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特區之說
字數:4016 加入書籤
“走吧,陪我出去轉一轉。”
深吸一口氣,朱標牽著趙晨的手腕,二人一前一後,出了東宮時,走在宮牆之間的甬道上。
朱標道;“什麽辦法,能讓那些商人,安安穩穩,心甘情願的去西安府,支持西安府的建設?”
“或者說,要什麽樣的政策?”
出了東宮,便見他雙手背在身後,身單影隻的,盡顯落寞。
“政策就是,在西安府設立特區,特區內,所有商賈在這裏開設工廠,開設店鋪,一律免稅五年,三年。”
“這樣的話,自然可以吸引很多人,前往西安府投資建設,如果操作的好,在西安府,大有可為。”
趙晨腦海中已經勾勒出了宏圖,西安府他還是比較熟悉的,關中之地,產糧卻是有問題,但是地方也很大了,有山有水,做什麽都做得來。
“大有可為?你之前不是還反對遷都西安府的嗎?怎麽現在又變得這麽積極了?”
心中一動,雖然趙晨的反對,並不會改變朱家父子的決心,但如今趙晨也跟著同意了遷都西安府,他反倒懷疑,這是妥協,還是真的支持?
“之前我不懂政治,不懂軍事,也沒有什麽戰略眼光,我不支持西安府,是因為那裏偏內陸,對經濟發展會有瓶頸。”
“而經曆了河南那件事之後,我知道,政治是有取舍的,遷都西安府,利大於弊,自然就是首選。”
“雖然需要放棄經濟中心,但朝廷一樣可以設置陪都政策,設立經濟中心,一手控製經濟中心,一手控製政治中心。”
“完全不需要兩個在一起,而西安府從戰略宏觀上看,天南地北,它為中,戰略縱深足夠,北方邊疆的防務壓力也會大減。”
“無論是對東南地區,亦或是對海上的敵人,還有北疆的敵人,無論他們從哪個角度進攻,依靠西安府的戰略縱深,都可以從容應對。”
“進可攻,退可守,這才應該是朝廷穩定的基石,畢竟,後世之君,不可能每一個都英明神武,馬上能安邦,馬下能治國,戰略縱深還是非常重要……”
趙晨最初是非常篤定的反對的,雖然他也知道,自己的反對,漣漪都不會升起。
可如今,隨著時間的推移,見解的多了,這裏可不是後世,麵對核武器,麵對洲際彈道導彈,任憑你在那裏定都,幾個流氓都有能力把核武器推送過去。
戰略縱深的要求,也就相對降低了。
可在這個時代,不,準確的說,在二戰結束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戰略縱深都是非常重要的。
更何況是中世紀建國的大明王朝。
“嗯,最後這句話說得好,後世之君,不可能每一個都能文能武,馬上能安邦,馬下能治國,所以西安府作為都城很重要。”
“最初的時候,我還有些迷惑,父皇為什麽要遷都這麽急,可隨著我看了你寫的那封信之後,一切都明白了。”
“財富來自海上,危險也將來自海上,三百年內,是海洋貿易發展的時間,三百年後,是海洋戰爭的時間。”
“雖然有些無厘頭,不過還是有一定的道理,財富嘛,海上的財富多了,自然會滋生戰爭。”
“無論這塊利潤有多大,總會有人想要得到更大的,都想吃最大戰爭自然是不可避免。”
朱標絕不是泛泛之輩,縱然他在史書上,以仁慈著稱,可史書上也說,李淑妃死的時候,朱元璋讓他執孝子禮,為這件事,朱標都能和朱元璋正麵硬剛。
他要是真的那麽軟弱,什麽都理解不了,真的隻靠朱元璋的喜歡,就能坐穩二十多年的儲君大位?
開玩笑!
“嗯,殿下說的甚是,不過如今我們的時間還很充裕,我想殿下心中也是有宏觀的,要不我們來畫個大餅怎麽樣?畢竟殿下最喜歡給人畫大餅了!”
趙晨也不確定朱標心裏的宏觀是什麽樣子的,但他想把自己的宏觀加給朱標,讓朱標在某種程度上,接受,至少不會在關鍵時刻拒絕他的觀點。
“你比我還記仇啊,放心吧,西安府這件事情處理好了,我肯定讓父皇給你改籍!”
朱標苦笑一聲,篤定道。
“殿下這話可不能亂說,因為您都不知道,說了多少次了!”
聞言,隻見朱標臉色一黑,額頭上布滿了黑線。
話鋒一轉,不在這件事情上多做交流,開口道:“如何有可能的話,至少要建立三個軍事特區,如此,守住了三個軍事特區,大明在這片土地上,永遠都不會被海外的力量幹涉。”
“三個軍事特區?哪三個?”
頓了頓,朱標心中泛起疑慮,三個軍事特區,那是要把軍權外放?這確實是比較難呢。
至少在政體上,是不允許的。
“最重要的軍事特區,雲南的南邊,安南,占婆,暹羅諸國,將他們都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南方的軍事特區,給他們劃定界限,確立他們的國界。”
“讓那裏平穩下來,不允許他們因為領土,再起爭端,誰擅自挑起爭端,就是和天朝為敵。”
“咱們呢,隻要在那裏選一塊地方,駐軍兩個衛所萬八千人,就可以控製住那裏。”
趙晨想的很清楚,也很明白,東南亞地區,政治形勢錯綜複雜,盤根錯節,而那裏又距離雲南很近,絕對不能允許那裏有強大的國家,統一的政體出現。
即便出現了,也是要以天朝為主體。
“萬八千人,如何能控製那麽大一片疆域,況且,人家真的會聽我們的?”
朱標搖頭表示不能理解,政治本就是複雜的,在利益麵前,什麽都可以拋棄。
政客的心,也是黑的,鮮少有熱血沸騰。條約什麽的,根本不可能。
“簡單啊,我們雖然隻有萬八千軍隊,但我們有海軍啊,雲南還有數萬精兵,兩廣地區,隻要錢糧充足,隨時可以調動幾萬大軍吧。”
“這些都是預備役,如果真的有人不聽話,挑起戰爭,如果被打的國家,受欺負了,打不過挑起戰爭的國家,他們會怎麽選擇?”
話音剛落,朱標似乎想起了什麽,點了點頭道:“他們會選擇拿著國書來求天朝出兵相助,可是這樣,會讓天朝長年處於戰爭中,民眾負擔加重……”
“天朝出兵,當然不會是白白出兵,我們也不用自己出兵,隻要聯合周邊的其他國家,協同出征,在那裏一個兩個鬧事的國家,在天朝領著周邊國家四麵圍攻的情況下。”
“他能支撐多久?城破就縱兵劫掠一番,肯定不會虧錢,有一兩次這樣的事情,周邊的國家都會安心發展自己,不敢再挑起戰爭。”(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