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文人風骨方孝孺
字數:4356 加入書籤
洪武二十三年,三月初。
曆時半個月,五萬大軍,自江南啟程,一路趕往西安府,因為本就不是急事,行軍速度緩慢,日行不過百餘裏路。
渭水河邊,這裏是昔日秦王護衛的駐紮軍營,而秦王改封漢王後,就要從西安府搬去漢中,雖然距離京城還算近,但秦王的封邑全部被籍沒充公,而因為漢中距離西安府過近。
怕是等到朱樉返回的時候,他的兵權,也要被削一波。
畢竟,西安府作為都城,這方圓三百裏之內,除了朝廷,怎麽可能允許其他藩王在這裏擁兵自重。
一旦事情有變,那是給添麻煩啊。
曆時九個月的時間,趙晨返回西安府。
朱標一行四人,站在渭水河畔的那座山頭上,趙晨隻是陪在後邊,這一路上,朱標身邊的人,他也都是熟絡了些。
至少混了個臉熟,能認的清楚,誰是誰。
而此時在他們四人中,就有一個名傳千古,野史流傳的大人物,那個首創誅十族的主人公,方孝孺。
不知道這件事情具體真假,但想必不可能是真的,幾千年青史,誅九族的事情都是有數的。
更何況是誅十族了。
隻不過此時,方孝孺,還是一副白麵書生的模樣,比朱標還小兩歲的他,至今還沒做過官,雖有賢名在外。
根據趙晨這幾日的觀察,實則外強中幹。
“趙晨,第一次見麵的時候,就是在這裏呐,老二說,在這裏看渭河的景色,是最好的。”
朱標雙手背在身後,望著下方的渭水河,川流不息,永無盡頭。
“殿下說好,那自然是真的好!”
沒有停頓,拍馬屁嘛,誰不會呢,隻是他以往懶得做這種事情罷了。
這個時候,一旁的男子,身著甲胄,麵色紅潤,腰間掛著一把鋼刀,右手時刻按在刀柄上。
似乎隻要有什麽風吹草動,他都會第一時間拔刀殺人。
這人趙晨也見過許多次了,一路上都是他在護衛朱標的安全,說他是朱標的貼身保鏢,毫不為過,那真的是,日夜守護在側。
每每趙晨看見他的時候,他都是一副嚴肅威武的表情,不苟言笑。
“殿下,已經接下了長安縣防務,可以入城了!”
這時,又一位老朋友出現在視線裏,吉安候陸仲亨。
藍玉和耿炳文在遼東,徐輝祖和朱樉在西北,那些真正的開國功臣,早已死了大半,斯人已逝,剩下的,能領兵的,也隻剩下陸仲亨等少數幾人了。
“入城吧,先把館驛清理幹淨,住在別的地方不舒服,還是館驛舒心。”
朱標轉過身,也不停留,美景再好,也要守住這萬裏山河,才能長久的看下去。
常升來到趙晨身邊道:“聽說舅舅的那個義女,祖籍就是西安的,是跟你逃難去的應天,這件事,真的假的?”
看起來不苟言笑,時刻板著臉的常升,忽然間好似變了個人,突然八卦了起來。
“原本都約定好了,這次一起返回西安的,現在好了,他被關在了金陵,真的是……”
無可奈何,趙晨一想到王誼被關在金陵,而自己卻在西安,按照朱元璋的說辭,怕是要在這裏奮鬥三年了,三年之後,等他過來了,估摸著,趙晨的孩子都能跑了。
三年分別,這也就是古代了,要是扔後世,怕是早就頭頂呼倫貝爾了。
“在金陵也好,這樣在外邊就可以安心幹大事了。”
常升麵色平靜,他已經有過太多次這種經曆了,早年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父親出征,他們就是人質留在大本營。
如今輪到他們這一代人,自然規矩是不能亂了。
而且,家眷不在身邊,確實可以大展拳腳,好生拚搏一下。
朱標走在前邊,似乎聽到了常升和趙晨在後邊交頭接耳的說著什麽,輕咳兩聲,清了清嗓子道:“趙晨,你不是要做工廠嗎?一會進了城,去找知府,讓他幫你張貼告示。”
“另外,你要招多少工人?錢帶的夠嗎、”
朱標話音落定,一旁的方孝孺頓了頓,對著趙晨的方向翻了翻白眼,冷嘲熱諷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趙大人一心隻為銅臭……”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方先生,吃了苦,就一定要做人上人嗎?吃了苦,就一定能成為人上人嗎?”
“那如果吃了苦就能成為人上人,那些田裏辛勤勞作的百姓,他們怎麽還沒有成為人上人?誰又能比他們還辛苦?”
這方孝孺也不知為何,或許是因為趙晨橫空出世,成了朱標身邊的大紅人,大紅大紫的那種。
而方孝孺也不知是因為什麽原因,一直被老朱壓著,如果不是這次遷都的事情需要人手幫襯,方孝孺現在還被拋棄在翰林院進修熬資曆呢。
這一路上,他對趙晨的冷嘲熱諷,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似乎兩個人,天生的不對付。
“吃得苦中苦,當然要做……”
說了一半,話音突然止住,好似有什麽東西,卡在喉嚨裏,愣了半晌,也無法取出來。
見到方孝孺吃癟,趙晨搖了搖頭道:“如果讀書,吃苦,隻是為了成為人上人的話,如此功利性的目標,功利性的價值觀,真的是好的?”
“十年寒窗,四肢不勤,五穀不分,還有一句話怎麽說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懟人的功夫,也是絲毫不差,方孝孺和他不對付,又不是他和方孝孺不對付。
之所以方孝孺會如此,怕也是因為知道趙晨的出身,而看不起趙晨,也隻有如他這種老學究,會如此作態了。
反而在這件事情上,作為武將,勳貴出身的將門,對出身的看重,要小了許多。
至少陸仲亨這個伯伯輩的,亦或是常升,比趙晨大了七八歲,那徐增壽,陸結,可從來沒說過,在出身上看不起人的。
“哼,黃口小兒!”
方孝孺心中生著悶氣,也不知心裏在專研著什麽,跟在朱標身旁,一言不發,氣的手都跟著抖起來了。
“嗯……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啊,為什麽呐,因為書生懂的權衡利弊,精致的利己主義啊。”
趙晨在中世紀的大明朝,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雖然他隻見到了前半句話,但後半句在後世早就被驗證過無數次了。
每一個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義,為了自己,他們真的可以拋棄一切。
“你,你!”
方孝孺指著趙晨,如果不是知道自己打不過,怕是這個時候要衝上來和趙晨分個死活。
“瞧瞧,瞧瞧,我記得夫子是佩劍的,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不知道方先生學了幾樣。”
“論語中說: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方先生,可會射藝?”(www.101noveL.com)