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三破袁:

字數:7659   加入書籤

A+A-


    2010-6-2717:53:305814“吳越蠻子欺人太甚!”袁紹甩手就把馬鞭擲在金缽上。

    吳越使臣送來了金缽,要求袁紹派兵一起征伐鮮卑,並讓開道路提供糧草。袁紹和曆史上河北袁紹比還是實力不如的。原本的並州現在在吳越手中。冀州南部也紛紛倒戈投向朝廷。

    那些冀州長令在接到大北皇帝下的詔令後紛紛表示支持皇帝,更本不再願為袁氏效忠。而大北朝廷直接跳過州郡長官直接發令給縣中官僚,也算是以大欺小,逼著這些縣長縣令縣丞們選擇。現在大北朝南部都一統了,就剩下邊上遼東郡,冀州一部分還有河西那邊幾個小郡尚且沒統一,自然這些下級官僚為了自己也得投靠朝廷。

    吳越使臣送來的金缽意思是向袁紹討要糧草,袁紹不願意,真這麽出2萬精兵陪伴的話,袁紹可以下台了。

    “來人,他們以為我袁紹好欺負,咱們給南蠻子看看河北壯士的威風!”“主公,萬萬不可哇!”“主公,這大北朝廷被吳越把持,他們就是尋釁來的,主公當忍耐下來,免得中計。”“汰!你們這幫縮頭烏龜,主公現在不戰也得戰。除非主公願袒縛荊棘,膝行南酋前,號泣叩首以免。難道主公能這麽做麽?”頓時袁紹手下紛紛表明觀點,上百人齊齊吵鬧起來,這個和曆史上曹軍南下,孫權手下吵吵一個樣子,好在孫權那基本都是投降,袁紹這邊還是一半一半。

    “別吵,一個個說!”袁紹表麵裝作平靜,心下早已波濤洶湧,怒火幾不可遏,要是大家在他身邊的話,就能發現袁紹的手在抽抽。人太緊張,肌肉自動會抖,想停也停不下。

    “大哥,這滿堂的人都能降,唯大哥不能降。”說完拱手在邊上,袁紹一個庶出弟弟在一邊輕聲說話。

    “你們繼續議,我先更衣去。”袁紹撇下眾人,使了個眼色給自己弟弟。

    “阿弟,你怎麽說的?”“大哥,這天下沒我們袁家再起的地方了。真去邊疆做小臣們,你舍得麽?我們袁家已經被吳越太上王連根拔了。現在吳越提拔的大量官佐都開始接手大北各級政府軍隊,你想想,再過十年二十年,哪有遍地的門生故吏。”“如今奈何!”袁紹也覺得打是不行的,但是不打做個鹹官不樂意。

    “遼西公孫瓚尚且能自焚於京,你我不如公孫乎?安得摧眉折腰侍南蠻。”“好,如今那班人都吵吵,我也信不過,咱們家裏還有多少願意戰的,給我提拔出來,牢牢把住軍隊,打不過南酋,一個小小劉子都還打不過乎。”“是的大哥,劉子都才2萬軍馬,咱們和他對戰不會吃虧。”低頭思索下,“要是戰勝再乞和,他南酋也無法,隻得順之。”寄奴出兵到黎陽,他老子太上王也不放心,三個軍團7500人實在是太少,另外準許在新歸附的冀州收募壯士流民,準許再組建5個軍團,所以有2萬兵馬一說。

    原來的老兵本來就少,好在冀州民風也彪悍,給招募的流民在亂世中活下來也不是好相與的,都是不怕死的二杆子。這些招募的軍士中有原來的黑山軍反賊,也有黃巾反賊,當然現在反不反的無所謂,打仗的炮灰而已。

    寄奴為了提升部隊戰鬥力,須在黎陽附近整修幾個月,特意寫信給父親和皇帝,要求附近郡縣的稅賦給他做軍用。

    收到信的太上王和皇帝都同意了,皇帝不差餓兵,從南部再向前線供給太煩,不如就近軍食。寄奴也學他老爹開始種下蜀黍,希望在入冬後能保持一個冬季的軍糧不用別人調撥。

    現在又從吳越軍校發來五撥軍團編製官長,從士官長到軍團長全部是吳越太上王的故人後代,也就是說8個軍團5個是吳越太上王故人下一代主持,還有三個軍團是北末的罪臣後代,這也算得上不拘一格提拔人才了。

    於菟、精神、大紅、神鷹、大熊、雄獅、蒹葭、肥豬八大軍團的軍旗就插在寄奴背後,那個巨大的肥豬,黑黑腦袋始終有些不合時宜,在所有軍旗中,肥豬最引人注目。不過後麵五個軍團都是各自投票決定的,既然士兵喜歡肥豬,那寄奴也沒話說。

