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渡劫法
字數:3767 加入書籤
蘇寒看過幻想作品可不少,早些年修仙文有個“渡劫期”,之後成仙劫,地仙劫
再後來,渡劫不再是高階修仙者的專屬,一些作品為了凸顯主角的厲害,煉氣期, 築基,入道階段,都要安排雷劫。
作者們的腦洞不小,加上夏國曆史悠久,文化璀璨,初代作者參考了道藏之類的典籍, 所以“劫”除了雷劫,還有心魔劫, 人劫等等。
因此,蘇寒綜上所述,嚐試著開創新的體係,那就是利用劫難提升。
這個也算是漏洞,他已經發現,吳軒沒有修煉,境界也沒有,但是他戰鬥力達標後,立馬被安排劫難,隻要度過,就直接達到下一個層次。
那麽,是不是可以開創一條專門的道路呢?
隻打磨身體,提升戰鬥力,爭取足夠的能力度過劫難,隻要渡劫成功,就能提升。
相當於和以往的順序相反,蘇寒他自己都是修煉到當前境界的巔峰, 然後劫難來臨, 度過則進入下個層次。
這個新傳承, 別處不好使,因為劫難之力不多,而傳承之地就不同了,劫難之力濃厚到不可思議,他本體來了立馬就會被迫渡劫。
這個方法蘇寒有了初步設想,也能使用,但為了保險,蘇寒這次放了部分注意力在吳軒身上。
這小夥子鏟除幾乎所有僵屍,在各種寶貝的增幅下,戰鬥力能和神性生物比拚。
也就是說,他目前在輻射怪物區域,必定會遇到他的“劫”。
蘇寒要再觀察一下,看看能不能完善傳承。
這和他尋找合適的世界不衝突,可以同時進行。
而劫難沒有讓蘇寒失望,吳軒很快就在輻射區域遇到了難得的“吞噬種”,它本能的渴望吃掉吳軒,因為吳宣有智慧, 吞噬智慧生物,能讓它也誕生智慧。
至於結果?當然是吳軒理所當然的擊敗怪物, 度過這次劫難,而那些劫難之力,也逆轉成本源,為吳軒提升境界。
全程圍觀的蘇寒滿意點頭:“有理論知識支撐,還有前輩舉例,說明是真的可行,那麽就去玄武國試試。”
至於玄武國世界的空間裂縫已經快要關閉?
蘇寒微微一笑,將他自創的傳承錄入幻想之書,隨後放在裂縫口,緩緩說到:“前輩,晚輩想要試試此法,如若成功,劫難之力隻減不增。”
與此同時,在蘇寒的麵前,一個童子認真的看著玉蝶,將其中的內容分析幾遍,隨後了然:“果然是老爺說過的應劫之法,不過比起原定時間,要更早出現。”
道童的麵色很憂慮,不要以為早就是好事,任何脫離軌跡的發展,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大難題。
稍微猶豫後,道童離開,而留在原地的蘇寒,或者傳承之地的其他事物,皆是在這一刻被停滯。
道童很快就到了一座古樸的道觀,青黑的磚瓦,屋簷上麵還有相同顏色的苔蘚,地麵的磚縫中,也有青苔。
道童快步的奔跑,仔細看去,這道童竟然真的能和地麵接觸。
道觀很小,除了供奉神像的主廳,就隻有左右兩個耳室。
道童進入後,就向神像下方的老者拜倒:“老爺,有個後輩要用傳承之地做個實驗。”
他隻是提一下,實際上的內容,老爺肯定都知道。
老者在此時才睜開眼,他聲音蒼勁有力:“可。”
一個字結束,道童眼中的老者變得模糊,直至消失,但又在下一個瞬間出現。
道童聞言,重新回到傳承之地,時間恢複,蘇寒毫無感覺,隻是瞬間察覺裂縫產生變化,它還在穩步消失,但是此地隱藏一個通道,可以隨時前往。
蘇寒直接穿過。
這一次蘇寒就是單純的請示一下,畢竟在別人的地盤,怎麽也要規矩點,至於他的做法是否構成試探
這就大可不必,雖然他沒了解過氣運,但是他知道一點,那就是隻有不存在的事物才沒有氣運,而天庭文明的氣運是真實存在,所以蘇寒一開始就認定天庭有大能。
尤其是這傳承之地,背後沒人才怪!
蘇寒上次去過玄武國天壇,這一次直接瞬移過去,不過這一次該怎麽做,他有一點猶豫。
現在有兩個方案,一是直接留下傳承,讓天壇出現異象,保證國主一群人就來了,那時候順勢讓傳承出世。
這些權貴們,沒有人能抵擋長生的誘惑,他們肯定會嚐試,這個做法,蘇寒會留下指引之光的名頭,和之前世界的做法一樣。
第二個方案,讓石碑發出光芒,指向某處山川,然後蘇寒過去等著,自己假扮隱世仙人,到時候展示武力。
也是讓眾人親眼看看“仙人”,再順勢發現某某人天賦好,收為徒弟。
兩個方案,雖然第二個麻煩一點,要蘇寒親自教導,但是好處也有,那就是可以蘇寒插手徒弟的劫難。
畢竟這是通過不停渡劫來提升自身的途徑,直接散播出去,恐怕渡劫成功的概率達不到百分之一。
其實蘇寒把兩個方案排序,就代表他的想法,當甩手掌櫃多輕鬆,還能順便宣傳一下自己的神名。
究其原因,則是蘇寒發現這個世界沒有超凡材料,自然無法打造各種防禦寶物,渡劫難度增大。
另外,這傳承入門就是吸收靈氣,然後立馬渡劫,凡人的軀體渡劫,不管是什麽劫難,都極難。
還好,蘇寒早就做好了持久戰準備,反正這隻是一縷意識構成的分身,時間多,並不妨礙什麽事。
還會因為處於天庭的勢力範圍,為蘇寒提供一層保護,哪怕外麵的本體和神分身死絕了,他都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於是,蘇寒選擇了第一種方案
這個方案,好處大,能讓玄武國的人自己一步步探索成長,他們經曆了所有磨難成長,總結的經驗自然會更加詳細。
大概唯二的壞處,就是時間跨度大,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以及傷亡,這條路,毫無疑問,必定布滿死亡,一步一劫,沒有足夠的心性,恐怕半路就因為懼怕而停下。
但是,這是唯一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