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史家絕唱
字數:5005 加入書籤
高長林沉吟了片刻,立刻鋪開一張絹布,揮毫。
“黔州蘇木,武功卓越,又得武廟認可,為戎卒,著令其任鐵血衛隊長,歸江南府衙管轄!”
停筆後,高長林拿起官印,在上麵蓋了一下。
光芒亮起,代表這條政令生效。
“來人,速速將此政令送往黔州!”
…
自從蘇木和老師陳韜打了一架,並且讓陳韜被書院除名之後,就沒人再和蘇木作對了。
就連賀豫,也在被陳韜被除名的第二天,親自去了一趟甲班,找蘇木道歉。
蘇木對賀豫談不上有好感,但也談不上討厭,感覺一般般吧,既然他都主動道歉了,那蘇木也肯定不會揪著不放。
至於陳元敬, 他也同樣到了甲班,而且好死不死,和蘇木還是一個班。
除了陳元敬,還有楊廉,可真是不是冤家不聚頭。
楊廉看到蘇木時,還會向他點點頭,看起來他應該也是認慫了。
楊廉怎麽說也是楊家少爺,他爹還是黔州長史,第二把手,跟陳家不同,那可是掌控著他的生殺大權。
而現在,最受煎熬的就是陳元敬了。
楊廉跟賀豫,因為主動低頭,所以他們和蘇木之間的關係算是有所緩和。
但陳元敬卻低不下那個頭,要知道他哥哥陳晉和蘇木之間還有一場武鬥,自己要是低頭認錯,那丟臉的可不止是他,還有他那位天才哥哥甚至是整個陳家!
不低頭,但也不敢惹,所以碰到蘇木時,他都是低頭繞開,可不敢自找沒趣。
既然沒人找事,那蘇木的生活也消停下來,一邊學習,一邊了解這個世界。
來大唐這麽久,他對這個世界的了解僅限於以前那個蘇木的記憶。
但以前那個書呆子,隻知道讀書,根本沒心思了解其他事情。
像書山聖地,蘇木就沒有記憶,要不是沈良提起,他還不知道呢。
最好了解的途徑,就是史聖司馬遷的《史記》了。
《史記》從三皇五帝,一直到漢武帝時期。
其中記載了各大帝以及各聖人的事跡。
之後,司馬遷憑借《史記》封半聖,等他百年之後,《史記》無人撰。
因《史記》為史學正統,所以司馬遷去世之後,曆朝曆代的史官,都將自己記錄的曆史編入《史記》中。
《史記》包括皇帝本紀、勳貴世家、人臣列傳、大事年表、地理山川,八書。
總之《史記》不單單記錄曆史,還有地理。
通過史記,蘇木才了解到,大唐西麵為妖,東麵為蠻。
妖族的曆史,甚至比人物還要悠久。
在三皇五帝之前,世界上便已經有妖族為禍人間。
沒有文氣以前,人族一直深受妖族迫害,直到武聖薑子牙和聖雄文王創造出文氣和武氣,人類才擁有了和妖族對抗的資本。
百家爭鳴時,聖人頻出,人族崛起,妖族反而一直被打壓,甚至被奴役。
從那時候起,就出現了妖獸坐騎。
秦國的國師之士商鞅,第一次讓妖獸到了軍隊。
大秦鐵騎,統一著黑色盔甲,胯下黑色妖馬,黑色洪流所過之處,一切都將被夷為平地!
然後到了漢朝,漢武大帝驍勇善戰,東征蠻族,西抗妖物。
第一次出現了大漢盛世。
幾百年後,風雲乍起,天下戰亂,然而文道和武道卻異常繁榮。
武道有田豫,以一己之力怒殺北方蠻族烏骨王!
馬超,領數千馬家軍鎮守西邊妖族,讓妖族聞風喪膽不敢前來。
虎癡許褚,手斬萬蠻,凜凜威風鎮九州!
文道有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鬼才郭嘉,水鏡先生等定國謀士。
這也是繼百家爭鳴後,第二次出現文學巔峰。
漢賦詩詞的興起,讓文人多了許多戰詞。
文武聯手,妖蠻幾乎被打的喘不過氣來。
不過從三國亂世之後,就出現兩晉和南北朝,這段時間,由於五胡亂華,國力衰弱,文學更是遭到摧殘。
但依托漢賦文學興起,倒也出了不少大學士。
其中更有王羲之在亂世中破而後立,憑借《蘭亭集序》,成為最後一位亞聖。
因為亂世,所以文道一蹶不振,武道興起,武將多如繁星,穩壓一頭文道。
到了大唐時,由於國內百廢待興,所以太宗皇帝下令重用文人,讓苟延殘喘的文道終於有了一絲起色。
之後便是大唐盛世,文道在《聖報》的影響下,逐漸崛起,結果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西史之亂,妖蠻禍亂天下,文道再次遭受打擊。
所以現在,文人使用文氣時,大部分都是用前人的文學作品。
因為他們寫過最好的詩詞,也不過是才華橫溢。
除了蘇木之外,天下無一人作出鶴鳴九皋的詩!
另外,要是使用以前從未出現過的作品,就必須得寫完整,那樣文氣才會顯現出來。
而以前出現過的,則就不用。
例如《渡易水歌》,隻需要寫“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返”這一句就行。
像蘇木盜用的唐詩,就要把一整首都寫完,那樣文氣才能顯現。
不過下次的話,隻需要寫關鍵的兩句就行了。
而且,戰詩的作者,是不會被自己的戰詩所影響。
就像蘇木第一次寫出戰詩,那以後別人再使用的話,對蘇木是無效的。
不過,《史記》對書山聖地的解釋,隻有短短六個字。
“生有涯,知無涯。”
感覺什麽都說了,又好像什麽都沒說。
蘇木感覺自己看了個寂寞。
後麵,還有文心、文膽、文品、文名的解釋。
文心,能夠體察百姓之艱辛、社會之頑症,啼血而歌。
文膽,敢於正視曆史與現實,浩然正氣於筆端,無愧於文人之稱謂。
文品,文章寧折不彎節骨乃堅,品行端正明德惟馨。
文名,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留得坦蕩在人間。
文心、文名、文膽、文品,“四文”乃是一個文人必備的品質,若是沒有這“四文”,那也就不配稱之為文人。
除了書山聖地,還有眾多聖人世家。
到目前為止,史記中記載共有十四個聖人家族。
除了三教九流的十二位聖人世家外,剩下兩個就是薑家和周家。
薑,自然是武聖薑子牙的家族,而這周家,卻是周朝皇室姬家後裔。
周被滅之後,姬姓族人幾乎都要被迫遷徙。
而周赧王姬延的後代,為了紀念周朝,便將自己的姓改成了“周”,並且流傳下來。
正因為如此,周家就一直以“文王後代”自居。
周家和薑家,同為千年世家,甚至比其餘十二聖人世家傳承要更加悠久。
聖人世家,在任何朝代地位都很高。
“天下文人盡出其左右”,就能看出他們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