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淩波樓中
字數:4227 加入書籤
林虎打算,在寒門文人和世家子弟文鬥火熱的時候,自己就如同一個天使般出現,兩邊安撫。
寒門文人礙於麵子,可能不會效力於他,不過沒有關係,隻要他們能對自己改觀,那一切鬥值了。
改變自己形象,需要潤物細無聲,隻要那些寒門文人對自己改觀,以後自己做壞事的時候,他們潛意識裏也會站在自己這一邊。
所以,對於寒門文人要攻心,一點一點改變他們的思維。
而和世家子弟相處,就簡單粗暴了,說難聽點,大家都是紈絝子弟,聊天內容無非就是哪裏的女人好玩,哪裏的東西好吃等等,林絕覺得自己和他們應該有共同話題。
現在計劃的很順利,在自己的精心策劃下,幾個大儒世家子弟,幾十個大學士世家子弟,都燃起了對寒門文人的鄙視之情。
現在,越州年輕一輩的世家子弟和寒門文人,都想要與對方一決高下。
林絕知道,文鬥世家子弟必贏,因為他打心底裏也是瞧不起寒門文人的。
至於一個蘇木…嗬嗬,他還能單挑數百位世家才子不成?
等文鬥分出勝負後,他就分別宴請世家子弟和寒門文人。
在世家子弟那邊,自然就是要多囂張有多囂張,把寒門那些窮酸狠狠鄙視一番。
而宴請寒門文人的時候,心情就要沉重一點,表露出自己對他們輸了之後心情有多沉痛。
反正就是兩邊通吃,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但是,在文人文鬥的過程中,他要是對哪個文人不利,很可能會被寒門和世家同時口誅筆伐。
所以在他籠絡到這些文人之前,決不能輕舉妄動,防止前功盡棄。
於水知道林絕性格衝動,稍不如意就要殺人,所以才勸他一定要忍耐,計劃都到了關鍵時刻,若是前功盡棄,以後江南府的文人,恐怕永不會為他們效力。
林絕也明白這點,隻是心裏氣不過,說幾句狠話罷了。
於水微笑道:“林絕公子,有時候要報仇,不一定需要殺了他,比如壞他文名、讓他不能參加科考等,這些可都是最好的懲罰,比死還難受…”
林絕捏著下巴,哈哈笑道:“於先生不愧是父親看重的謀士,果然足智多謀。”
…
淩波樓一共有五層樓,第一層供普通百姓喝酒消遣,第二層供文人喝酒消遣,而第三層,則是專門給文人文鬥,沒有其他設施,所以空出來的空間,能容納更多人。
不過,淩波樓畢竟隻是個小地方,再怎樣也容納不了多少人。
於是經過一頓心平氣和的罵街,雙方決定各派二十人上淩波樓第三層。
而這些人,就分別代表寒門文人和世家子弟,他們文鬥的結果,就是這次對立雙方的輸贏。
蘇木作為寒門文人主力,自然登上了第三層,另外還有江南學府的劉毅、高洋、陳猛等寒門文人。
淩波樓第三層內,雙方文鬥主力分成兩個陣營站立,而在中間位置,坐著一個白衣文人。
一個世家子弟站出來,說道:“為了公平起見,我們請了一位文人作裁判,免得你們輸了賴賬!”
一個寒門文人反駁道:“你們請的文人裁判,誰知道會不會偏向你們!”
“放肆!”那文人大喝一聲,怒道:“我乃是文院文人,豈會心存偏私?”
他身上帶著一股浩然正氣,確實不像那種偏頗的小人。
蘇木立刻站出來,拱手道:“先生,請恕我等無禮。”
白衣文人冷哼一聲,板著臉坐下。
雙方坐定,一世家子弟開口道:“蘇木,那群寒門窮酸一直都說你是寒門代表,前幾個月你不在越州,沒辦法應戰,今天我就拆穿你的真麵目,讓那些窮酸知道,你不過是徒有虛名之人罷了!”
這話一出,那些世家子弟的目光都唰唰唰落在蘇木身上,就連那還在氣頭上的白衣文人也抬起頭,眯眼打量著他。
蘇木的文名,對普通人或許並不是多響亮,但是對文人來說,那可是如雷貫耳。
那白衣文人臉上露出一絲笑容,“原來你就是才子蘇木啊,之前你寫的那首石壕吏,確實很不錯,字字珠璣,直戳人心。”
聽到他這話,蘇木心中一驚。
《石壕吏》是他在府試考卷上寫的一首詩,而按照規矩,府試考卷不允許往外傳,隻有文院並且批改考卷的人才知道內容。
而眼前文人,既然知道他寫的《石壕吏》,那就代表他不僅是文院文人,而且還是負責批改他考卷的考官。
“先生廖讚了。”蘇木謙虛道。
“嗯,蘇木你滿腹經綸,我早就想見識一下,正好今日你們文鬥,我這個裁判,一定很賞心悅目。”那白衣文人笑著道。
蘇木對他笑了笑,然後看向那世家子弟,“今日文鬥,我盡力而為,不會讓各位失望的,你們就看好吧。”
一眾寒門文人紛紛露出笑容,而世家子弟卻是一臉不屑。
一個年紀稍長的貢士冷笑道:“傳聞蘇木仗著文名驕傲自大,今日一見果然是名不虛傳,本人大儒世家阮家貢士阮正始,等會兒可要好好領教一番!”
“就是,我說寒門窮酸就是窮酸,這麽多人居然把希望寄托在一個秀才身上!”又有人嘲諷道。
“嗬嗬…”
高洋冷笑:“多說無益,有沒有文識,隻要比一比就知道了!”
“對,比一比!”
那阮正始傲然站立,昂著頭道:“阮正始,向蘇秀才賜教。”
蘇木目光一閃,大儒世家阮家,他也有所耳聞。
阮家正是三國時期魏國詩人、竹林七賢之一阮籍傳承下來的家族。
阮籍對儒家經典深入研究,產生濃厚的興趣,久而久之,就漸漸有了儒家思想的真傳,淡泊名利,不慕富貴榮華。
而他本身,也是很有才華,並且為人放蕩不羈,於是被人稱為“狂士”。
不過很可惜,由於魏晉時期盛行玄談風氣,就是將道家聖人老子和莊子的思想再糅合儒家經義,談玄析理,放達不羈。
這種思想太過雜亂,導致阮籍終身都在大儒文位,無法更進一步。
也正是因為這種奇怪的思想,才會導致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文道昌盛,可卻沒出幾位亞聖。
其中就隻有陶淵明、王羲之、顧愷之、範縝,這四人能夠破而後立,不受時代束縛,開創文道巔峰。
其中陶淵明開創出“田園詩派”入聖,王羲之以“書法大成”入聖,顧愷之開創“水墨畫”入聖,範縝則是以超前的思想入聖。
這四位亞聖,就是魏晉時期的代表,其餘文人,大多數都繼承了玄談風氣,文位都止步於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