    八大軍團長在背山川地理人情,這些都是需要背熟,寄奴也有事沒事就抽問那些下屬,免得他們不長進。這個時代山川河澤知道清楚些總有好處,那邊要渡河,那邊要占領高地,都可以一一做準備。

    “王,要是袁紹反抗的話,小人怕他孤注一擲,全軍對付我軍,我軍危矣。”“別怕,袁紹手下那些郡縣大部分都和我們有協議,我軍過去,他們就開門投降。我們保證不得侵犯各地,你們也要做好準備,不能侵犯人家。”“可袁紹還有六萬兵馬哪!”說話的是田晏的兒子田浩。

    “六萬怕什麽,大半都要留守各縣,除非他舍得放棄地盤。”不過寄奴笑而不語,六萬兵馬中軍官被策反了一大半,這個事實現在還不能向小兔崽子們說。吳越策反現在有了皇帝的名頭,好處多多。大票金銀官職許諾下,大部分人還是很識相。上國曆來就是如此,風向不對時,投降的還是占多數。

    “大家別怕,想當年霸王那區區幾萬人一樣殺得高祖雞飛狗跳,你們的任務就是要在這幾個月內,把軍隊給我訓練到楚霸王士卒的水平。”“諾!”袁紹也開始總動員,準備把各地青壯都招募起來,以混合後留守一部分,其他全部南征寄奴的鮮卑軍。

    寄奴現在被皇帝封為鮮卑王,自然他的軍隊被稱為鮮卑軍,和北部鮮卑各部沒關係。

    --------整個冀州大地瞬間忙碌起來,聯絡的商人和使者連綿不斷,各處道路都是這些閑人。而田地裏到處都是做最後準備的青壯,這以後還不知道有幾個人會再回到祖輩耕種的田地上。

    馬夫們在這忙碌中看似悠閑得牧馬洗刷調教,他們也知道要在最近把膘情抓上去。那種賽馬是不需要上膘的,尤其是脂肪,不能太肥。這年代後勤不行,馬匹隻能在大戰前好好抓膘,把脂肪給積累上,以便在殘酷戰爭中存活下來。

    寄奴巡視在自己駐軍地附近,荒地都給補種上雜糧,這饑荒的年代,能多一些糧食就是多一份存活下去的保證。

    巨大的紫山神馬鐵蹄踏在大地上,遠處幾個農人目光從鬥笠下飄過來。神駿的大馬,威武的大將。一個人向邊上幾個微微點頭,不過大家都回以幾不可察覺的搖頭。中耕除草做得夠糟糕的,寄奴也向父親學過種田,這種耕作技術是不可能高產的。雜亂無章的雜糧作物,疏密都沒搞好,起壟也不到位。寄奴微微歎氣,大亂之下,連種地的也都胡亂搞。

    “王,那邊農人看起來好奇怪,我去問問看。”手下一個家將有點疑惑。

    “算了,別去,他們不是什麽良民。”寄奴揮揮手,“說不定是刺客,說不定是流寇,但是現在我們別去管,也就幾個人,翻不起什麽浪來。”雙腳一夾,馬兒加大步伐竄了出去。

    -------“荔枝雖好,多食上火。”寄奴看著荔枝框上那吳越太上王親筆所書不禁淚流。父王還記得自己愛吃荔枝,可狠心的父王還發配自己做鮮卑利亞王,為毛啊?

    八大軍團長看向笑著哭泣的寄奴,紛紛閉嘴不響。

    “哎,大家看笑話了。實在是失禮。”寄奴擺擺手,“大家別客氣,都吃了吧。”“諸君拜托了,這水果你們吃著,這打仗的事還得依仗各位努力。”寄奴一個鞠躬,不光是八大軍團長,也包括軍士官長和軍司馬們,其實大家分到的荔枝隻是一人幾粒而已。不過這年代能在北方吃幾粒荔枝也是極其奢侈的享受了。這也算是帝皇級的享受,好在吳越海軍那強悍的海運能力,軍中高級軍官還能吃到香蕉、菠蘿、甘蔗、榴蓮、芒果·······熱帶水果。

    那些傷病士兵偶爾也能給分到美味的香蕉。一半士兵碰到大的體力活動時也會分到一些熱帶水果------------347幹,這在所有軍隊中是很少有的待遇。

    將領們也很珍重,畢竟荔枝那玩意太容易壞了,現在分到手的都是挑選出來好的,壞掉的給扔掉。寄奴看向眾人輕輕剝開,一邊剝還一邊說話,“這人哪,權勢也好,財富也罷,還不是為了自己享受。要是權勢財富都有而享受上和一個乞丐無異,那麽這種權勢富貴又有何用。這享受呢,吃喝玩樂,過猶不及,但是沒有享受呢,真的不好。人生啊,吃喝二字,吃喝上比得過吳越的寥寥無幾,這享受啊,不是天天都有的。”說完就一口咬下。

