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四章 世襲罔替永豐侯 林家終入顯貴列
字數:7071 加入書籤
大楚的封爵有兩種,分宗室爵位和功臣外戚(勳戚)爵位。
功臣外戚(勳戚),引前朝之製,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超品爵以郡王、公、侯、伯、子、男六等,除郡王外,又分為三等,比如賈赦就是被封一等國侯,林樞新得的爵位便是二等縣侯。並定製“凡超品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
爵分兩種,一種是隻授終身沒有世券,一種是可以世襲有世券,世與不世,以軍功大小而定,均給誥券。
除有軍功者外,可得爵號的還有曲阜孔子後裔(北孔)衍聖公及皇後(包括皇太後、太皇太後)父兄或駙馬等憑借恩澤受封者,但隻是給誥而不給券。
聖旨來的比想象中的要快,朝陽的金光從林府中門灑進府內時,前來傳旨的夏守忠正與禮部隨行官員聯袂而至。
“林學士、林侯爺,咱家給您道喜了!”
禮部郎中紀琛也拱手道賀“恭喜林學士,下官奉內閣鈞旨,前來為貴府重新勘畫規製,工部擇期為貴府規劃圖紙並行改造。”
“多謝二位,突來恩旨,府中一時慌亂,竟連一杯薄酒都未準備,改日設宴,還請兩位定要前來喝上一杯!”
林樞與其寒暄一二,香桉已經備好,林家的人包括三叔公林錦以及林柏三兄弟,以及幾位女卷也全部來到前門,跟隨林樞跪在香桉之後。
夏守忠眼含深意的看了一眼林柏三兄弟,心中納罕林家功名之盛,誰說林家隻有一個林樞,勢單力薄的?這三個皆是儒服在身,將來弄不好要來個一門四進士。
“夏公公,該宣旨了!”
紀琛也隨著夏守忠的目光看了一眼林柏三兄弟,見夏守忠似在發愣,小聲提醒了一句。
“林家文風鼎盛,倒是讓咱家為陛下歡喜,看來用不了多久,朝中又要多幾位英才輔左陛下了。”
夏守忠哈哈一笑,隨後將手中捧著的聖旨打開。,隨著玉軸輕啟,祥龍雲紋金絲繡織的聖旨在初生的陽光下熠熠生輝。
隻聽夏守忠宣道“嘉議大夫、翰林學士、工部侍郎林樞接旨!”
“臣林樞恭請聖安!”
林樞帶頭高呼,身後也齊齊喊道“恭請聖安!”
“聖躬安!”
夏守忠開始高聲宣讀聖旨“詔曰,朕聞天子以賢明治世,臣子以忠正撫民。功勳卓絕者,非顯爵不能酬。姑蘇林氏,數代忠良,今有忠良之後林樞,修文撫民,治武戡亂,上佳之才,六元入仕。卿以清貴之姿,躬身牧民之策,奉國育民良種,乃國之祥瑞也。”
“……朕為萬民之君父,以爵酬卿之大功。今敕封卿為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永豐縣侯,世襲罔替,與國同休。特此昭告天下,鹹使聞知!”
開國輔運推誠,是為了點出林家開國列侯的出身,說明林樞根正苗紅。然後敕封守正文臣之爵,這是特意將林樞劃分到文臣序列,給將來大用林樞做好準備。
至於永豐縣侯這個封號,即是食邑之地,又彰顯了林樞以培育糧種大熟天下而封侯的原因,還真是貼切的很。
最讓林家人歡喜的是聖旨最後的那句話,世襲罔替。哪怕隻是二等的縣侯,那也是與國同休的超品侯爵。
開國至今有幾家世襲罔替的公侯府邸?除了衍聖公府這個特殊存在,剩下那幾家無不是數代英才不絕,拿命換來的世襲爵位。相比之下,林家這個爵位來的輕鬆多了。
當然,軍功封爵與文勳封爵不同,誰要是能讓萬民不受饑饉之苦,給江山社稷的安穩打下堅實的基礎,再昏庸的皇帝也會重賞其人,以顯爵敕封。
“臣林樞領旨謝恩,萬歲萬歲萬萬歲!”
