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陰謀

字數:3715   加入書籤

A+A-


    李恪已經不是第一次受到偷襲了,而且說的不好聽一點,長孫寶器始終覺得皇後的病來的太過於古怪。

    自己之前護送孫思邈回去受到了偷襲,緊接著又是李恪在長安城之中受到了偷襲。

    而如果說對方要對李恪出手的話,那麽在這個途中就會是最好的機會。

    對方顯然不可能放過這次的機會,所以綜上所述,這一次他們絕對不會放過這一次的機會。

    此時,長孫寶器終於明白,為何長孫無忌會將這支軍隊送給李恪,那是因為長孫無忌已經感覺到了,這一次李恪的旅行將會是一場凶險的旅途。

    這也就代表了長孫無忌的態度,並且也在傳遞給自己一個消息,自己就算是戰死了,也必須得保證李恪的安全。

    萬不得已的話,那麽他必須將李恪再一次的護送回長安。

    “殿下,那這一次我們到底該如何的去應對?”

    一上來就逃跑,不是他長孫寶器的性格,所以不管敵人如何強大,他們都要盡力的試一試。

    再說了,現在的李恪如此的氣定神閑,甚至一路上都不慌不忙的樣子,這已經說明了他胸有成竹。

    如果真的是這個樣子的話,那麽自己不妨聽一聽殿下到底有如何的高明招數,然後再決定自己接下來應該做些什麽。

    “你或許在想,接下來我一定會有什麽妙招或者是高招吧?那如果我要是告訴你沒有什麽高招或者是妙招了?”

    這樣的話大大的出乎了長孫寶器的預料,畢竟在他的印象之中,李恪是一個極其睿智的人。

    而這樣一個睿智的人,說他沒有對付敵人的招數的話,那麽打死長孫寶器,他也不相信。

    所以他隻當李恪給他開了一個玩笑,可實際上李恪的確沒有更好的辦法。

    不是說他的手段不行,而是時間不允許他去做這件事情,同時在李恪的眼中,這些家夥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而已,說句實話從開始到現在,他都沒有擔心過這些家夥。

    “相信我,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所謂的神機妙策不過是見機行事的一種手段而已,所以不必要去迷信什麽,神機妙算,更加應該去相信的是自己手中的刀和心中的信念。”

    當李恪說完了這樣的話之後,麵前的長孫寶器,若有所思,要知道他的心中就藏著一股義氣,這是要為大唐的萬世開太平的義氣。

    最後他得出一個答案,果然隻有跟著李恪才能夠將整個大唐變得更加的繁榮昌盛。

    相比較起來太子這些人則是差的太遠,他們一心一意隻想要搞廟堂鬥爭,牢牢的將權力掌握在自己的手裏,但是他們卻忘了。

    沒有大唐,他們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權力,所以對於這些忘本的人。

    長孫寶器甚至覺得他根本不配繼承龍椅,如果這張龍椅換一個人來做的話,那麽該會有多好。

    而麵前的李恪就是最好的對象。

    “殿下有一句話我不知道,當說不當說……”

    李恪當然知道長孫寶器心中想說些什麽,可是有些東西並不是他所想象的那麽簡單。

    再說了,龍椅不過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征,而真正的應該掌握的並不是這個位置。

    比如說像李世民一樣,哪怕他身處在龍椅之上。

    他要做一些事情的話都相當的不方便,他必須要去平衡各方麵的利益。

    其實如果是換了自己的話,隻怕也不會比他好到哪裏去。

    原因其實很簡單,越是龐大的帝國,有些時候越是如此,因為他們構建的階層和各個組織就會越多。

    也正是因為這個樣子,所以他們所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多。

    這樣反而會讓坐在龍椅上的人身不由己,但是不管如何去訴說這個問題,李恪覺得所有的一切都必須按照規則進行。

    而對方對長孫皇後出手,包括在半路劫殺自己,這些都已經超出了規則可以接受的範圍。

    所以李恪必須給這些人很狠的一次打擊,隻有這樣子,他們才能夠長記性。

    別看現在李恪手中隻有幾千人,但是李恪可以做的事情卻有很多。

    首先這幾千人可以吸引敵方的火力,其次剩下的兩千鐵騎軍可以作為自己的主力部隊將對方給剿滅。

    同時暗閣和劍門的人也在暗中觀察這一切,如果說真的發生了什麽情況的話,那麽劍門和暗閣這兩道組織將會徹底的成為對方的一個噩夢。

    首先是暗閣的成員他們大多數擁有絕強的戰鬥力,而且可以針對對方的高層進行一係列的暗殺。

    要知道每一個將軍手底下都有一些知根知底的校尉,而這些校尉才是這些小隊伍真正的指揮者。

    尤其是當他們處於戰鬥的狀態的時候,他們的每一個舉動都會影響整個隊伍的戰鬥力。

    如果說這些家夥死了的話,那麽不管這個將軍擁有再高明的手段,他也無法將命令傳達給所有人。

    如果把一隻軍隊比作一個大樹的話,那麽將軍或許是樹幹士兵則是樹葉,而最後這些校尉們就是參差不齊的樹枝。

    也正是因為這個樣子,所以樹枝被砍掉的話,那麽樹葉也就隻有凋落的命運。

    尤其是在大型的戰爭之中這些小士官,有時往往會決定一場戰爭的走向。

    當然一個兩個無關大局,可是人數一旦眾多的話,那麽就會立刻的影響整個戰局的走向。

    這也是現代說的斬首戰術的最關鍵的應用,而且說句不好聽的,大堂之中,無論何人和李恪的軍事素養相提並論的話都會差上一大截。

    遊擊戰,迂回戰,各種戰術,恐怕這些人連聽都沒有聽過,更不要說如何使用了。

    這也是為什麽他們會一次又一次的敗在李恪手中的真正原因。

    畢竟唐朝之後的兩千年文明實在是太過於璀璨,而他們的智慧即便是加起來,也無法和李恪相提並論。

    對方想要在李恪回到長安,然後在阻擊李恪那麽李恪就幹脆將計就計阻擊他們。(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