試,從二百多人中取三十五人為進士。哪曾想,北方舉子竟提出:“不懲治劉三吾,我等北方舉子將罷考!”

    乾清宮大殿內。

    朱允炆憂心忡忡:“皇祖父,所有人都將矛頭對準了劉三吾。可劉三吾無罪啊!現在朝廷陷入兩難。若不懲治劉三吾,無法平息天下人心中的怒氣。若懲治了劉三吾,又冤枉了一個忠臣。”

    洪武帝道:“你真以為上折子的官員、告狀的士紳豪強,是衝著劉三吾來的?錯了,他們是衝著朕來的!朕自登基以後,以嚴法對待官員,又抑豪強、明令禁止士紳兼並百姓土地。這些人都對朕憋了一肚子氣啊!現在借著北人悉數落榜這件事,他們在發泄心中的怒氣。他們又不敢明著罵朕,這才將劉三吾當成了出氣筒!天下百姓被他們看似正義的舉動所迷惑,所以跟著義憤填膺!”

    洪武帝不愧是一代英主。看事情看的很透徹。用後世的話說,那些上折子、遞狀紙的的人都是別有居心的精致利己主義者,故意帶節奏煽動民怨!

    洪武帝問朱允炆:“允炆,朕考考你,你覺得朕該怎麽做?”

    朱允炆微微搖頭:“孫兒愚鈍,還請皇祖父指教。”

    洪武帝問朱允炆身邊的常歌:“常歌,都說西天佛祖身邊的油燈都能修成正果。你跟隨朕三十多年,對於政治應該也有了自己的見解。你說,朕該如何做?”

    常歌答道:“民怨已經被那些居心叵測的人煽動了起來。應該盡速平息。臣認為,到了聖上做取舍的時候了。”

    天下民心和劉三吾誰更重要,洪武帝該取誰,該舍誰,這是明擺著的事兒!

    洪武帝道:“允炆,你記住,常歌剛才說得對,為君者應該做出取舍!允炆,代朕擬旨,立即處死本科副主考白信蹈。劉三吾念在其跟隨朕多年,年事已高,免除死罪,流放大同!”

    朱允炆點點頭。寫好了一份聖旨的草稿,交給洪武帝看。

    洪武帝看後微微搖頭:“錯啦!朕殺白信蹈、流劉三吾的理由,不應該是科考徇私舞弊。”

    朱允炆一頭霧水:“皇祖父,這又是為什麽?”

    洪武帝看向常歌:“常歌,你替朕解釋下原因。”

    常歌已經是隻在朝廷裏成了精的老狐狸。他道:“聖上是九五之尊,怎麽能被天下官員、士紳牽著鼻子走?殺劉三吾是為了平息民怨、安撫老百姓。老百姓遇事,不問緣由,隻問結果。懲治劉三吾、白信蹈的理由他們並不關心。這個理由,絕不能跟官員、士紳們參劾的理由一致!那樣就成了聖上向官員、士紳低頭!”

    洪武帝追問:“你說朕該以什麽理由懲治劉三吾、白信蹈?”

    常歌的嘴裏擠出了四個字:“藍玉餘黨!”

    洪武帝用讚賞的目光看向常歌。隨後他對朱允炆說:“允炆,你即位之後,遇事盡可以垂詢常歌。”

    洪武三十年,夏。洪武帝以“藍玉餘黨”的罪名,殺科舉副主考白信蹈,流徙主考劉三吾。史稱“南北榜案”。南北榜案之後,大明會試、殿試形成定製,貢生、進士名額,以南、北籍貫六四開。

    這項製度,是幾百年後高考按地域劃名額招生的雛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