林樞恭敬的拜謝聖恩,雙手接過聖旨、誥券等禦賜之物,恭敬的再次向皇城方向拜道“聖恩之隆,臣感激涕零,唯有忠於國事,赴湯蹈火為陛下效忠以謝君恩之浩蕩。”
“林侯的忠貞,天下無有不知之人。”
夏守忠從身後的小內侍手中取來一個精致的木匣子,遞給林樞說道“這是繡衣衛從河南送來的萬民謝恩表,一份陛下將其供於太廟,這一份陛下讓咱家交給林侯。”
林樞接過木匣子,打開一看,裏麵密密麻麻一摞的簽名和手印,最上麵的一張上寫著感謝聖恩等等之類的話語。
“陛下說,讓林侯謹記奉天殿唱名時立下的誓言……”
林樞喃喃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夏守忠微笑點頭“就是這句,陛下立誌要做如堯舜般賢明之君,林侯的文正之誌萬不可忘了!”
……
封侯拜相,自古是文武之臣最大的最求。
林樞不到二十歲就因功封爵,世襲罔替的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永豐縣侯,蟒袍玉帶,誥券在身。
自聖旨出宮,從內閣傳出消息後,京城無不嘩然。
與親貴封爵不同,皇帝給林樞敕封如此顯爵,京城絕大部分的百姓極為讚同。哪怕家中資產頗豐的人家,也對林樞培育糧種,活民天下百姓的大功欽佩不已。
原本得知林樞封侯的那些文臣,正遺憾文臣中將要少一位誌同道合的六元郎時,從內閣傳出一個極好的消息,林樞封的是文勳之爵,聖旨上寫著大大的四個字呢守正文臣!
文臣封號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武臣封號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大楚除了立國之初,已經將近百年沒有文臣封爵了,林侯這是給我們文臣長臉了!
原本今日順天府貢院桂榜高掛,卻沒有多少人去關注了。朝中隻要與林樞有過接觸的文武官員,幾乎都給家中傳去了消息,前來林府賀喜的人把黃華坊的坊門都差點擠破了。
“六哥、七哥,請帖的事就交給兩位兄長費心了。就按照今日的拜帖來算吧。”
“九弟放心,愚兄會安排妥當的。”
之前定好的貢院之行,林樞在陪同禮部官員看完府上的規製之後,隻能作罷呆在家處理封侯的後續之事。
好在如今林家還有幾位兄弟幫忙,林柏老成持重,便接過總攬的擔子,負責整個林家的日常庶務。
林楓已經照著送來的拜帖開始擬定邀請的名單,一旁的林桂負責協助兩位哥哥,端茶倒水,研墨添紙。
林家祠堂之中,林錦跪在蒲團上給林家的列祖列宗上香。
他看著供桌上供奉的數道聖旨,特別是玉軸龍紋的封侯聖旨,激動的雙手都在顫抖。
林錦出生時,林家就隻剩一個空頭的將軍散爵,開國列侯的林家如何顯貴,他也隻是在長輩們的口口相傳中聽到過。
姑蘇林氏,列侯出身,武功卓絕,文華景秀。
林家當初為何要轉換門庭,盛世從文是一個原因,但更多的是武功逐漸廢弛,林家已經沒有軍功封爵的能力了。這才從金字輩開始立誌讀書科舉,直到水字輩的林如海進士及第,奪得一甲探花郎才讓林家有了底氣說一句書香世家。
當年林錦在得知林如海奪得探花郎時是那麽激動,原以為林家從此又要崛起時,短短十餘年,林家又陷入了江南的漩渦難以脫身。
林如海病逝揚州,眼看林家又要沉寂時,林錦咬牙將林家所有的資源都傾注在林樞的身上,就是拚了整個家族之力,他也要給林樞最大的幫助去爭取晉升之資。
用盡全力幫助林樞在江南各處甚至海外尋找良種,將林家最好的老農召集起來,耗盡心血培育新型的糧食。數年來哪怕族中爭議不斷,林錦也毫不動搖。
等林樞赴京參加會試時,林錦已經在收緊江南族中的力量,慢慢往京城轉移,林樞要人他給人,要資源給資源,把族中能做到的,林錦都送到了林樞的手中。
今日終於得到了最大的回報,林家從此躋身大楚最頂級的顯貴之列。從今日起,林家男兒皆是公侯子弟,女子皆是侯門貴女!
“叔公,地上涼,還是起來吧!”