    “太上王曾說過,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寄奴吃完就說了一句大家都嗤之以鼻的話來。不過大家還是對荔枝很有好感,那種甜到心的味道,很是舒服。

    “寄奴不知道怎樣,袁紹要是不聽話,就讓他進曆史垃圾堆。”太上王對著皇帝這般說話,紀錄皇帝言行的史官筆抖了下。好在皇帝和太上王相約過,活著時絕對不拆開看史官記載,尊重史官超然地位。當然也作為聖訓鑄字在一個大鼎上,可見皇帝和太上王都很重視這個事。太上王執政以來,大北的史官是最幸福的,女史官那基本就是皇帝的跟屁蟲,連皇帝和吳越大王的夫妻敦倫時說的私密話都記載下來。太上王篡改的曆史是那些南洋周邊小國蠻族,改變的曆史將他們完全融合進大北民族。

    “父王,您請別著急,袁紹反的話,從青州一並發兵十萬奪取冀州,他袁紹還能兩頭兼顧麽?”“對,皇帝。還有並州,並州出兵三萬,三路齊下,他袁紹還能反了天。”“父王,您請少安毋躁,天下甲士選拔已經接近尾聲,那些甲士虎賁將加入寄奴的軍隊。”“不,皇帝。這個我不同意。所有選拔的甲士虎賁全部送軍校,把他們培養成帝國的爪牙。我們不能隻顧眼前,這些虎賁之士隻有在軍中做官佐才能發揮最大作用。我不能為了寄奴而敗壞國家未來基石。”吳越的思路是最優秀的人才想盡辦法要保存下來,他們都要成為培養新人才的師傅老師,這種體製下,整個社會的素質提升極快。軍隊也是如此,那些選拔出來的虎賁猛士做下級官佐的話,士兵訓練就又被提升一個檔次。至於效忠的問題,現在人心尚在北,真到要謀反的地步那些也是不可改變的。效忠是一個大環境,在這個大環境下,隻有效忠的人才有出路。虎賁之士能為這個國家軍隊帶來更厲害的未來,對他們的培養是最合算的。

    “父王,您這個是怎麽了。”皇帝看向吳越太上王手中的銅斧,銅斧在大腿上來回敲打,看來太上王還是心情難以平複。

    “給我吧。”皇帝沒有說寡人,以晚輩的口吻勸解。

    太上王糾結再三,還是把斧頭遞到皇帝手中,“您需要陪伴麽?”“啊!”皇帝糾結了,這話什麽意思,扒灰?

    “那個,吳王和越王她們想您了,您需要的話,她們把王位讓給孩子們,給您做伴。”太上王說著話,其實也是吳王和越王漸漸不能把持吳越王國的朝政,不得不離開。

    這也是吳越太上王要的結果,由內閣和議會互相製約,虛君守約。當然吳越太上王的根基太深,他回去,或者一句話,還是很壓服人的。不能服眾的是那倆閨女,畢竟大家對女人執政還是不適應。

    “好啊。”皇帝也不知道該怎麽回答,“我希望早日看到依婥和鶯鶯姐姐。”“嗯,太子也該去吳越鍛煉鍛煉。”這話說的,太子才幾歲啊,怎麽就該去吳越鍛煉鍛煉呢。

    袁紹還是發兵先攻擊黎陽,寄奴也不喜歡守城,而是以攻勢八個魚鱗大陣對付。

    並州出兵一萬兩千五百騎兵,在袁紹兵馬離開大本營後立即奪取了冀州北方郡縣。而青州出兵六萬機動步兵,以馬車快速行軍,迅速遮斷了袁紹軍回軍鄴城的後路,鄴城數萬守城部隊在收買下迅速倒戈。袁紹就此失去最後退路,對麵的寄奴卻似乎在嘲笑他,以攻擊隊形緩緩進兵。

