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一字不漏
字數:4914 加入書籤
文心會考驗人,蘇木是第一次聽說。
“這顆木人石心,乃是西晉時期的大學士夏仲禦所有。”
“夏仲禦年輕的時候,家境貧寒,於是不少人都想資助他,但是麵對所有誘惑,夏仲禦絲毫不動心,終於在獲得進士文位的時候,讓他凝聚出這顆木人石心。”
“後生,其實書山很多地方,都有文心和文膽,隻可惜所有文人都太中規中矩,不懂得變通,所以…”
“這次進入達士山第一層的文人,共有六十四位,他們每個人都經曆了文心或文膽的考驗,但除了你之外,沒有一人能成功!”
“也就是說,他們全都失敗了,現在整個書山能進入達士第一層的,隻有你一人!”
“什麽?”
蘇木張大嘴巴,“連那些聖人世家子弟都沒通過嗎?”
“嗬嗬,有些時候,見得多未必見識廣,那些聖人世家子弟,自詡清高,反而無法凝聚出文心。”
“其實心,是很簡單的,愛心、野心,是心;而文心,同樣是心,但其中又包含了許多,決心、恒心、信心,都是文心!”
“小子,你已經通過達士山第一層,收好你的文心,去第二層吧。”
說著,聲音愈發飄渺,然後漸漸消失。
蘇木伸出手,將那顆文心抓在手中。
噗通!
文心跳動,便化作一道紅光,消失不見。
良久,蘇木腦海中便多了一些信息。
木人石心,良品文心!
得知這個消息後,蘇木驚喜萬分。
一顆良品文心,對於蘇木日後成為大學士,可是很有幫助。
要是讓那些聖人世家知道這件事,恐怕也會心動。
文心消失,景色再次變幻。
等下一刻,蘇木便出現在了一個山洞中。
這山洞擺放著一張木桌,木桌上擺著一盞油燈,正散發著橙色的光芒。
而在木桌四周,則是許多的書架,上麵還擺滿了密密麻麻的書。
“這裏…又是什麽東西?”
蘇木四處張望著,有些不解。
“咦?好久沒人來達士山第二層了,可喜可賀!”又一個聲音響起。
蘇木忙問道:“請問我需要做什麽?”
“這裏,有五千本書,隻要你能把這一萬本書一字不漏地背下來,那麽就能獲得一顆文心。”
“若是背錯一個字,你就會被淘汰,逐出書山!”
“一萬本書?”
蘇木大驚,“這要背到何年何月?”
書山比外麵的世界流逝要慢一百倍,但這裏有一萬本,就算五天背一本,外麵也過了一年多。
這…他能耗得起嗎?
但是,都已經到了這裏,要是就這麽放棄,未免太可惜了。
況且,書山一百多年,外麵才不過一年罷了,而他這一年,不知能學多少知識。
為何不趁著這個機會,好好學習一下?
就算失敗了,起碼也有知識嘛。
“如果你堅持不住,隻需要大叫一聲‘我堅持不住了’,那我就即刻送你離開書山!”
“你慢慢看吧,這裏的藏書十分豐富,四書五經,詩詞歌賦,各種兵法,各種聖人傳世之作,以及曆代文人的傳奇傳記!”
聲音消失。
蘇木望著那些書,苦笑不已。
一萬本書,確實隻能慢慢看了。
想到這裏,他便從書架上拿出一本《論語》,坐下來開始細心研讀。
桌上燭火依舊帶著黯淡的光芒,但能夠清楚照耀出書上的字來。
一頁一頁,一篇一篇,一本一本…
書架上的書一本本減少,凡是被下來的書,都被蘇木整齊堆在旁邊角落。
那裏漸漸從一本書,然後成了一個書堆,但最後更是成了一個書山。
除了書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沒變化,甚至連那盞油燈,也還是散發著微弱的光芒。
時間流逝,歲月如梭,不知其幾年幾月幾日。
良久,蘇木放下最後一本書,如釋重負的笑了笑。
“我背完了!”
蘇木伸了個懶腰,站起身來。
“哦?你全背會了?”那道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沒響起的聲音,現在終於再次響起。
“不錯,一字不漏!”
“《商君書?開塞》第八頁第九行是什麽?”
“王道有繩,夫,王道一端,而臣道一端,所道則異,而所繩則一也。”
“《子夏易傳》,第一卷第三段第一句是什麽?”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健而不息,天之運也,自強而成,德者君子之事也。”
“《大戴禮記》,第四十一頁第二段第二句是什麽?”
“今之君子,好色無厭,淫得不倦,荒怠傲慢,故民是盡,忤其眾以伐有道,求得當欲,不以其所。古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後。今之君子,莫為禮也!”
“…”
沉默了一下,那聲音才繼續道:“不錯,你已經成功通過了達士山第二層的考驗!”
“這一層,考驗文人是否有堅定的決心、充足的信心和足夠的耐心,如果沒有這些,文位也不可能太高。”
“但是,就算過了這一關,也沒有其他獎勵。”
蘇木嘴角噙著笑容,“不,這一萬本書,就是我最好的收獲!”
“哈哈,不錯,幾十年前進入書山的那位讀書人,都無法像你這麽豁達,所以他最後隻能走到第五層的大學士山!”
“小子,期待你能登上書山更高之地,另外再告訴你一件事,這裏的時間流逝,是外麵的一萬倍,你背了四萬三千多天,也不過是相當於外麵的四天罷了。”
“所以你占了大便宜,別人 幾十年都讀不完的書,你幾天就背會了!”
蘇木笑著拱手道:“晚生,多謝前輩!”
“哈哈,你去第五層吧,那裏,還有更多事情在等著你!”
然後,一道光柱從天而降,籠罩在蘇木身上,將他送往了下一座山,也就是第五層的大學士山。
…
此刻,泰山之巔。
這裏,有一座亭台樓閣,這便是“聚聖閣。”
孔聖喜泰山,曾曰:“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他就是在泰山之巔,領略到了“仁愛”的真諦,創立儒學,成為文聖。
當年十二聖就是在泰山之巔坐而論道,而“書山聖地”,便是十二聖以泰山為原型,而複刻出來的文人聖地。
後麵,為了紀念十二位聖人,於是便在泰山之巔建了“聚聖閣。”
若是文道有什麽重要事,需要十二文廟共同商議,那十二文廟的守護者,便會到這聚聖閣中商討。
今日,乃是開書山聖地的重要日子,所以十二位守護者再次相聚與聚聖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