林樞在祠堂外侯了有好一陣了,他見林錦老淚縱橫的給列祖列宗說著今日的大喜事,不知該不該在此時去打擾老人。
等到大門外的喧鬧之聲愈來愈烈,他才歎息一聲,走進去扶林錦起來“禮部的人說,朝廷會在蘇州老宅修建侯府,陛下還賜了牌坊匾額,這事還得叔公拿主意,老家那邊如何安排,您老得去信一封,安排妥當。”
“這好辦,讓你二叔主持吧,他身上有舉人功名,又在衙門做事,官場上的事,最熟悉不過了。”
林錦說的人就是他的長子,林家水字輩排行老二的林如瀾。年已四十,隻比林如海小了四五歲。
林如瀾當年考取舉人之後,會試三次不過便補了差事,如今在老家縣衙擔任主薄一職。八品的官一當就是十幾年,好幾次有機會調任他鄉擔任縣令,但為了守住林家,不得不放棄升職的機會,與他人交易,為林家換取了不少資源。
林樞點了點頭,一邊扶著老爺子出了祠堂,一邊應道“二叔在官場多年,深諳官場之道,由他主持此事的確是最佳之選。還有一事,孫兒有些拿不定主意……”
林錦問道“什麽事?”
隻聽林樞說道“聖旨敕封孫兒為永豐縣侯,食邑千戶,而且是實封,孫兒在想,要不要向陛下上書,推了這個實封?”
“為何要推了實封?”
實封啊,多少人羨慕不來的,林樞為何要推了此等榮耀?
與虛封不同,千戶的食邑,可以說是一個家族最堅實的基礎。朝廷若是窮了虛封的俸祿動不動就拖欠,但實封的食邑,都是直接將賦稅繳到主家的手中,千戶食邑,每年的賦稅都夠一個家族揮霍了。
林樞苦笑著解釋“叔公,孫兒之前跟您提到過,變法新政的內容之中,有一項便是官紳一體納糧,就是宗室王爺也不能例外。孫兒若是受了這實封,將來還怎麽跟別人說官紳一體納糧呢?”
林錦一聽,也覺得兩者之間有著本質上的對立。不過他還是有些難以接受,這千戶的食邑對於林家來說,太難得太重要了。
“唉!”
林錦沉默了許久,最後長歎一聲“該推就推了吧,本就是因你得來,自然由你做主。林家最重要的不是什麽食邑,而是你!沒有你,林家估計已經陷在江南的泥潭中走不出來了。”
“沒有林家,又何來孫兒的今日?沒有林家,又哪裏來的什麽永豐縣侯?”
林樞感激的向林錦拜下“孫兒能有今日,叔公與家族的支持功不可沒。今日孫兒得封縣侯,他日定將扶家族英才,讓林家成為江南第一大族!”
江南第一大族啊,林家都盼了好幾代人了!
林錦扶起林樞,拍了拍他的肩膀,哈哈大笑“林家有你這個麒麟子,何愁家族不興!”
……
秋闈桂榜貼出,賈蘭名列榜上。
榮國府外的鞭炮聲響了整整一刻鍾,紅色的紙屑從寧榮街口一直鋪到了榮國府的大門外。
前廳中,賈蘭跪在賈政身前,愧疚的說道“都是孫兒無能,讓祖父失望了!”
他的名次並未像之前家人期望的那樣奪下順天府的解元,甚至亞元也不是,隻得了順天府鄉試第一百零一。
原因確如林樞之前所說,賈蘭才氣不缺,努力不差,缺的就是人生閱曆。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賈蘭書讀的不少了,可他至今最遠去過的地方就是城外的莊子,連順天府都沒出過。
賈政扶起他,笑著安慰道“傻孩子,你比祖父都要厲害,當年我連貢院的大門都沒進去過。解元如何?亞元如何?整個順天府都在傳賈家出了個少年英才,十一歲的舉人,大楚開國至今才有幾個?”
今日賈政高興啊,他今日雖然心係桂榜名單,可還是按時去了順天府值守。突然同僚紛紛前來他的值房恭賀,言道賈家的少年英才,自己的孫兒榜上有名,他當時感覺整個人都是飄的。
賈政回府時坐在馬車上樂得嘴角都能斜到耳朵後麵去,今後誰還敢說他是個無才之人,老夫的兒子、孫兒都是京城出了名的少年英才。他可以自豪的說一句,他們是老夫的骨血,老夫教的他們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