    “冀州已敗,我軍奪下鄴城!”袁紹側邊的青州兵車上士兵高聲呼喊。看來青州兵的主將還是喜歡政治攻勢為主。

    “兒郎們,敢死。”“敢死!”八大軍團呼號之下,袁紹數萬兵馬瑟瑟發抖。

    “去,騎兵迂回到左側。”袁紹發令了。

    一支紅色背旗的隊伍動起來,迅速脫離袁紹本陣。袁紹就此坐下最大的錯誤命令,原本人家還找不到機會投靠吳越軍,現在被袁紹指使分開等於送人一個機會。

    一萬多騎兵的主官剛剛勒馬要整隊,邊上一個偏將驅馬上前,“程將軍,我們不如再走遠一些,直接攻擊鮮卑軍後麵本陣,側邊攻擊人家也有辦法防備,要是前後夾擊,他們未必能把我們怎樣。”“嗯,甚好,下令,整隊完畢後繼續跟隨某前進。”剛剛說完,一支千人偏將隊伍衝撞過來,“你們是那個帶的,快快收步。”回答的是弓弩,瞬間主將周邊被弓弩射成箭林一般,大家都很奇怪,嚇得不敢出聲。邊上過來幾個千人隊的偏將一起呼號,“皇帝有詔,誅殺逆賊,我等北人,不作賊寇。袁紹反叛,誅滅有功!”來回高喊的呼號聲讓大部分士兵還沒轉過彎來,但是其它沒有加入的千人隊偏將們都不得不思量起來。最後還是一個吳越奸細的話讓各位安下心,“皇帝有詔,迷途知返者不罪,官原職,薪俸加倍。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這昌,逆之者亡。”袁紹失去這個萬多人的騎兵大隊後,麵對吳越那程三個波次的大陣不得不驅趕士兵開始對戰。這次以兩個軍團做本陣,兩個軍團連在一起前後六隊成800人一字排做攻擊波。兩個軍團接應,兩個軍團押後,其實就是八個軍團來回換,吳越軍校做過實驗,每個士兵的力氣是在五分鍾內要大大下降,六排的吳越士兵可以支持半小時,三個波次輪替可以一個半小時,加上本陣也加入輪替的話,就是兩個小時一輪回。這樣軍隊能連續攻擊3到四次,這樣就是8個小時,再長的話自己受不了敵軍也受不了。

    問題是袁紹的軍團沒有這麽計算準確的,一線的軍隊挨上吳越軍團輪流攻擊,直到被撕開口子,士卒逃遁敗亡,而後隊還保持體力矗在後麵不知所謂。這種打法是北軍和羅馬軍團最擅長的,但是吳越軍團發揮到極點。而袁紹軍招募太多流亡的黑山軍黃巾軍士卒,使得軍隊對這種戰法沒有太多理解和貫徹。

    “呼啊!殺!”吳越軍又一個波次攻擊開始,吳越軍的攻擊整齊劃一,使得袁紹軍不能兼顧,紛紛被殺死。而後備兵力又個青州兵對峙。這次刨去接手鄴城的青州兵外,和袁紹主力相持的兵力隻有三萬,也就是說袁紹兵馬還略多一些,隻是現在騎兵已經倒戈,他還在焦急等待吳越軍後隊或者側邊出現自家騎兵襲擾。

    投降的袁紹騎兵不願殺昔日同僚,而是撤離戰場等待皇帝的裁決,所以吳越軍也沒有用上這支兵力。

    袁紹越來越急,忽然對方前線來了十幾個軍官大聲高呼,細看下竟然是自己派出去的騎兵。頓時腦子一熱,胸口很悶,一口鮮血呼得吐出。“天不助我也!”而手下步兵已經差不多就要到崩潰邊緣,而車兵還掩藏在本陣後以防青州兵的戰車突防。“大勢已去矣。”忽然吳越兵中本陣向前駛來巨大輪子的牛車,到敵前反轉過來,那些蒙著布的籠子被打開,巨大的野獸被放出來,熊、虎、獅子、鬣狗嗚嗚叫著刺透袁紹士兵軍心。騎馬的軍官都坐不住了,坐騎早已不安,暴躁得來回竄。第一次看到猛獸的馬是很容易受驚的。失去馬匹的軍官更加不能看顧過來,士兵們開始退卻,長戈還在向前方敲打,但是頭已經頻頻回顧,看來打仗是要結束了,就等軍官下令投降吧。

    “降者免死!”到處都是呼號聲,那些收了錢還想觀望的都紛紛開始指使自己親兵讓自己部隊投降。

    瞬間戰場上出現奇怪一幕,如大風吹過平原,士兵們都不動,再聽命令。一旦某支部隊長官說投降,下麵就是一陣歡呼聲,然後放下武器紛紛向吳越士兵解釋。吳越士兵也出工不出力,開始漫無目的看顧周邊,那邊投降了就接手那邊。青州兵終於動了,上千輛戰車向袁紹後陣發動最後一擊。袁紹的本陣早已按奈不住,作勢逃竄起來,再任由軍官斬殺逃亡也無法阻止。兵敗如山倒也。

    袁紹的敗亡說明一個事實,天下一統是天下人的共同心聲,統一步伐不容阻滯。(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