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9章 濟州失守,梁金大戰
字數:3969 加入書籤
燕京,關山險峻,川澤流通,據天下之脊,控華夏之防,钜勢強形,號稱天府。
成吉思汗開國四傑之一的木華黎對燕京的評價是:幽燕之地,龍蟠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駐蹕之所,非燕不可。
如今,宋清占據了這燕京,立刻引起了各方的恐慌。
金國是女真人建立的,女真人再厲害,再是能戰,那終究是少數,如今主力都南下去打濟州了,除了一部分留守會寧府外,能調動的兵馬,著實沒有多少。
郭藥師那點人馬,能守住燕山就不錯了,哪裏敢來找和宋清一較高下?
宋清占據了燕山並沒有消停,而是讓嶽飛和韓世忠兵分兩路,將燕京周邊能夠攻下的城池全部攻占。
如果進攻城池會遭到損失的城池,那就不要不攻。
目的就是保存兵力,擴大地盤,同時,要求他們在攻下的城池之中,猛烈的擴充兵力。
宋清利用了金兵一時間無兵可調,而南下的人馬又遠水不解近渴的機會,打著驅除韃虜,恢複漢家江山的旗號,在招兵買馬,總兵力一時間竟然達到了十三萬之眾。
當然,短時間內擴充將近如此多的人馬,最致命的弱點,就是軍隊的戰鬥力迅速下降。
嶽飛和韓世忠向坐鎮燕京的宋清稟報了現在梁軍的弱點,要求立刻停下擴張,加緊操練的請求之後,雖然遭到包括魯智深、武鬆、楊誌和史進等人的反對,但是宋清依舊答應了嶽、韓的請求、
但是後來事情的發展,正好因為又嶽飛和韓世忠的提醒而讓梁軍應對自如。
完顏吳乞買在整個金國各處搜羅女真勇士得兩萬人,契丹勇士三萬,並臨時招募漢軍五萬,嚴加操練,然後又集合留守會寧府的人馬和郭藥師的常勝軍,一共十七萬大軍。
由完顏吳乞買親自率領,完顏銀術可為先鋒,直奔燕京。
其實,論戰力,金軍比梁山要要厲害得多。
首先五萬留守會寧府的人馬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
這五萬人是金軍的精華,並且這五萬金軍都深知,大金國不是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是不會派他們出戰的,更不會是大金國的皇帝禦駕親征。
搜羅的兩萬呢女真人和三萬契丹人天生的騎兵。
但是契丹人的忠誠度較低,完顏吳乞買將這兩萬女真人和契丹人混編在一起,以保證戰鬥力。
另外五萬漢軍,包括郭藥師的兩萬常勝軍,那是完顏吳乞買準備用來消耗梁軍體力的炮灰。
就在完顏吳乞買從會寧府出發,往燕京進發的時候,他得了一條完顏粘沒喝和完顏斡離不送來的捷報:
梁國的都城濟州被金宋聯軍攻破,可惜的是偽梁皇帝宋江逃往了梁山泊中,未能生擒。
粘沒喝和斡離不同時向完顏吳乞買請求,他們現在可以回援燕京。
完顏吳乞買思之再三後給他們下的聖旨是讓他們在平定梁國的所有城池,不要為他分心。
所有人都知道完顏吳乞買的這個安排是什麽意思。
隻要他這裏擊敗了宋清,金軍就可以直接攻打宋國的京城汴梁,直接滅宋。
所謂的要他們“平定梁國的所有城池,不要為他分心”,是要他們安心的休整人馬,隨時準備攻宋。
不得不說這個大金皇帝不僅有野心,更有膽氣。
但是,就是這樣,完顏斡離不還是命令四弟完顏兀術率領他麾下的鐵騎回援。
無論怎麽說,完顏吳乞買作為大金國的皇帝,現在是絕對不能出任何意外的。
完顏吳乞買能夠當大金的皇帝,首先是他治國的能力和威信,現在在整個大金之中無人可以取代。
其次就是他的胸懷,也是整個大金之中無人能比擬的。
比如,在完顏粘沒喝和完顏斡離不出征前,完顏吳乞買給了他們兩位很多蓋了皇帝玉璽的空白任免官員的文書。
說得直白些,他們打下的城池,他們都可以自己任命官員,這樣的話無論是粘沒喝,還是斡離不,他們既是在為國家打江山,也是在為他們自己打江山。
這樣的話,這兩位不比自己當皇帝還要爽嗎?
無論是誰取代了完顏吳乞買能給他們這樣的權利嗎?
既然皇帝陛下有了聖旨,他們不能回援,那他們就有維護皇帝的威信。
在這一點上,無論是粘沒喝,還是斡離不,他們做的比宋清都要好。
不過,最主要的是宋江也沒有完顏吳乞買的胸襟。
所以,完顏兀術的回援是粘沒喝和斡離不都能接受的,並且也是符合他們利益的。
如果完顏吳乞買和完顏銀術可他們麵對的隻是宋清,或者是朱武、過去梁山上的諸將的話,完顏吳乞買的戰術是可行的。
但是偏偏兩宋相交之時的兩大一流的軍事統帥都在宋清的身旁。
當宋清通過偵查騎兵的稟報,知道有大量的金兵正在南下,同時又得知整個大梁國的城池都被金國占了,大量將領傷亡慘重,宋江退回梁山泊後,宋清也有些亂了陣腳。
但是,這僅僅是一瞬間。
嶽飛向宋清提議,他願意率領八萬人北上,和金軍決一死戰。
宋清思慮再三,給了嶽飛十萬人,將領除了王貴、湯懷、張顯、牛皋之外,還有宋清、楊誌、史進、孫立、解珍、謝寶、陳達等諸將。
不錯,在軍事上,就是宋清自己也聽他指揮;朱武和韓世忠、魯智深、武鬆、鄒閏、鄒淵、曹正、孫二娘、孫新、顧大嫂率領三萬人,防守燕京。
宋清臨行前囑咐坐鎮燕京的諸將,一切聽從韓世忠的調遣。
其他的城池,一概放棄。
宋清這是要給我完顏吳乞買來一場王對王的決戰。
他跟著嶽飛還有一個目的,怕將軍們欺嶽飛年幼,不聽招呼。
宋清、嶽飛率領三日後抵達渝關城下。
渝關是什麽地方?
渝關就是後世山海關的前身。
後世明朝大將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帶兵到此地,以古渝關非控扼之要,於古渝關東六十裏移建山海關,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
一場梁金大戰,將在此展開。(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