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治國思想

字數:4365   加入書籤

A+A-




    曾經有位先賢人族先賢說過:“文運同國運相牽 ,文脈同國脈相連。”

    在文氣沒有被發現以前,人族在三族之中,向來都是最羸弱的一族。

    那時候,人族各自為戰,連統一的國度都沒有,就更加不是妖蠻的對手,隻能蝸居起來。

    幸好後來有黃帝統一人族,讓人族能夠團結起來,共抗妖蠻。

    到後麵有了文氣,並且在秦朝建國後,確定了文氣體係。

    人族的命運才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防衛,到主動出擊!

    以前大秦之所以能統一,全靠秦孝公發出求賢令,聲稱:“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求賢令一出,各種人才如過江之鯽紛紛入秦,盛況空前,為秦國崛起注入了強大的活力。

    特別是現在三教九流中的“法家、墨家、縱橫家、兵家、雜家”等流派,亦入秦擘畫統一大業,為秦並天下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如法家亞聖商鞅、墨家巨子相裏勤、縱橫家張儀、兵家尉繚、雜家聖人呂不韋,正是因為有這些大人物,所以大秦才能從偏隅一方的諸侯國,一躍成為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

    而這諸子百家,因為是大秦立國的關鍵,所以秦始皇才正式替這些為國出力的學派封聖。

    也是從這個時候,文運就和國運有了千絲萬縷的關係。

    文運強,則國運強,文運弱,則國運弱!

    就像現在,文運羸弱,大唐國運就弱。

    在三國時期,哪怕人族內部紛爭不斷,卻依舊沒有妖蠻敢來進犯人族地盤。

    因為當時的文運,氣勢如虹,所以國運就自然昌盛,妖蠻敢來入侵,隻有死路一條。

    文運和國運息息相關,那文人的言行,自然能夠引起國運共鳴。

    但…並非每個文人的話,都能引動國運。

    或者說,哪怕是大儒,都不一定!

    隻有亞聖和聖人文位的文人,才能引動國運。

    這也是亞聖和聖人被稱為“國師之師”的原因。

    而且能夠引起國運共鳴的文章,最低也是鎮國層次,要是引起的國運夠多,傳天下都有可能!

    從李婉兒身上飛出來的金龍,便是國運共鳴的顯現。

    文人臉色激動,從那條金龍,可以看出國運還很昌盛,也就是說一時半會兒不可能有滅國之危。

    至於武將,則是陰沉著臉。

    特別是林虎,李婉兒身上有如此龐大的國運,他那麽偉大的計劃,一時半會兒恐怕很難實現啊。

    李婉兒俏臉通紅,那不是害羞,而是激動。

    她站起身來,聲音清脆道:“諸位卿家,朕打算將這首《少年說》,立為治國思想方針,並且刊印出來,下發到每一個州縣,不知諸位卿家認為如何?”

    高長林肯定是第一個支持,“陛下,等臣回到江南府之後,就立刻組織文院,刊印《少年說》,分發全府!”

    還有那孔大學士,也附和道:“臣回去後,也召國子監,印發《少年說》!”

    李婉兒笑道:“之前朕封蘇木為‘第一才子’的時候,朝中不少大臣都反對,但現在…還有誰?”

    “武有《破陣子》,為大唐軍中戰詞,文有《少年說》,為治國方針,文武雙全,還有誰不服!”

    李婉兒難得硬氣一回,似乎要傾吐出這些年受過的委屈,所以她說話的聲音都提高了很多。

    其他人都從文章內容中驚醒,感覺到這篇文章的深刻含義,紛紛拍手叫好。

    字字珠璣,蘊含國運,要是能將《少年說》推廣至全國,那在幾十年內,或許就能讓大唐的文道成為另一個巔峰!

    詩經、楚辭、漢賦、晉五古,這四種體裁, 一直影響著文道。

    不過,這幾種體裁,也限製了文道發展,因為每個朝代,所接受的教育和接觸的環境都不一樣,所以文人們的思想也不一樣。

    順應時代發展的文學,才是最適合文人的。

    不過從隋朝到現在,文道一直沒有太大突破,所有文人還是使用著以前其中體裁,導致思想被禁錮。

    但是現在蘇木這篇《少年說》,或許能改變目前文道的尷尬。

    “好,少年強則國強!未來是屬於少年的,這篇文章,可謂是講述出了大唐的未來,絕對是傳天下的佳作!”孔大學士稱讚道。

    蘇木對他也挺有好感,就一臉謙虛道:“孔大學士,下官不過是有感而發,陋作而已,算不得佳作!”

    傳天下,就是民間俗稱的“鶴鳴九皋。”

    孔大學士這麽說,可謂是給《少年說》給予了最高的評價。

    “要是這都算不得佳作,那本官以前所作的詩詞,都隻能算是狗屁!”孔大學士激憤道。

    孫如之

    而這時候,林虎坐不住了,他站起身說道:“蘇才子確實挺不錯,但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誰知道這篇文章是不是他所作呢?”

    眾人斂去臉色,然後錯愕的看著他。

    大家都在這誇人呢,你突然這麽大煞風景,這不是找抽呢?

    高長林瞥了他一眼,卻是沒開口。

    今晚文武百官都在場,這倒是宣揚蘇木文名的好機會。

    能在朝堂上為官,沒有一個善茬,哪怕是寒門出身,在經曆過官場浮沉之後,其本身都會成為一個豪門。

    要是蘇木能在這些人中間出名,就可以利用他們的人脈資源,增加文名。

    否則,怎麽會有寒門學子,向某些官員或者文位高的文人投名狀。

    他們,隻不過是想利用他們的人脈,來增加自己的資源罷了。

    反正隻要林虎他們不動手,隻用嘴炮的話,那高長林就不打算管了。

    李婉兒激動之色凝固,隨即坐下來,冷淡道:“林柱國之言,何意?”

    林虎坐在椅子上,拱手道:“陛下,臣對於將《少年說》立為治國思想方針並沒有意見,不過對於這篇文章是否蘇木所寫,臣持懷疑態度!”

    李婉兒皺眉,“為何懷疑?”

    “從古至今,能引國運共鳴者,要麽是亞聖、聖人,要麽是朝中重臣,其一言一行,影響天下,才能引國運共鳴,而蘇木不過是一介秀才,怎能牽引國運,影響國家?”林虎朗聲道。

    除了徐長風外,其餘幾位柱國異口同聲道:“臣附議!”

    一旦《少年說》發表,那國運肯定有所會增長。

    國運,同樣也代表著李家氣數!

    李家一日氣數不盡,他們就隻能一朝為臣!

    他們布局這麽久,可不想再多等幾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